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三维”建构

2018-06-11陈要玲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三维现实意义初中体育

陈要玲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非常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是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方式,具有较强的优越性,有助于在师生多维互动中推动学生共同进步。对此,本文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在简要阐述传统初中体育教学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最终从教师、环境和评价三个维度入手,重点探讨了具体的建构路径,希望能夠为初中体育教育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小组合作 现实意义 建构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c)-0116-02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初中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自觉遵守体育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竞合意识、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新课改合作学习的目标指导下,初中体育教学应进一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学中许多项目都是内容复杂的团体项目,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学中有许多互动合作的内容因素。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用是一个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1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新常态下,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广泛普及,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健康发展,具体如下:

1.1 应试教育思维桎梏

受应试教育的思维桎梏,长期以来的初中体育教学都只强调记忆性训练,完全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最终造成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过于功利,动力完全源于考试的压力,而并非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如此一来,传统体育课堂就变得死气沉沉,根本无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也无法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调查发现,许多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都是练习中考考试中的选考项目和抽考项目,包括男(女)生1000m(800m)耐力跑、男(女)生50m游泳、篮球运球上篮、排球垫球、跳绳、1min仰卧起坐等。每一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都逃不开上述项目练习,从基本动作练习到达标测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取得满意的中考成绩,但却完全忽略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丧失了体育教学应有的育人价值。

1.2 教学方式僵化、单一

传统体育教学大多沿袭落后的灌输式模式,且流程固定、方式僵化,“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纠错提高”程序化重复,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当前大部分初中院校而言,初中教学基本围绕技巧类项目展开,包括排球垫球、跳绳、仰卧起坐等,而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大同小异。首先教师进行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动作要领;随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予以适时的指导和纠正;最后通过大量反复练习最终达到预期动作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抹杀了初中生主体性,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空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3 评价方式片面失衡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大多只是在课后或某一学段后以成绩作为唯一指标,对学生体育知识接受能力进行评定。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完全束缚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忽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造成了一种教学结果失衡的局面。例如,在进行初一年级“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教学时,在进行课后小结阶段,许多教师考虑的是按照现有条件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投篮命中率能否达到既定标准,并将其作为核心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是不科学的,尤其对于那些表现积极但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间接伤害和打击。

2 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生成,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现实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相比于传统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着更大的活动空间,以及更多的活动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实现肌体层面的碰撞合作,而且能够获得知识层面的交流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明确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自我任务的同时,还要帮助其他小组成员,以确保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这样一来,学生在体验动作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完成了更多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重构。传统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学生处于被动顺从状态,甚至会对体育教师心存畏惧。显然,这种师生关系是不合理的,很容易造成学生主体意识的丧失,影响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入,则需要教师转变上述完全主导的课堂角色,要求教师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学生多维互动,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多元的学习需求。可以说,教师角色的重构,不仅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要义,而且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根本要求,同时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优化创新。

3 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建构

为了实现初中体育合作学习的高效生成,在解决传统体育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就必须从教师、环境和评价三个维度入手,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建构路径。

3.1 教师维度:合理分组,科学引导

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分组,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然后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客观分析分组模式的利与弊,最后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引导,包括合作任务、教学节奏、练习密度等,为实现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一方面,教师要合理进行分组。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大多会按照横纵向的组织队形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在10人左右,但这种简单的分组只适合简单体育项目的学习,包括集体游戏和慢速排队跑。而对于技术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教师必须要坚持“同组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体育水平和教学要求进行分组,如两人一组展开篮球传球练习,4人一组展开足球传接球练习,6人一组展开小型足球对抗赛练习等。灵活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生成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组内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若是结合自身能力随意展开活动,那么小组合作就会变得无序化和低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由教师制定或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并明确组内其他成员的职责,以及各自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实现优势互补,确保整体效益最大化。

例如,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内容,生动形象地为学生讲解动作要领,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模仿练习,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完善提高。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集体表演,并及时对他们的表演成果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明确合作任务,科学引导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了预期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环境维度:优化氛围,激发兴趣

在初中体育合作学习中,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显得尤为关键,优质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但正如上文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不够的问题,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大多时候都是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体育课堂就变得沉闷乏味、懒散无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断下降,成为了初中生体育合作学习的一大阻碍。为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氛围,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灵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段NBA精彩对战的短视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随后简要讲解下篮球对抗赛的规则,并结合学生篮球水平进行分组,每组六人,然后进行小组对抗赛,最终决出最强小组。在此过程中,学生有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解答,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或者教师也充当替补队员,加入到学生比赛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参与积极性,激发课堂活力,而且能够增进师生的多维互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3.3 评价维度:过程导向,多元生成

在初中体育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摒除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式,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即时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考察,这是一个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价值构建过程。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解决,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反思和总结,促进学生整体进步,同时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高效生成。例如,当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以小组活动评价表展开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全员参与、相互帮助、彼此尊重、及时反馈、突出表现、合作效果等,每个指标评价等级分为三级,分别对应1、2、3分,随后各组组长要进行总结汇报,教师综合考量后给出客观评价。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效结合,有效帮助了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确保了小组合作的多元、高效生成。

4 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合作学习价值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优化,从教师、环境和评价三个维度入手,积极寻求初中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建构路径。具体来讲,教师不仅要合理分组,进行科学引导,而且要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过程评价,确保多元生成。

参考文献

[1] 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9):81-84.

[2] 施睿.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133.

[3] 刘明芝.浅谈初中体育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模式[N]. 发展导报,2018-07-10(18).

[4] 王雄伟.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20-221.

[5] 殷志刚.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6):49,51.

[6] 王建鹏.合作教学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2):151-152.

猜你喜欢

三维现实意义初中体育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