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CT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机械性阻塞原因的诊断价值

2018-06-02夏尚松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机械性标准差下肢

夏尚松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2450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周围血管机械性阻塞病,近年来,我国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需要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及时诊断,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近年CT血管成像(CTA)广泛应用于诊断中,其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患者耐受性好,且有较好的诊断效果[2-3]。该文旨在探究CT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机械性阻塞原因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接收的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36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51.46±12.39)岁;病程 3~9年,平均病程(4.56±1.42)年;患者临床症状有:下肢疼痛 53例,肿胀者46例,间歇性跛行38例。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检查仪器为GE64排螺旋CT机,对扫描参数进行设定(层距为5 mm,层厚为5 mm,螺距为 1,转速 0.5 r/s,120 kV),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双下肢固定,通过高压注射器在肘前静脉注射100~150 mL欧乃派克(国药准字H20000599),速度3.0~3.5 mL/s,从头部向足部进行扫描。I期扫描:跟踪触发使用对比剂,扫描从第3腰椎上边缘向膝部,延迟时间为100 s;Ⅱ期扫描:扫描从第3腰椎上边缘处向踝部,延迟时间为180 s。所有患者在CT检査后3 d内进行DSA检査。

1.3 观察指标

通过SIE-MENS Wizard工作站对CT所描数据进行测量,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分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査比较

CT检查发现,正常为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形成患者82例,其中左侧39例,右侧41例,双侧2例;病理检査结果显示,正常为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形成患者81例,其中左侧38例,右侧41例,双侧2例;CT血管成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CTA检查下肢静脉显影效果

I期扫描的平均CT值与标准差高于与Ⅱ期(P<0.05),详情见表 1。

表1 CTA检查下肢静脉的平均CT值和标准差比较[(±s),HU]

表1 CTA检查下肢静脉的平均CT值和标准差比较[(±s),HU]

注:与Ⅱ期扫描比较,aP<0.05。

双期扫描 平均CT值 标准差I期扫描Ⅱ期扫描(98.34±15.7)a 88.25±9.23(15.79±2.38)a 8.78±1.74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中凝结,多出现在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4]。近年来,我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因为血栓脱落,引起肺、脑等脏器栓塞,导致患者死亡。此外,患者在血栓形成后可能出现继发性静脉曲张、色素沉着、下肢水肿、郁滞性溃疡、皮炎等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5]。目前临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有DSA诊断法,但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该文对近年来广泛使用于外周血管病变诊断的CTA诊断法进行探讨。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发现,90例患者中,正常为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形成患者82例,其中左侧39例,右侧41例,双侧2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差异;I期扫描的平均CT值与标准差均高于Ⅱ期;由此可见,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其检查效果准确率较高。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可以起到对病变解剖部位,有效的评估病变程度,同时,可以清晰的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情况。CTA检查有无创性的优点,可以较好地分辨细小血管情况,检查准确率高,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且花费更低。CTA检查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管壁钙化及周围组织情况,有利于观察患者血管,图像呈现清晰;同时检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螺距进行调整,将检查时的扫描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显著的提高检查结果有效性。因此,CTA可以有效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的原因,清晰显示血栓位置及范围,且诊断符合率高,有一定价值。受到样本数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探讨CT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机械性阻塞原因的诊断价值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临床进一步深入验证。

综上所述,对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其诊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了解患者管腔狭窄及血液流动等情况,检测的准确性较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陈晶,李香营,陈建强,等.降低下肢深静脉及肺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CARE DOSE 4D及CARE kV技术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6):997-1000.

[2] 顾坚骏,王悍,张贵祥.CT静脉血管成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9):1434-1437.

[3] 杨春霞,吴刚,王书智,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前后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0):1627-1631.

[4] 张淑媛.螺旋CT静脉成像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筛查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828-829.

[5] 许克文,刘苏麟.多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5):44-46.

猜你喜欢

机械性标准差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