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6-11徐芝芳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服务社会高校

徐芝芳

摘 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银川市高校体育院校学生服务社会现状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初步具备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但他们仍然需在个人专业性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还是要看学生的自身专业实力,必须要做到专业技能的到位,才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高校 体育院系 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c)-0190-02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全民健身热潮日益高涨,对体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高校应在满足学校体育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最大化、最合理化发挥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使用效益,发挥其最大的社会价值,为“健康中国‘2030”落实贡献力量。本文从体育教育实践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等的角度,通过对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及服务社会的现状调查,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影响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的主要因素,探析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的对策,以求最合理、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使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体现出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社会共享的最优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1.3 统计学方法

主要采用SPSS 21.0以及Excel等软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现状调查

2.1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基本情况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参与服务社会的大多数为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这可能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可以比较成熟,对周围环境熟悉,心中渴望有机会走出校门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反之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还不是很成熟,对周边环境还处于一个熟悉过程,走出校门的愿望不是很迫切。

2.2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内容调查

由表1可以得知,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以裁判工作占47.76%,其次是健身指导培训占34.33%,球类培训占25.37,运动竞赛占23.88%为主。这可能和社会需求量有很大关系,社会上各类的运动会很多,伴随而来的裁判需求也就很大。国家提倡全民健身,人们的经济实力起来了,都开始关注自身健康,随之健身指导的需求也就多了。另外,也和学生的自身能力有关系,学生的能力比较全面,体育产业开发之类的服务内容也在上升。

2.3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时间、场所调查

从调查结果得知,周末时间占40.3%;课余时间占25.37%;寒暑假时间占23.88%,节假日占10.45%。如果学生利用好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参与社会服务,这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作用的。学生平时的学习时间很多,在校期间的话,周末的时间是比较清闲的,所以周末时间占的比例较大。

由表2得知,体育俱乐部占26.87%,大中小学校占16.42%,体育培训班和社区都占11.94%。这可能是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对健康生活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步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身体健康不仅仅是肉体的健康,也包括精神意志力的锻炼,所以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和运动训练占的比例稍稍大些。

2.4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参与过社会服务后的效益调查

由表3可以得知,学生社会服务效益体现在有62.69%提高个人专业性技能、46.27%提高社会适应能力、67.16%提高语言表达、55.22%提高沟通能力、59.70%提高组织管理能力、56.72%提高人际交往和提高5.97%其他。由此可见,服务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语言表达、个人专业性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结论

(1)参与社会服务的学生多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低年级同学主要是运动训练学生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生。

(2)学生参与服务社会对学习或多或少还是有影响,但是服务社会给予学生带来的收获却是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3)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的时间和场所多为一些对专业技术较高,示范性较强的俱乐部、少年宫、中小学兴趣班等受众人群年龄较低的儿童青少年。

(4)服务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个人专业性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建议

4.1 建立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

构建一个共享的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双方可以确定一些共享内容。社会社区和高校的体育资源共享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1)高校体育院系有关部门可根据社会社区要求,派出体育院系学生进入社会社区并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相关的体育服务并指导。(2)社区可以给学生一个实践的平台,支持体育院系学生的实践工作,可以给体育院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4.2 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的机会来源

应该让学校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服务活动,比如多和外界合作,可以给学生增加很多的经验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沟通的能力,多进行一些正规的服务活动组织,这也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避免学生自己去找出现的意外。

4.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全面型人才

服务社会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内容的改革,应着重培养学生认知社会和感恩社会的能力,树立牢固正确的专业思想,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以体育与社会服务和专业技能培养相联系为重点,注重一专多能培养原则,由标准化的统一培养,向多样化、全面化、综合化人才培养转变,建立专业精、基础好、知识广、素质高的全面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25.

[2] 曲宗湖,楊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 马德浩,季浏.英国、美国、俄罗斯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2016,23(3):66-71.

[4] 詹嘉文.宜宾市高校体育服务社区体育的供需分析与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5] 何雅丽.山西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6] 杨柳.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利用因素的调查研究——以重庆市部分高校为例[D].西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服务社会高校
关于推进我国大学文化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