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的失范行为研究

2018-06-11刘丽萍陈善平包静张中江潘秀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大学生

刘丽萍 陈善平 包静 张中江 潘秀刚

摘 要:以默顿的失范理论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对发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大学生失范行为进行识别和归纳,发现大学生的失范行为和失范理论具有很高的契合性,可以归纳为四类:革新方式、逃避方式、反抗方式和仪式主义方式;结合失范行为的类型,深層次分析失范行为发生的因素和后果,并提出对大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实施中失范行为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失范行为 失范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c)-0241-04

Abstract: Based on Mertons anomie theory, using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ories and contents, we recognized the anomie behavi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ies of 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We found that the anomie behavi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a great resemblance to the anomie theory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kinds: innovation mode, escape mode, resistance mode and ritualism mode. Combined with the types of anomie behaviors, we deeply analyzed the causes and results of anomie behaviors and put forward some intervening measures of the anomie behavi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ies of 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Anomie behaviors;Anomie theory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随着社会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社会步入转型期,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冲突增多,引起教育、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关于学生失范行为的研究也逐步增多,无论是从行为类型、涉及领域,还是失范行为的数量、危害性而言,都呈现恶化趋势。对大学生的失范行为研究涉及到微信公共领域、课堂、网络道德、竞争失范和诚信失范等方面,学者已经将失范理论的视角转向体育领域,开始对竞技体育中运动员道德失范行为、体育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等方面展开了少量研究,而对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失范行为只是一些极少的现象描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推行的一项重要的学校体育政策,每年的体能测试不仅使学生感到紧张,而且使体育教师感到担忧,在《标准》测试中,大学生的失范行为频频发生,扰乱了我们正常的《标准》测试秩序,违背了我们《标准》政策制定的初衷,破坏了测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违反了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不良的影响。从《标准》政策的客体入手,研究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有利于《标准》政策的有效实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行为,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1 数据与方法

为了系统识别《标准》政策实施过程中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以失范理论为基础,归纳和识别大学生在《标准》测试过程中的失范行为。

1.1 数据来源和处理

在认识失范行为的基础上,本文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为主、书籍为辅,作者以Google学术期刊网、JSTOR等网站和数据库为搜索引擎,以“失范、校园失范,违纪、作弊”等为关键词,以1975—2018年为界限,并通过百度以“大学生体测作弊”搜集全国学生案例,在对文献阅读和筛选的基础上形成“大学生《标准》政策失范资料库”,其中书籍5本,中文129篇,英文文献4篇,案例20篇,教师访谈31篇,学生访谈60篇,共计249篇。

1.2 分析方法

在对“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资料库”进行整理和阅读的基础上,本部分采用质性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识别和归纳出大学生在《标准》政策中的行为失范。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标准》政策的行为失范类型

在对“大学生《标准》政策失范资料库”阅读和整理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为基础,抽取大学生在《标准》政策的实施中的11种行为失范,采用默顿的行为失范理论的四种分类标准:革新方式、逃避方式、反抗方式和仪式主义方式,对每个行为概念化和类属化(见表1)。

(1)革新方式失范行为。

革新方式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在《标准》政策的测试中,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原因,不能达标或取得好的成绩,因而采取违规、违纪的手段实现目标。具体包括以下3种方式:其一,不遵守测试项目规则。不遵守测试项目规则的失范行为是指在《标准》政策的测试中,不符合测试规范要求的现象。比如测坐位体前屈时,膝盖弯曲,借助身体惯性;测肺活量时,有的同学偷偷再次吸气去吹;男生引体向上动作不够标准,臂不伸直,下颚不过杠;在测800m或1000m时,趁老师不注意时抄近道;测50m时,偷偷越过起跑线一段距离当作新的起点等。这种现象令人思考,不仅破坏了项目规则,而且造成测试结果的不真实和不公平。其二,替考。替考是指找人替自己考试或替别人考和做替考中间人,违反考试纪律的现象。大学生体质测试作弊之风盛行,以“大学生体测作弊”在百度上搜到199,000条报道,已经出现了“代测”族和代替“客户”,天津某大学大三陈同学说:“她替考好几次,有时在大型兼职群发布广告外,也有主动和她联系的,全套替考150元,熟人介绍120元”。访谈中有学生这样叙说:“她花100块已经搞定体测了,根本不要跑,并且还向笔者透露是一个学弟在其中做中间人,不少我们院的学生都通过这个学弟联系代跑的人,学弟作为中间人也在其中牟利”。“据了解,这个代测的需求很大,而且由于大三、大四没有体育课,体测老师往往不认识体测的同学,所以可能会出现替考的现象”。其三,模仿教师填写成绩和签字。有些学生模仿教师的字迹,不经过考试,填写成绩并且模仿教师的签名企图蒙混过关。

