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6-11李秀玲王悦吴瑞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体育教育培养模式

李秀玲 王悦 吴瑞红

摘 要:文章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合分析,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细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和面向社会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培养并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满足学生需要和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体育教育专业“厚基础,宽口径”的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066-04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所培养的学生基础雄厚、知识渊博、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及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基地。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常识性分析,了解当今体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设置、课程类别与结构、人员结构、教学形式与培养目标等,通过实践教学检测验证提出体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通过多视角全方位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的重新认定,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了一个新的研究[1]。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采用电子检索的手段,查阅相关论文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36篇,为本研究的开展做好理论基础。

1.2 问卷调查法

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和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40份,实际回收240份,经过统计,有效问卷228份,问卷有效率为95%。

1.3 数据统计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统计处理调查的数据资料,并分析论证调查结果。

1.4 比较分析法

分别对2012版、2014版和2017版,有针对性的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1.5 逻辑分析法

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期刊、专家访谈等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归类、概括和总结,推敲本课题研究结果,并给予充分论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衡水学院体育教育师资队伍概况

从表1中显示,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决定了今后高等教育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尊师爱友,不断的成熟发展。通过调查显示(见表1)。

从表1中显示,体育学院教师54名,教授3人,副教授20人硕士/研究生31人,博士/研究生1人,师资队伍建设中高职称和高学历的结构较低。省级优秀教师占总人数16.6%,校级优秀教师占总人数31%,专业带头人占总人数0.5%。

2.2 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条件概况。

从表2中显示,体育场地硬件建设现状仅仅满足教学的需求。

2.3 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3.1 了解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历

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历过三套和两套课程指导方案的修订,对培养目标均做了明确的界定。1980 年在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1986 年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体育教师[1];1997 年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1]”。从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历经三次的修订轨迹来看,培养目标呈现出口径逐步拓宽的变化趋势,人才培养由原先的“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人才培养体系从“宽口径、厚基础”向“宽口径、精专业、多出路”转变的过程;学制由过去的计划性学制转为弹性学制,总学时和总学分呈现整体缩减的变化趋势;必修课所占比例明显提高,选修课比例呈上升趋势,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呈现平稳趋势[2]。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辐射其他体育相关领域,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应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学生选课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2.3.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调查结果显示,对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德育人的基本原则。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运会。”回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关于体育的表述,全民健身成为贯穿的始终的话题,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成为新的认知,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成为新的趋势。我们对体育的认知更加清晰,对于體育课程更加深入,对于体育的解读更加准确。十九大关于体育的解读既是对过往体育发展的经典概述,同时也是对未来体育发展的宏观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

2.3.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于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需要,依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三基”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常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课余活动、课余运动训练和各项的竞赛组织、能承担学校体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如表3所示。

秉承“守正出新”的校训,坚持“进步教育”,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为中小学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浓厚、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服务地方高级专门人才,如表4所示。

调查发现目标定位是坚定的,在基础知识培养方面,体现思想道德修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达成共识。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

2.3.4 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结果显示,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在遵照国家教育部最新课程方案的框架下,基本通识课程教育课程平台的形式出现。2012版包括:通识课程教育课程平台(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限选课、教师教育课程限选课);全校性实践教学平台,如表5所示。

2014版包括:通识课程教育课程平台(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教师教育方向;集中性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教学平台,如表6所示。

2018版(修订)包括:通识课程教育课程平台(思想政治系列、公共基础系列、文化基础系列和专业导航系列);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类、专业选修课程类(专业限选和专业任选));教师教育方向、综合实践课程类和素质拓展课程平台等,如表7所示。

结果显示,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在遵照国家教育部最新课程方案的框架下,基本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的形式出现。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公共必修课,按国家教育部下发的课程指导方案中所规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10门课程。学时数量最高为512学时,最低 324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公共选修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践、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卫生、心理)、创新教育、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10门课程。学时数量最高为386学时,最低316学时。专业课程平台,在2012版60学分,学时1474,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任选课总数量,2014修改版总学时2686,学分71,超过原有的课时数,对人才的培养和课程定位有了确定。

2018修改版,专业教育平台总学时1450,学分57,与2014版相比有所降低,而增加了通识课程教育课程平台总学时948,学分53.5。专业任选课课承载着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掌握“三基”的重要环节。形成学生学习质量与成才规格之路,使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能够有效、有序的提升。专业课实践性教学平台优为突出,素质拓展课程平台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性平台,是当前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一个创新亮点。通识课程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教师教育方向、综合实践课程类等。包括入学教育与专业导航、军事训练、实践教学周项目、实践学期项目、实践学期布置、总结及综合测评、毕业论文(设计)、专业作品、毕业教育、教学技能展示、体育项目通级赛、专业实践等最长为43周。素质拓展课程平台,是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大力提升大学生创新教育和综合文化素质而开设的全校性课程。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除公共必修课教学平台),在专业平台或模块设置中课时有显著差异。在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平台设置中,专业必修课程类和专业选修课程类,从课程门数、授课学时、2012版和2014版有差异。注重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积极推进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衡水市教育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为实现京津冀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当今社会的需求人才使用的竞争。培养一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实现创新人才服务社会需求的核心要素。

(2)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更多的不同的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团队,形成不同教学方向的创新团队,使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集聚,打造服务地方工程人才质量是关键。

(3)人才培养的实施目标,达到暨为教育教学专家型体育教师,还要具备社会体育与管理指导员的实践能力。

(4)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本学科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前沿性知识、并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满足学生需要和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

(5)体育教学改革重在“教、练、赛”:王登峰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做。“教”要用系统的知识体系传授系统的知识;“育”是用价值体系育人,价值体系包括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要融会贯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是创新体系,把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已有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学习和借鉴过来,形成我们的一种创新性行为。同时,要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4]。

3.2 建议

(1)衡水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要制定出人才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在人才培养中求创新,立足社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人才的特点,并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2)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依据学院教学团队制定的任务和要求,同类课程优化组合,建立同类课程的教学团队,对团队的任务和要求并提出创新方向与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预计达到的规格、标准。做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一院一品”,使学生学有所长,达到一专多能。

(3)完善、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大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扩大运动项目:繁荣体育文化,对体育文化價值的认识,对体育的热爱是体育文化的核心。要组建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与心肺有关体能的模块、扩大学生运动技能模拟、创新教学模块、健身娱乐中心模块等,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能力认知。

(4)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体现核心要素“教、练、赛”,构建新时代发展,在教师的教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合作学习和领会学习”等,培养过程、培养规格、评价和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体现“实践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与就业方向发展一体[4]。

参考文献

[1] 张潇.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 陈晴,周传志.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17-18.

[3] 刘少强. 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 马卫平.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93-94,140.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体育教育培养模式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