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11刘呈浩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高职教学应用措施

刘呈浩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体育教学的目的逐渐多元化,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结合起来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将简要介绍高职学生体育素养与其职业能力的关系,然后阐述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素养 职业能力 高职教学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c)-0108-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渐细化,但所有岗位的共同要求都是从业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身体素质以承受各种高压工作。人的身体素质与其职业能力有正相关关系,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各岗位对从业者职业能力的要求。

1 高职学生体育素养与其职业能力的关系

体育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等的培养,还包括对学生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的培养,后者是许多高职体育教师所忽略的。加强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首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拥有较高身体素质的学生更容易在工作岗位上显得游刃有余,且有科学研究证明,身体素质较好的从业者更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使他们能够更轻易地在工作中做出理性而正确的判断。其次,加强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在平常的体育训练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小组活动或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竞争过程中必定会产生赢家和输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等,这些素养都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课课时较少

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体育课的课时设置,除了部分体育高职院校,多数院校每个星期只安排两个课时的体育课,且一个课时只有45min,一个星期90min的体育课时显然无法达到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此外,部分院校的体育教师缺乏职业道德素养,这部分教师没有重视体育课课程内容的设置,学生因此无法从体育课上获得足够的体育知识,体育活动的匮乏也使学生失去了锻炼自身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等重要心理素养的机会。

2.2 体育教学未达到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

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课程教学并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对体育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占了绝大部分,一般地,体育技能与平时表现的评分占比按照8∶2的比例进行分配。“平时表现”这一项往往不包括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道德的评价,只包括对学生平时考勤情况的评价,这导致体育教学只能达到提升学生体育基础技能的目的,而不能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体育素养。

2.3 体育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密切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当有自身的特点,但许多教师忽略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而是盲目地向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看齐,盲目地模仿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这导致体育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许多学生并不清楚不同职业对人的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许多社会工作存在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特点,但这些工作对人身体的损害是局部性的,如文员等工作通常会损害从业者的手部肌肉、颈椎等,搬运工、汽车维修工人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通常会对人的肌肉产生巨大损害,学生在不清楚这些工作的情况下长期从事这些工作,很容易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伤害。由此看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3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措施

3.1 采取分班授课的授课形式

分班授课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要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提升职业能力,首先要明确学生所偏好的职业对就业者有何要求,这一要求可能会对就业者的身体产生何种影响。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设置课程的依据,将学生的职业偏好作为体育课程分配的依据,并允许学生在选课环节依据自己的职业偏好进行选课。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偏好对学生进行分班授课,对选择需要长期保持坐姿的岗位,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颈椎训练,增加羽毛球、篮球等运动的相关训练内容,提升学生的颈部力量;对选择需要经常运用臂力工作的岗位的学生,教师应当加强对他们手部肌肉的训练,并教授学生提升手部力量与灵活度的运动技巧。通过分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且授课内容能够直接与学生的职业要求相连接,这提升了高职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2 丰富综合评价体系的内容

除了从分班形式方面入手为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職业能力奠定基础,还要从观念入手,提升学生对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之间关系的认知。高职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体现的是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没有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列入评价标准中,这使得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也不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教师应当丰富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内容,并细化各项评价指标,如在评价体系中增加“职业能力认知、职业相关体育技巧掌握程度”等内容,然后对二者进行细化,将“职业能力认知”细化为“职业身体素质要求认知”与“职业思想品德要求认知”等指标,将“职业相关体育技巧掌握程度”细化为“工作过程技巧掌握程度”与“身体保养技巧掌握程度”等指标。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学生会对体育课的作用有更深的认识,教师的体育教学也会更有针对性。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搭建校内体育课程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桥梁,从而突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应当受到体育教师的重视。

3.3 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

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应在设置体育课程时注重校内与校外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校外企业的实训资源弥补学生校内课时不足的缺陷。值得注意的是,校外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应加强对校外资源质量的审查,重视对学生利益的维护。教师在设计校内外一体化课程时还应当将现代化的教育工具融入其中,如微课、慕课等都是当前较为高效的教学工具,利用这些工具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并锻炼学生收集学习资源的能力,这些都是当前大多数社会岗位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 结语

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将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看作一个整体,用整体的思维设置相应的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时刻关注社会对各岗位要求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丹.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7):73-74.

[2] 陈纪周.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分 析[J].运动,2017(5):130-131.

[3] 陈文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才智,2017(30):160.

[4] 陆亚光.基于职业素养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0):119-120.

[5] 邱忠良.从职业素养培养角度分析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2):97,102.

[6] 牛国胜.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及职业能力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8,8(9):135,137.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高职教学应用措施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探析关于仪表编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