(2)逃避方式失范行为。

逃避方式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对《标准》政策目标的放弃,同时也是对《标准》测试过程的放弃和逃避。具体包括以下3种方式:其一,开假证明办免测。开假证明办免测是指学生利用办理免测证明的方法,找关系开出医院的疾病证明,取得免试资格的现象。《标准》政策的规定中,如果大学生患有终身治愈不了的疾病可以免测,有些大学生恰恰利于这一规定,想方设法找医务室开因病免测的证明。其二,拖延考试。担心自己考试不过,心里紧张,故意拖延考试时间,希望最后补测中能侥幸通过考试。其三,说谎。编造谎言,欺骗教师,说自己的成绩已经测试过了,教师忘记登记成绩了,或者说自己在另外老师那里已经测过了。

(3)反抗方式失范行为。

反抗方式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对《标准》政策表现出肯定和否定的双重态度下,采取的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具体包括以下3种方式:其一,与测试教师及管理人员顶嘴。在测试过程中,不服从教师安排和管理要求,与教师、测试管理人员顶嘴。其二,跟风者。在测试中看到别人的失范行为,自己也伺机尝试,取得更好的成绩。其三,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体育运动存在一定受伤的风险,不穿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会大大提高受伤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是测试中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安全知识,然而在测试中,大学生穿牛仔裤的情况比比皆是。

(4)仪式主义方式失范行为。

仪式主义方式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对《标准》政策不认可,但又必须服从遵守的行为方式表现。具体包括以下2种行为方式:其一,说脏话、散布消极情绪。在测试中说脏话,散布消极情绪,影响测试的正常秩序;或者在考试前,考试中,恐惧考试的时候或者成绩不理想,就会散发消极情绪,比如测试没用,水一水及格就好的心理,但这样的情绪通常会波及大众。其二,与测试人员套近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伺机和教师套近乎,取得教师信任和好感,试图得到加分或免测的可能。

2.2 大学生《标准》政策的失范行为致因

2.2.1 学生因素

首先,思想意识因素。有些大学生规则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对《标准》测试规则的刚性遵守意识,对违规存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被发觉,尤其当几次违纪没有被发觉,或被发现处罚不严重,没有引起重视 ,这些学生的侥幸心理就会被强化;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了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体育锻炼,相对于体育中考,《标准》测试结果的利害性对于大学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学生应付、被动参与测试现象严重,经常提出:“测试有什么用、怎么年年测”等疑问,学生被动参与,对测试满不在乎,不按测试要求完成测试等问题严重。其次,动机因素。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差,根本就通过不了考试,但是又要面对体测和毕业挂钩,短期无法提升体能,加之曾经测试的不良体验也进一步促进心理对《标准》测试的敬而远之和抵触,只好选择失范行为来保证自己顺利通过测试。另一些由于利益驱动,大学生的体测成绩和奖学金评定及出国资本挂钩,有些学生自己的身体素质远远不足以在测试中拿到高分,而自身又希望得到好成绩,所以铤而走险。还有些学生具有恶意竞争心理,不想让其他人的分数高过自己,不容许自己有一点分数差,结合懒惰和怕吃苦等因素,促成体育行为失范。最后,从众因素。有些大学生更容易在失范行为同学的影响下产生从众心理。比如有些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的失范行为,没被老师发现,其他同学也会效仿,在测试中也不按测试要求去做;测试中有些大学生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等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

2.2.2 教师因素

一方面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测试要求不严格,给学生创造了失范行为发生的机会;或者发现了学生的失范行为,不能起到很好的惩戒作用,学生就会目无规定,甚至散布一些消息,使其他同学也了解到这种测试不需要太认真,一些想着偷懒的同学就会出现失范行为。另一方面教学中重技能轻素质。体育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培养,轻视素质的练习,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体育技术上涨,但身体素质没有跟上,担心考试不能通过,笔者认为这是发生测试失范行为的原因之一。

