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的建设研究

2018-06-11程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体育

程龙

摘 要: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的建设,应当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条件下进行,在完善课程平台建设理念的基础上,创建有效的网络载体的师生互动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全面提高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开发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可以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着力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供给,有效满足学生在职业实践氛围下的知识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体育 人文社会学科 课程平台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173-02

1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思路

1.1 建设目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的目标应当贯彻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通过构建指导学生实践的信息平台,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人文观念,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通过电子信息化平台开展广泛、多层次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知识资源供给,培养学生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平台更好的分析体育运动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全民健身下的体育发展问题,从而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在未来体育工作实践中运用体育理论,促进体育发展,能够综合有效的运用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论等知识解决问题。该平台还要促进各学科课程形成合力。平台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教学、教材、计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完善课程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真正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质量教学,满足学生全面创新发展与广泛学习体育人文社会知识的需求。

1.2 主要内容

首先,建立各种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整合平台,注重运用逻辑理论对现有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进行分离与重新组合,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运用理论知识的需求。其次,建立网络资源智慧化供给平台,能够根据现代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发展趋势,结合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需求,进行有效资源供给。第三,能够把社会流行的热点体育人文社会学现象融入该平台,构建课上课下的自由互动机制,开辟讨论与师生互动专区,设置实践性的研究项目,满足学生分组学习、交换资源等现实需求。第四,该教学平台还有助于教师运新教学形式对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指导,有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最大限度的提高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教学质量。第五,还要构建实践类型的课程供给平台,满足学生的校内外实践学习需要,运用该平台给学生供给实践实习机会。第六,发挥教学评价与测量控制的作用,运用该平台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项目的深入分析与评价。

1.3 设置原则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要有整体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满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采用主题化的方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首先,注重经济性原则,在平台开发的过程中能够综合统筹安排体育社会学、心理学习、体育史、体育概论等内容,并且构建交差型资源供给体系,有效避免课程资源的重复。其次,注重效率原则,强调提高课程内容与信息资源质量,在有效审核的基础上提供特色课程资源。第三,能够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平台体现出互动性、实践性、参与性特征。能够在深化学习内容,丰富前沿学科课程理论,实现有效课上课下互补,满足优质资源供给的原则下进行课程平台开发。

2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问题

2.1 缺乏课程平台开发团队

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开发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平台的团队,体育人文社会学课程平台的开发不仅需要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还要有从事教育管理的专业人才,以及各学科课程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有必要的信息技术人才支持。目前,高校可用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人才数量有限,缺乏专职的课程平台开发团体,课程课程平台的开发速度较慢,课程平台开发没能借鉴其他综合类课程平台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程开发的成本,不利于提高课程平台开发的质量。

2.2 课程平台的综合性不足

首先,课程资源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程度不足,课程资源的体系不完善,没能围绕着主题建设多媒体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试题库、互动平台、教学资源综合性不足,没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其次,现有的资源平台还没能突破单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时缺乏有效互动借鉴机制,不满足学生围绕热点案例进行各角度认知的需求。第三,当前还缺乏课程评价平台,没能在网络空间围绕课程内容进行互动评价讨论,没能有效的收集反馈学生的意见及建议。

3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策略

3.1 了解学生需求

首先,调研学生需求,运用网络调查、问卷调查、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方式,有效综合分析学生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实际需求。其次,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结合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改革方向,在优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开发标准。最后,调研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网站,借鉴典型成熟经验与高校开发该类课程平台的实际需求,明确课程平台开发的自主创新特色。

3.2 优化开发队伍

首先,应当依靠专业的软件工程公司,以及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构建课程平台开发的班底。其次,強调体育人文社会学类各学科课程的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作为资源供给的重要载体。最后,还要优化筛选课程管理类人才,着力在优化平台课程结构、课程样式、课程管理、平台运维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课程平台开发建设团队。从而借助该平台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资源配置、精品课程库构建、视频资源库构建、师生个性化互动、以及学生广泛参与的需求。

3.3 应用慕课模式

首先,精致设计与供给慕课教学视频资源,通过慕课平台对学生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类知识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供给,有效地解决知识超载现象,更好的在慕课平台下激发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信心。其次,以问题为中心强化学生自主在线学习体系的构建,注重运用慕课选择性地构建和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在线交流,以及进行同学之间分享学习体会活动。再次,以任务为中心,运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在该平台构建学生调研、学生项目、学生交流与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最后,强调开发课下自主学习与知识巩固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围绕课程平台的练习与巩固知识途径,促进学生反复的练习和运用知识,并且在慕课平台的支撑下开发手机APP软件,提高慕课学习平台的应用效率。

4 结语

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的建设要从体育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出发,围绕着学生需求与教学目标,进行各种课程资源的直观供给,通过该平台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评价、讨论、资源供给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现状及改革思路[J].文化学刊,2012(5):66-70.

[2] 李冬梅.大连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课程群建设思路[J].大连大学学报,2012,33(3):145-149.

[3] 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体育
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我们的“体育梦”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