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校园暴力的法律问题与完善

2018-05-29郭文强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和谐校园法律责任

郭文强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社会机遇和社会矛盾并存。近些年我国频频出现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不禁让人痛心疾首,因此本文尝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概念,内涵和外延以及校园暴力事件中学校的法律责任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我国在处理校园暴力事件中的不足,并提出校园暴力的防止方法,从而进一步降低学校的法律风险,预防 校园暴力,为营造一个风情气正的和谐校园作出不懈努力。

【关键词】大数据;校园暴力;法律责任;和谐校园

一、我校园暴力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但是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校园暴力就是其中一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国的校园暴力呈现一种急速的上升趋势,引起了国家、社会、学校的高度关注。我国校园暴力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①施暴者可能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群体,如陕西南皮县潞灌中学的校园暴力事件;②暴力行为呈现着连续性和周期性;③暴力行为多带有侮辱性;④校园暴力向低龄化发展;⑤我国校园暴力快速增长的同时,未成年女生校园暴力的人数增长迅猛,并且暴力形式多种多样①。面对我国校园暴力纷繁复杂的情况,防止我国校园暴力的工作刻不容缓,必须深入推进防止校园暴力工作,从源头上消除校园暴力。而要想有效防止校园暴力我们首先要对我国社会的校园暴力情况有清晰深入的了解②。

二、校园暴力的概念

对于校园暴力的法律研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校园的暴力的概念和内涵,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对校园暴力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我们可以通过许多角度对其下定义,并且分析的角度不同其内涵和外延就有所不同。现在我们国对校园暴力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校园暴力;另一种是狭义的校园暴力。

1.广义校园暴力

广义的校园暴力是根据校园暴力发生的范围和涉及人群的多寡来划分的。广义的校园暴力一般指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行为,但是随着时代变迁,校园暴力有时也可以包括上下学回家的路途以及其他符合校园暴力的情形,其实施主体有可能是教师,有可能是同学,也有可能是校外人员,其针对的对象是指受害者的精神和身体,校园暴力必须要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权行为。随着我国教育和时代的发展,对校园暴力的定义范围还会继续的进一步扩大。

2.狭义的校园暴力

狭义的校园暴力也是从其实施的场所、主体、针对的对象、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界定。“狭义的校园暴力仅仅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部的暴力行为,包括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同学之间针对身体和精神所施加的某种侵害行为”。这种观点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之下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对于如今的中国校园暴力,不免有一点点落伍了。

总之根据我国《未成年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于校园暴力的界定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过于的狭窄,笔者认为我国对于校园暴力的界定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对于校园暴力的界定,台湾地区普遍认同把校园暴力界定为:“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老师、学生对学校、校外侵入者与学校师生间所发生之侵害生命、身体及以强暴胁迫或其他手段,压抑被害人之抵抗能力与抵抗意愿,以遂行特定不法意图之犯罪行为者而言。[1]”这个定义是符合实际的,因此只有对校园暴力有这样的准确界定,我们才能在制定和预防校园暴力之时做到游刃有余。

(二)我国校园暴力的成因

近些年来由于校园暴力层出不穷,中外学者也对校园暴力的成因做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如下几个原因;

1.国家功利的教育制度

我国是个教育资源稀缺的国家,我国学生要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贫困命运,才能在这个竟争激励的社会赢得胜利,虽说我国现在正在逐步的实现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力量的不均匀,这种功利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依然没有得到改变,比我们众所皆知的衡阳中学,把成绩视为学生和老师的一切,通过成绩把学生和老师分成三五九等,给老师和同学们以极大的压力,有些时候甚至超出了一般师生的承受力度。与此同时学校的教育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但是却没有教育学生怎样去辨别是非,怎样去对人处事,怎样去学习善良的道德观。这就是我国的学生容易出现固执和偏见,并且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从而引发校园暴力的原因所在[2]。

2.学校监管的缺失

校园管理体制的缺失是造成我國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很大比例是校外人员对学校师生实施的暴力。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网显示的接近60个校园暴力案件的分析,其中校外人员对于校内师生的暴力占到21.3%,这些校外人员怎样进入我们的校园,又是怎样在学校安保力量的控制之下对在校师生进行侵害的呢?这不得不说我们的学校的监管存在缺失。比如四川省宜宾县二中学发生的外人员进入学生寝室对在校学生造成严重侵害事件,又如陕西旬阳神河中学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这些都是由于学校的监管不到位所造成的。

3.教师教育方式有缺陷

老师在教书育人之时的方式不当是诱发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我国的教师和教育资源都比较稀缺,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正常教学中的精力有限,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关注那些认真、听话、成绩好的学生,这造成了学生群体之中的不平等,并且容易把差生和优生给天然的割裂开来,从而引发校园暴力的不断发生[3]。

4.学生自身家庭的缺陷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造成我国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独生子女集整个家庭的爱于一身,通常情况下,子女在家中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对于子女是有求必应,这种溺爱让我们的学生在家庭之中学到了大量的不良习惯,只要学校、师生、父母没有满足他的欲求,该子女就会毫不顾忌他人感受和想法,以致于使用一些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由于父母过分溺爱的孩子,该孩子就会产生对父母的依赖感,自主独立性较差,同时心胸比较狭窄和自私,做事盲目,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甚至是冲突[4]。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和谐校园法律责任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国须完善和落实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从一例招投标纠纷中引发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