2.2.3 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的重视度不够。受传统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仍旧处于从属地位,学校对于学生体能测试等校园体育活动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应付相关文件要求的不良现象。其次,学校的奖惩制度不够。学校没有严格的《标准》测试奖惩约束机制。既要制定激励方法和目标吸引学生认真对待《标准》测试,努力拼搏,取得好的测试成绩;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对于发生在测试中的失范行为要有明文规定,让学生知道在测试中发生失范行为的严重后果。

2.3 大学生对《标准》政策的失范行为后果

2.3.1 对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对《标准》政策的失范行为,不仅使一部分同学无意中对欺骗所得的结果十分的享受,甚至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与困难斗争的信心,多了一份投机取巧的心态,而且可能产生不良的行为迁移,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的错误判断。其次,违背了体育道德。体育道德是社会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社会体育公德;在《标准》测试过程中的失范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大学生自身素养的不足,既不利于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更不利于团结共勉的体育精神的传递,对其他同学造成不公平。最后,如若体测老师默许这种失范行为的存在,就会出现更多钻空子者和跟风者,使不良之风盛行,从而使这些大学生失去体育精神,失去诚信,变得懒散与不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避体育锻炼,原本有能力提高自己体质的机会被浪费,不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3.2 对学校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失范行为,会造成《标准》测试数据的失真,不能真实地反应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不能与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形成良性互动,不能正确评估学校的体育工作,不利于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全面改革;其次,部分大学生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很容易接受体育失范行为的事实,从而扩大失范队伍,影响学校的体育活动秩序,进而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2.3.3 对国家的影响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担任着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重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标准》政策的实施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而言,《标准》政策的反馈与激励功能,是监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与问责的重要手段。

2.3.4 对《标准》政策的影响

大学生的失范行为,首先,违背了《标准》政策的目的,很多体育能力弱的同学都寄希望于作弊,而非自己努力改善自身身体条件;其次,阻扰了《标准》政策在高校的有效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号召力和约束力明显下降;最后,制度也失去其本身让体育精神融入到每个学子的内心深处,让大家拥有强健体魄、诚信和顽强精神的意义。

3 结论和展望

3.1 结论

本文采用质性分析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从失范理论的视角识别出大学生对《标准》政策的失范行为类型,并对其失范类型进行概念的界定;分析大学生《标准》政策的失范行为的致因和后果,以上的研究内容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构建了清晰的理论体系(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我们将识别和归纳出来的11种风险,基于失范理论的划分归为四类:革新方式、逃避方式、反抗方式、仪式主义方式;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分析失范行为的因素。

3.2 局限性

首先,本文所用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访谈内容是通过手写或文字电子版方式作答,文字量偏大,影响收集的信息量;其次,本次访谈是对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失范行为访谈,没有针对《标准》政策提出单独的访谈,所以会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对《标准》政策的失范行为单独做一次访谈,建立一手调查数据资料库,满足深入研究大学生对《标准》政策的失范行为需求。

3.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标准》政策的失范行为的识别和探析,笔者以为有如下展望。首先,由于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不同,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比男生少,加之,男女生对《标准》政策的态度存在差异,女生更容易出现逃避和失范的行为倾向,因此,将“性别”变量纳入本研究,对探讨男女生在《标准》政策实施中的失范行为非常有意义。其次,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团干部、是否参加体育社团都是重要的研究变量,有利于深入研究大学生在《标准》政策中的失范行为。最后,可以通过一些定量研究,分析不同失范行为类型的影响程度,做到有效的防治。

参看文献

[1] 王兰锋.心理学视野下的学生失范行为及其教育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4):99-101.

[2] 陈善平,潘秀刚,张中江,等.体育行为认知决策理论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 罗伯特·K·默顿.社會理论和社会结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74.

[4] 刘振扬.大学生体测作弊成风,真的能达到强身健体目的吗[EB/OL].(2016-05-17)[2018-03-06].http://www.sohu.com/a/75846498_117319.html.

[5] 刘芝,李光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违纪心理探析[J].青少年研究,2006(2):23-24 .

[6] 李忠堂,阎智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的公平性与有效性——基于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5,22(4):90-94.

[7] 蒯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中的问题研究福建[J].体育科技,2014,33(1):53-54.

[8] 宋永生.普通高校建立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长效机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0):147-149.

[9] 张中江,陈善平,潘秀刚.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2009(9):50-52.

[10] 刘丽萍,陈善平,潘秀刚,等.大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态度的性别差异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2):114-118.

猜你喜欢

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