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康复在老年及重症患者疾病早期干预的临床实践分析

2018-06-02李翠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步行病程康复训练

李翠英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江油 627101

近年来,随着国内环境污染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态势。老年人和危重症患者均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人群,若疾病反复迁延不愈,可能会造成肺功能下降,加之老年及危重症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减退,多合并基础性疾病,肺功能减退会降低患者的预后质量,并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1]。肺康复训练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肺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活动耐量,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该研究通过对该院收治的老年及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训练干预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51例老年及重症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 (25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 60~80 岁,平均年龄为(68.8±3.3)岁;病程 1~15 年,平均病程(6.2±1.2)年;疾病分型:慢阻肺 9 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6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在 60~80 岁,平均年龄为(67.6±3.4)岁;病程 1~15 年,平均病程(6.5±1.5)年;疾病分型:慢阻肺 8 例,肺结核2例,支气管哮喘6例、支气管扩张6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全部患者均诊断为肺功能减退,伴有呼吸急促、困难症状;年龄均超过60岁;病程>1年;无神经系统病变;无认知、语言功能障碍;均同意配合资料收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对患者进行止痰、吸氧、纠正酸碱紊乱和水电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①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原发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叮嘱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2]。②生活护理:督促吸烟者戒烟,根据患者的饮食爱好,为患者制定良好的饮食计划,减少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充足的营养,建立合理的生活习惯,保障充足睡眠,重症患者更应注意卧床休息,对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应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③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和重症患者受疾病困扰,加上疾病可能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的情绪可能导致患者放弃治疗,部分患者甚至存在轻生想法。护理人员应对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加强心理干预,了解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另外,护理人员同样应做好家属沟通工作,叮嘱家属注意陪伴患者,给予患者适当鼓励。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FEV1(L)治疗前 治疗后FVC(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P值2.54±0.51 2.55±0.52>0.05 2.98±0.41 2.68±0.62<0.05 1.47±0.44 1.45±0.46>0.05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m)治疗前 治疗后1.67±0.67 1.53±0.64<0.05 61.53±0.19 61.51±0.20>0.05 65.66±0.22 62.72±0.31<0.05 276.5±23.2 275.6±24.5>0.05 308.1±25.6 286.3±24.9<0.05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肺康复综合训练①缩唇腹式呼吸法:指导患者全身放松,取舒适体位,两手分别放于胸部和腹部,指导患者闭嘴用鼻深吸气,缓慢充分吸气后屏住呼吸2~3 s后,再用口呼气,呼气时双手用力按压腹部,口唇缩成吹口哨状,慢慢呼出肺内气体,患者练习3次/d,10~15min/d。②呼吸操练习法:指导患者每日练习呼吸操,训练量以患者耐受为宜,20~30 min/d。③有氧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肌肉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运动量,下肢肢体活动包括步行、爬楼梯等运动,上肢肢体运动可练习手持哑铃,锻炼患者的肢体能力和运动耐受力,运动10~15 min/d。④有效咳嗽和排痰训练: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和排痰动作,叮嘱患者咳痰时保持身体坐直姿势,深吸气后身体前倾,双手按压腹部,咳嗽时收缩腹肌,用力将痰液排出,3次/d。

1.4 评价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项指标下降,多合并器官功能减退,严重者甚至可伴肺功能衰竭,因此提升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合并肺功能下降的老年危重症患者而言,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手段,可能延长病程,大大降低患者的预后质量。

肺康复训练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一般认为肺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通气效果,延缓肺功能下降[3]。该研究通过的老年及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对症治疗,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积极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肺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提高肺功能指标,指导咳嗽与排痰训练,保持呼吸道通畅,锻炼患者的肢体能力,上述措施实施后显著改善了老年重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该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老年及重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力,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与李群、陈霞等[4-5]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老年及重症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肺功能,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1] 刘泓,钱会杰,乔玉凤,等.家庭肺康复在老年COPD稳定期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250-1255.

[2] 曾华志,刘洪涛,罗细玲,等.肺康复训练对肺结核结构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9):88-90.

[3] 周金艳,文辉,刘智群,等.呼吸治疗护士主导的肺康复门诊在COPD患者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23-1426.

[4] 李群,陈锋,王晓霞,等.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2):130-135.

[5] 陈霞.肺康复训练对截瘫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3):485-488.

猜你喜欢

步行病程康复训练
步行回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从步行到奔跑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