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运动生理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运用

2018-06-11于研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体育教学

于研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专项体能一定要利用和专项有关的训练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运动生理学可以对体育运动、研究身体机能规律发挥辅助作用,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肌肉控制能力、预防运动损害和伤后康复训练等。文章主要对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用运动生理学情况展开深入研究,并重点阐述现阶段运动生理学的应用现状和运动生理学含义,其主要目的就是在训练和教学期间让教练和老师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 体育教学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043-02

1 运动生理学定义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健康的人体,探究人体机能构造规律,以及在运动期间对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和变化规律给予研究,其隶属人体生理学范围,可以将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和运动体制提供给人体运动。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老师对人体机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变化发展规律以及器官系统的技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了解,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在不同运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训练、技术训练以及体能训练,使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全面实现,进而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的平衡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提升运动员的专业技术,减低学生在运动期间的能量消耗,对运动员产生的疲劳感进行延缓,对运动员容易出现的损伤进行有效避免。

2 体育老师使用运动生理学现状

按照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部分体育课堂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学形式非常单一并且授课内容特别枯燥乏味,此种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时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口头叙述加动作,并没有将运动生理学充分利用在体育教学中。这种方式非常枯燥,而且缺乏趣味性、形象性和灵活性,教学活动中没有办法让学生产生积极性,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和互动,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辅助地位。部分学校将运动生理学知识引入体育教学以后,老师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成果反馈。

运动损伤是运动员在传统运动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运动员没有充分意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活动过程中比较大意,认识较为片面,缺乏重视,因此并没有采取有效對策,造成学生的运动结构、肌肉收缩以及运动速度缺乏协调性,没有对运动学、动力学等理论知识展开深入研究,无法达到竞技专项能力发展要求。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必须对运动生加强生理学教育,帮助其消除麻痹思想。

3 将运动生理学应用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

3.1 在体育中应用“极点”现象

运动生理学明确指出,当人体结束从安静状态转向工作状态过程时,身体器官机制的机能活动可以处在稳定、高效的状态。学生体能变化、生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在体育教学中产生上升—稳定—下降的过程,“极点”现象通常会出现在基础规律从安静状态转入到工作状态的最初环节。一旦出现“极点”状况代表供氧量满足不了学生和运动员的身体需求,导致血压上升、学生身体器官和肌肉活动不协调,特别容易造成学生出现抽搐、发抖、疲惫和胸部发闷等情况。大部分学生和体育老师对“极点现象”缺乏正确认识,觉得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运动过度或运动不当造成,便立即停止体育训练。所以,体育老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对运动心理学中存在的“极点”现象进行合理认知,可以利用深呼吸等形式增强内脏器官的活动,从而降低血液中的乳酸含量,科学合理的降低“极点”情况出现的系统失调现象。

3.2 在体育中应用“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只要是将人体运动生理学特点作为依据而拟定出来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强调训练期间规范化、严格化和固定化的调整时间。根据研究结果表明,间歇训练法顺应了人体心脏跳动规律、身体器官的运行特点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呼吸技能,所以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人体的物质代谢、呼吸深入和心脏容量,进而增大人体可以承受的运动量,并将最大的吸氧量提升起来,加速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

所以,在包括长跑、划水、游泳以及溜冰等体育项目训练中,在体育教学期间应用运动生理学间歇训练法知识,可以帮助运动员掌握更加专业的运动技能,提升综合教学质量,在对间歇训练法进行使用期间,让神经肌肉体系持续调整不稳定状态,进而达到学生训练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

3.3 在体育中运动“技能形成原理”

运动生理学中明确指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以及巩固过程三部分构成运动技能,其是人体在运动期间对专业动作进行高效掌握和完成的一种能力。泛化过程是人体及技能形成的第一阶段,运动员的大脑皮层细胞会出现兴奋状态,肢体不协调以及动作不规范等情况。进入分化过程之后运动员的动作就会更加理性一点,动作也可以更加协调。然后进入巩固阶段,运动员产生的规律化意识可以更加准确的完成动作,对身体肌肉和各大肌肉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产生刺激,增强身体肌肉和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技能,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具备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以及稳定性能可以通过增强神经和肌肉群的反馈功能和统合功能来得以提升。将运动生理学中技能产生的原理特点作为依据,学校和学生在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时,训练内容必须要按照泛化过程、分化过程以及巩固过程各自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3.4 在体育中应用“悬吊法”

利用运动期间的感觉开展综合性训练的一种系统叫做悬吊运动训练法,其主要强调,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展开动作训练可以提升中央躯干肌肉和髋部深层肌肉的力量,也可以提升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以及稳定状态的能力。悬吊训练就是将运动员局部身体吊起来让学生身体在不稳定状态下展开锻炼,这样可以提升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力量训练传统的方式就是让身体处于支撑状态下在稳定环境下实施专项能力训练和基础能力训练,相比而言,使用器械或地面所提供的稳定反作用力进而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是悬吊法训练的主要特征,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在方式、技巧和目标对力量进行传播和衔接,对运动员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等技能结合使用进而增强自身平衡能力,从而对自身所欠缺的不平衡能力进行弥补,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竞技能力。例如:羽毛球运动后半场起跳杀球的动作,当运动员跳起来之后可以应用悬吊法保持自身平衡,掌控自身身体姿势进而提高自身力量,更好的完成杀球动作,将高超的运动水平充分体现出来。

4 结语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应用运动生理学,可以让学生在训练期间有效增强自身平衡能力、肌肉控制能力以及防止运动损伤等能力,能够把运动生理学所具备的作用在学生运动员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以达到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最佳效应。

参考文献

[1] 刘红星.浅议运动生理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运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0(6):87-88.

[2] 卢洪利.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必要性探究[J].亚太教育,2016(34):86.

[3] 林景红.论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学术论坛,2012,35(10):226-229.

[4] 刘钧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现状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3):72-74.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浅析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