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会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

2018-06-11龚文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冰雪运动冬奥会高校体育

龚文平

摘 要: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请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是一次有力冲击,冰雪运动的热情被点燃,从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体育发言人的提议出发,解析其中三位发言人思想,从中分析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方向的引领,从而发现我国高校体育冰雪运动教育萌芽,最后从打破体校格局、完善相关教学配套、持续作用力三方面进行高校体育教育延展分析,为高校冰雪运动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很长的产业链,进一步为高校的继续融资办学也提供巨大转机,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交流,联合办学,提高体育办学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冬奥会 高校体育 冰雪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c)-0232-03

1 根植两会体育发言人思想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解析

近期,备受中外瞩目的两会刚刚结束不久,在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和创新驱动等外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和政策外,体育也成为热点之一,通过两会这个平台我们也听到许多体育人的声音,为体育产业、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新建议、新思路。其中,姚明、张常宁、杨扬、王励勤、叶诗文等和来自体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都表达了对于北京冬奥会、全民健身、体教结合、运动员保障和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等问题的关心,并提出发展建议。其中杨扬、叶诗文、张常宁三位代表发表看法,分析其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引导意义。

1.1 杨扬:中国将争取参加2022北京冬奥会的所有参赛项目

杨扬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委员会主席,在两会期间表达了对于承办北京冬奥会和发展冰雪运动的看法。在杨扬看来,中国将争取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有参赛项目。而体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不单是教练带着运动员苦练,而是需要系统支撑,包括赛事体系合理化、人才有进有出、自然成长、跟国际组织的交流、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因此,这就要发挥国家的体制优势。

冰雪运动源于欧洲,发展比较深远,中国对于冰雪运动发展速度缓慢,从业人员训练场馆等配套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此项提议下,中国与冬奥会相关所有项目的运动员选拔,场馆建设等百业待兴。也会增设对冰雪运动,例如俯式冰橇、单板滑雪、无舵雪橇、有舵雪橇、跳台滑雪、北欧两项等冬奥会比赛项目,运动员教练的征选,场地的建设工作,高校的体育教育方向也会向新的项目人才教育倾斜,成为体育教育市场的潜力满满之地。

1.2 叶诗文:建议修改体育法为运动员提供升学与就业优待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奥运冠军叶诗文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法学专业,本次两会会议中。叶诗文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目前的体育法于1995年起实施,已经与当前体育工作中的需求不相符合,亟待完善。针对运动员升学,教育,再就业有一定政策上的扶植和优待。

从此提议中不难发现,退役运动员进行再教育时选择的专业时多数会选择和体育有关的专业,以这一类人的教育为代表也属于高校体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面向这部分运动员的体育教育受国家政策和法规影响,区别于普通的高校体育教育方向,更加专业,更加实用,更加符合再就业的工作需求成为这类教育的引导。

1.3 张常宁: 关注运动员再教育问题

女排奥运冠军,全国人大代表张常宁也提议关注运动员群体转型就业、接受再教育的问题。张常宁表示,虽然国家为运动员群体提供的保障已经越来越好,但仍显不够。大多数运动员的收入并不丰厚,退役后将面对再教育和二次就业的难题。由于选择走上竞技体育道路,很多运动员在十多岁就过上训练的苦日子,这使得他们丢掉了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的机会,从而也导致运动员在转型期缺乏竞争优势的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应该拓宽退役优秀运动员高校再教育选择途径,提供预科班等过渡支持手段。此外,她也提议增设专项基金、助学金、奖学金或者创业基金等,为运动员接受再教育提供更多便利。在拥有雄厚保障的体育教育,在人员设置配备,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优势,有更充沛的条件触及新型体育项目,对冬奥会许多项目的承接相对轻松。

2 高校体育扩增冰雪运动教育萌芽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要历史节点的一次重大盛会,筹办好冬奥会,全面提升冬季项目竞技水平,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很多高校专门成立冬季项目管理办公室,例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贯彻体育总局的要求,把跨项选材工作作为提升冰雪项目水平,实现学院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着眼目标,发挥优势,积极抓好选材工作,力争为国家冰雪项目输送更多更优秀苗子队员。

中国的冰雪运动起步晚、普及程度低、从事的人数少,竞技水平与冰雪强国差距较大,是中国竞技体育的短板,2022冬奥会的影响下,燃起国人冰雪运动热情。截至目前,北京市冰雪运动推广普及活动及各项冰雪体验课走进了16个区的近百所学校,覆盖了10余万名学生。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市各区共有近14万名学生上冰上雪,其中,雪上项目8万余人,冰上项目5万余人。而张家口市作为承接城市之一,为加快全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设,提高市青少年儿童参与冰雪运动热情,举办了“张家口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培训大课堂暨冰雪进校园研讨会”等活动。

