APP下载

运动与健康的认知和实践选择分析

2018-06-11刘训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

刘训

摘 要:本文试图对现代社会运动健康的认知与实践的选择分析,并分析了“运动人”面对运动的行为选择,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运动健康的认识和行为选择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产生新的特点和变化,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地改善运动人的认知本文深入的探讨现代性背景下的运动和健康认知结构和行为选择,并提出相关建议,最终倡导形成一种专门专注于此的学科——运动健康学。

关键词:运动与健康 认知结构 运动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206-02

1 運动人的困境:认知与实践

为了更好的阐释我们的观点,我们试图从体育行为学角度对于现代背景下人们对于运动与健康的行为选择策略问题进行描述,我们将赋予我们的描述的对象——运动行为的实施者(同样也是社会大众)以新的“理想类型”(ideal type)[1]:运动人。

现代社会的“运动人”要远远比传统社会的成员对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问题认识要明确。然而,我们发现根据WHO的资料得知,约有2/3的年轻人运动不足,这对他们未来健康的影响是严重的。似乎正合了传统哲学中“知易行难”的经典命题。

我们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如下方面:第一,业余时间不足,这对于少数人是适用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其他日常事务可能占据了本人绝大大多数时间,从而导致不能抽出充足时间投入到运动中去。第二,未能切身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双边关系。虽然人们从书上、电视上、网络上、课堂上得知了两者的密切关系,但是没有通过自身的经验来加以验证,因而没有真正将运动作为健康的必要条件,这种情况本质上还是属于认知的问题,只是在实践上充分体现了出来。第三,个人毅力、信心等各方面的不足,容易受自己的惰性、情绪、外界变化左右的个体在成为“运动人”的时候往往不能够真正投入其中。第四,囿于所处环境和氛围。运动人所处的“社区”对于自身的影响很大,一个没有运动气氛的群体内部指望其中的成员天天锻炼,保持健康是不可思议的,恰好我们整个社会这种气氛都不浓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第一,放弃自己的借口,寻找自己没有投入到运动的真正原因。第二,正视运动在健康中的重大作用,不应该将这一关系仅仅作为一种“知识”而应该作为一种“意识”。第三,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克服自己的惰性。第四,促使自己所在的社区以及整个社会加强运动的氛围,这种加强的手段不能是行政性和表面性的,要真正促使这一氛围的内化。

2 功利性与盲目性:运动人运动行为选择的失误

运动人在行为选择中存在功利性和盲目性。运动对于健康的意义潜功能要大于显功能,但是人们往往更加重视运动对于健康的显性功能因而抱着立竿见影的态度从事运动,一旦发现一项运动不能满足自己的功能期待,立刻弃之。与之相对应的是运动人在选择运动时的盲目性。他们很可能基于某一电视、网络、朋友一项运动的健康功能意义的推崇加以选择,不顾这项运动对自己是否合适。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健身的失败、对运动的信心丧失甚至有时导致财产上的损失。

上述两种选择失误是根植于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对高速高效生活的追求基础上的。我们认为,从下述角度入手对这一问题能有所增益:第一,将运动作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手段,仅仅将运动作为一种习惯,而暂时不考虑其对于健康的“作用”,在这过程中发现乐趣,发现生活或许更加有益。第二,加强反思性,避免盲目性。我们认为运动人具有反思性,在进行运动行为选择时反思性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实际上,要是运动人不是急于求成,功利性太强,往往能更好地反思和选择,而不至于盲从。第三,实现真正的专家系统的指导性。这里所指的“专家系统”根植于科学发展之下的真正的行业专家和他们的知识系统。他们提供基本原理的同时,更多的需要涉及实践选择问题。

3 运动的负功能与运动人的选择

运动同样具有负功能,这是因为运动过程中的一系列失误导致的,这些失误包括运动过量、运动方式不当、运动防护不足等,避免运动的负功能,保证运动的各项积极功能的发挥对于运动人而言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然而运动人在这方面选择中往往并不恰当。

究其原因,人们在运动选择时出现各种不利于健康的情况首先是因为运动急于求成,引发各种行为上的不当,在短时间内大量运动,超过身体负荷,导致各种运动损伤。其次是没有估计自身的身体条件,有的放矢。大多数运动对于多数人都适合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或者在运动人处于一定的身体状态下,很可能一些运动就不很合适了,如果不加以甄别,往往会导致意外后果。

考虑到上述情况,我们认为为避免运动的负功能主要应该做如下工作:第一,加强对于各类运动活动运动适合量的普及,最好以量化的,易于理解的图表形式展现给公众,这需要研究者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二,运动人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体质类型、目前所处的体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运动活动,当然,这一选择的过程也离不开对于相关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第三,还需要考虑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如饮食、喝水等。第四,切忌因噎废食,因为运动中的一些问题,放弃对于运动的坚持,实际上,只要正确的、科学的进行运动,运动的负功能完全可以减小甚至消除。

4 运动的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意义

运动在现代性背景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体系的严密性,不同于以往没有目标和运动规则的简单自发的运动选择,现代性背景下的运动人具有规范意义的运动已经成为某种社会化的工具。适应社会,遵守社会道德既成为健康标准的一部分,一方面意味着一个身体健康而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并不能称之为真正健康,一方面也表明,个人无法实现社会适应,不去遵循社会道德很可能引发自身的无力感和不安感,这对于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也非常不利。现代意义的运动,特别是有竞技意义的运动正是针对上述因素的一个很好的设计:第一,当代社会的突出特点是竞争性,这可以在竞技运动中更好的习得。第二,当代社会适应的一个重点是人际互动,竞技运动往往不是单个人的运动,常常是团队合作和团队竞争,这有利于优化人们人际互动的能力。第三,社会道德往往意味着社会规范,这与以规则性和规范性为基本准则的竞技运动的结构是一致的,后者能够为人们提供社会道德遵守问题的上的“演练”。

5 结语

本文试图了解现代性背景下运动与健康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运动与健康的真实关系,明确了人们对于这对关系认知的结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运动人”面对运动的行为选择,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然而,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真正结束,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人们对于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和行为选择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产生新的特点和变化,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地改善运动人的认知,指导运动人的行为,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主张,应该在结合体育学、行为学、社会学、医学等众多学科基础上建立一个与运动—健康相关的边缘学科——运动健康学,这门学科需要借助医学和运动行为学的知识分析运动与健康的科学关系和如何进行良性诱导,又需要借助社会学的力量对于人们当下对于上述问题的认知和实践展开探讨,这样才可能有的放矢,实现运动健康学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宁.《运动与健康》专栏导读[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7(4):73-75.

[2] 王惠民.“理想类型”及其变革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43-46.

[3] 侯乐荣.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4,1(1):13-14.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
巧用纠错,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同化”与“顺应”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的运用研究
贯彻“知识与认知相结合”原则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设计要点的理解
认知结构同化论适用于生物教学
认知结构同化论适用于生物教学
认知结构同化论适用于生物教学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