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兴趣的分析及培养对策

2018-06-11杨海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兴趣

杨海龙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体魄,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达成课程设置目标,真正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探讨有待改进之处,最后针对性地给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176-0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本文以昌吉州第二中学的100名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设计问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00份,均得到回收,有效率100%。本文从学科认识、学科情感与学科意志三个角度剖析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措施,旨在提高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更好地全面发展。

1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现状

“兴趣”,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是人们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人心理倾向。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当意识对某种事物有强烈的追求和趋向时,会进而驱动行动,通过行动表现出来。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拥有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觉得非常愉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满足感,反之则是“度日如年”。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由学科认识、学科情感与学科意志三个部分组成。

1.1 学科认识层面

学科认识是学生对某一学科对自身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总体上说,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存在一定问题。仅有少数的学生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自己的身心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这个答案是积极的,正面的认识,值得鼓励和表扬,但占比极少,仅占5%;有的学生过分地看重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应付心理强,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为了学分,为了完成学校的课程任务,甚至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取消,这个观点矮化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片面强调理论学科的学习,忽视体育运动,对自身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学科认识不足,是当前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兴趣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2 学科情感方面

在调研中发现,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情感比较淡漠,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将近40%的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一门体育运动,仅有40%的学生在篮球或足球上有一定特长;对体育课程兴趣大的学生约为32%,有5%的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表现为“反感”,主要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会挤占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缺乏正确的情感认识。体育运动虽然在时间上会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劳逸结合,才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率。这一点需要在未来对学生加强正确的引导,改善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情感,从而更好地健康成长。

1.3 学科意志方面

对体育与健康的学科意志可以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衡量。新世纪初,教育部发出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作为身心快速发展的中学生,应当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中。但调研结果显示,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不高,时间不长,仅有2%的学生能每周锻炼4次以上,而超过45%的学生仅仅在每周2次的体育课堂上参加体育运动,课后没有任何体育运动,另有50%左右的学生在课堂之外再锻炼1~2次,累计每周3~4次。总之,中学生缺乏对体育与健康的学科情感,仅仅应付课堂教学和期末测评,表现为课后体育运动时间少,频次低,对中学生自身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2 提升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兴趣的措施建议

2.1 端正学科认识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输导,要改变“唯成绩论”的错误导向,要让学生明白,仅仅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人格是未来个人发展非常重要的“能量储备”。体育与健康课程表面上是体育运动,是掌握运动项目的技巧,但在无形中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情感价值体验,这些是数理化课程无法带来的,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升学考试时的分数,更是对个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家长要给予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和时间,鼓励孩子走出课堂,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最起码要认真上体育课,完成课程安排,不能随意以身体不舒服为借口逃课、旷课。

2.2 激发参与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要从中学生的年龄段和兴趣点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导向。以篮球教学为例,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以比赛的形式展开小组竞争,对获胜的小组进行表扬。羽毛球课程,可以设计单打和双打竞赛。总之,其目的就是多样化教学内容,改变原有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和求胜心理,从内心上提高学习兴趣。

对一些自身不是很擅长体育运动,肢体灵活性不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怀和耐心的帮助。这些学生虽然肢体灵活性不强,对运动项目不擅长,但学习兴趣是可以激发的,在兴趣的带动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是可以逐步改进,直到掌握运动要领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心,鼓励这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鼓励他们不要怕被嘲笑,要勇敢实践,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分组教学。

2.3 加强鼓励与监督

中学生自己要认识到参加体育课程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仅仅有正确的学科认识和积极的学科情感还不够,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体育运动最关键的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要长期坚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锻炼时间和频次。

对此,教师和家长要通力配合,对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进行监督。体育课堂上,课前教师要点名,对没来上课的学生要了解其情况,确因身体不适的,可以给假,但日后要补足课时;对没有正当理由的,教师和家长要“通气”,多方面进行教育和疏导,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参加体育课,加强运动锻炼。对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大力褒扬,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一些无故旷课,以各种借口逃避體育锻炼的学生,要从思想入手,加强引导,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端正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自觉参与体育运动。

3 结语

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待加强,可以通过学科认识、学科情感以及学科意志三个角度具体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学生增强体魄,锻炼身心,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认识,坚持锻炼,持之以恒。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学工作者也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中学生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双提高,更好地成为未来社会建设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何奇.激发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教学对策研究[D].北华大学,2018.

[2] 吕岩.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广东蚕业,2018,52(5):96-97.

[3] 闫丽丽,徐山.职业院校学生气质类型差异与体育选项课教学指导[J].科学大众,2015(6):175-176.

猜你喜欢

中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