不难发现,这些冰雪运动学校以中小学为主,并且以体验课程为主,而我国的相关高校中的体育教育课程中关于冰雪运动的正规教育数量极少,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将北欧先进的智能化青少年冰雪教育解决方案引入中国高校,并致力于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体验培训和进阶教育,将促进中国冰雪产业与国际冰雪强国的交流互动,以助推中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现为目标,提升中国冬季运动的青少年普及和廣泛群众基础,也将是各大体育高校中长期的目标。

3 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延展整理

3.1 突破传统体校格局

北京冬奥会选手遴选工作的报名时间从5月9日起,将持续7个月,通过冬奥会运动员遴选工作可以看出,考虑到中国目前冰雪运动专业人员数量和种类相对于夏季奥运项目人员种类和数量的差距,选拔运动员面向人员范围较广,目前报名工作刚开始两周,的统计数据来看,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300人报名,其中大多数为在校学生,他们当中有国际体育健将、也有国家一级和二级运动员,其中大多数报名者是从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冰上项目的运动员。此外,还有很多从事体操、技巧、杂技、武术、舞蹈等项目的学生报名参加。以河南省为例,省体育局竞体处邀请国家体育总局专家解读选材指标体系,分别对登封市六所受测武校进行宣讲动员和测试培训。塔沟武校、鹅坡武院、武僧团培训基地、少林拳法学院、罗汉院武校等相关单位,各受测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按照测试标准和要求,历时两个半月,先后完成了近七万人的基础体能与专项能力的自测、复测工作。在登封校区的协同配合下,测试团队将测试结果按照受测单位、年龄、性别、专项测试指标、训练年限进行分类,对测试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和综合排序,从中优选出600余名备选运动员上报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其中有4支国家集训队从郑州体育学院精选出143名运动员入围国家队观察集训名单人数见表1。

3.2 完善相关教学配套

我国冬季运动项目普及率低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是相关场馆提供的不够充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冰雪运动爱好者的运动热情,同样,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作为直接影响冰雪运动人数和范围的载体,高校的配套教学课程和教学场馆的设施也成为一项重要提升项目,提上日常。在冬奥会冰雪运动项目的积极影响下,许多高校在冬季项目运动相关教学设施的完善上做出很大努力。例如,2017年9月,安徽新华学院兴建了全国唯一一个国际A级赛事标准的轮滑球场地。目前可以开展速度轮滑、自由式轮滑、花样轮滑、轮滑球、轮舞、轮滑健美操和轮滑舞龙等教学、训练及课外竞赛活动,充分满足周边广大轮滑爱好者学习和交流活动,学校还定期举办省级和校级的各类专业轮滑赛事。

3.3 持续作用力突出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体现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三大理念,恰与国际奥委会改革步调一致,申办过程就是宝贵的遗产,它将促进奥林匹克理念在中国的弘扬和延伸,对广大青少年尤其影响深远,持续作用力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在文化教育和精神激励方面,国际奥委会所倡导的追求超越、勇攀高峰等理念,将成为更多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助力实现“中国梦”,同样的精神对高校的体育学子影响深刻,高校体育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热情也受到很大影响,呼吁冬奥会精神,高校学子重新点燃运动精神,鼓舞社会上更多新生选擇体育类大学,有效的改变以往体育类大学新生入学相对文化生短缺的社会现象,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工作是高校体育教育更上一层楼的有力手段,影响深远。其二在场馆设施持续利用上,申奥负责人王安顺曾提到说:北京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初即对奥运遗产进行科学规划,并将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全过程管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要遗产将与地区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相契合。举办冬奥会将使北京拥有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冬季运动场馆设施,点燃中国冬季运动全面发展的火炬,同时也会加快促进北京﹑张家口和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大可充分利用此次机会,持续利用奥运会发展后的设施,或是采取合作,或者引进买断等方式,为本校的冰雪运动学习提供便利机会,打破之前进行冰雪运动教学在场地、设施、经验等方面的不足的限制。

4 结语

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能够促进冰雪运动得到更广泛的参与,中国从东北到华北等地,有望形成一个规模将近3亿人口的冰雪运动带。冰雪运动也将点燃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教育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借助本次冬季奥运会的承办,大力发展我国体育教育中的冬季项目也是填补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当中的空白,为高校体育事业的持续推进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孟欢欢.论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和归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2):62-65.

[2] 王萍.冬奥背景下南方高校体育专业冰雪项目办学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7):6.

[3] 钱宝山,任慧莹,关成雪.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6(4):56-61.

[4] 易剑东.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奥林匹克认知偏误及其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5):1-9.

猜你喜欢

冰雪运动冬奥会高校体育
基于申办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
创造条件 冰雪进校 引领师生游冰戏雪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储备与发展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