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构建大学生生涯规划为主题的谈话方法研究

2018-05-29李冰张春旺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李冰 张春旺

【摘 要】大一新生因其主观能动性、专业认同感较弱,会出现迷茫、困惑等不良状态,追溯起源,主要是因为现存引导方式与新生接收能力之间存在鸿沟,且以“学习”为主线的引导教育模式过于单一。为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本文提出了以“引导学生构建大学生涯规划”为主题的谈心活动,从引导方式、总体思路、谈话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启发大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特点规划大学生涯。

【关键词】引导教育;谈心活动;心理动力;大学生涯规划

大一新生面对与高中截然不同的氛围和环境,会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在大学之前是长达12年的应试教育,因此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存在固有的思维定势。但应试教育以成绩为主的培养目标和大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存在根本性的差距,故此,在大一阶段及时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路、打破思维定势、调整状态、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

一、我国高校引导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专业认同感,树立学习目标,高校开展了专业介绍、学习交流会、学习动员会等系列活动。但反馈结果显示,学生无法掌握专业学习的要点,甚至有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而学,无法建立专业认同感。在此背景下,容易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弱,以从众的心理,盲目、被动的学习。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存引导方式与新生接收能力之间存在鸿沟;二是以“学习”为主线的引导教育模式过于单一。

(一)现存引导方式与新生接收能力之间存在鸿沟

1.引导内容与学生接收能力存在偏差

专业介绍的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匹配,短暂的一次介绍不足以使学生建立自身和专业匹配的思路,常怀有“让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哪门课好过,我就选哪门课”的错误思想。同时新生还保留着高中的思维模式,所了解的课程也仅限高数、物理、英语等科目,即便经过专业介绍,仍不了解其他课程的意义所在,因此经常处于困惑、茫然的学习中,而这样缺乏信念的学习态度容易致使学生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2.引导方式落伍、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各类引导活动主要采用“说教式”的引导模式,缺少互动。而新生年龄处于16—18岁,具有思维活跃、强调个性的特点,排斥传统教育模式。目前的引导主要以教师的感受为主,不以学生接受程度为目的,是致使引导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二)以“学习”为主线的引导教育模式过于单一

为匹配社会的多维度,应培养“多维度”的学生,因此衡量学生优秀的标准应摆脱单一的学习成绩或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而应是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例如:学习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等;以及特长的多维度,例如:体育类特长、文字处理特长等。解除“一个模子”的教育模式,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协助制定针对性的大学生涯规划,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任务。

二、开展以“引导学生构建大学生涯规划”为主的谈心活动

在大一阶段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建立对未来的把握,防止学生在迷茫彷徨中逐渐麻木。

(一)以谈心活动为主的引导方式

大学与高中的差异也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变化。据统计某系2016级新生213人,经自评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共有33人次存在自我认同度偏低、心理压力较大等问题,比例为15.5%;而该院系2015级共201人,35人次出现上述症状,比例达到17.4%。由此可见了解学生压力来源,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要求高校辅导员应经常性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业成才、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故将谈心活动和 “引导学生构建大学生涯规划”结合,在谈心活动中主动了解学生压力来源,掌握学生状态,切实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二)谈心活动的总体思路

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认为,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因此,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目标,构建内部驱动力,是谈心活动的总体思路。

在与该院系新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近90%的学生不了解自己,对未来没有把握,而这样的状态直接导致学生自我内部驱动力的丧失,致使没有动力、人云亦云的度过大学生活。

因此,谈心活动的具体思路应是调动学生向内观察,自我剖析,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自身性格特点相结合确定“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以此作为目标,映射到现实的大学四年应在学习、社团、科研、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锻炼,最后着眼于当下,该如何安排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在谈心活动后的一到二周内,完成规划书的书写,实现了“灌溉式”到“启发式”教育方式的转变。

(三)谈心活动的开展方式及谈话内容

基于此,由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谈话队伍对大一学生进行以“引导学生构建大学生涯规划”为主的谈心活动,采取一对一、与宿舍团体谈心等形式。談心活动的地点以学生宿舍、心理咨询室等安静的环境为主,或在操场等空旷环境为辅。

在谈心活动中做到以“感性”和“理性”双重教育为主。

感性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我剖析、自我认识的过程。具体在交流的过程中,辅导员及班主任应将自己摆在学生朋友的位置上,给予充分的耐心,以学生为主体,辅导员等抛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的优点和缺点是哪些?喜欢做些什么?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原来设想的是否相符?等等,问题给出后,给予学生安静的环境进行思考,而不应打断性的给出答案或思路。

理性是指:收集并整理本系内所有专业的就业去向、就业层次、考研情况、出国选择等切实的数据,以数据为核心改变枯燥的说教模式,为学生清晰构造毕业后可选的方向,集合通过学生自己的特点选择方向,进而确定目标。

感性和理性教育的两者结合在于,通过感性教育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形成笼统的概念,再通过理性教育提供的真实数据,两者结合后确定可实现的大学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应完成的阶段性步骤,进而确定大学规划时间表。

三、构建学生规划成长库

在谈心活动后,由学生完成大学生涯规划书的书写并上交辅导员及班主任,将所有学生的规划书进行整合,形成规划库。一是将规划库中共性或相似问题进行汇总,通过学生工作小组讨论,总结具体的解决思路及方案;二是针对学生在规划书中反映出来的极端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持续关注,并加大“一对一”的谈心频率,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三是针对学生的规划书,阶段性的了解学生进展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存在督促与关心,达到内部驱动力与外部压力的双结合,使学生更坚定的实现目标。

四、总结

创新性的开展以“引导学生构建大学生涯规划”为主的谈心活动,启发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大学生涯规划,由以往“填鸭式”改为“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总体来说,“引导学生构建大学生涯规划”为主的谈心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该活动使学生工作小组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性格特点,给刚入校园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2.通过学生自我确定大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由外部强制变为内部推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态度,使学生工作小组从被动的处理问题中脱离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3.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根據自身特点设计专属的大学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自我驱动力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监管力,成为可以督促自我成长的青年,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洵.谈心谈话的育人价值和方法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09):109-112.

[2]李曾.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心理学运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7.

[3]朱帮明.浅析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常见误区[J].科技资讯,2016.

[4]张巧燕.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高教),2016.

[5]王璐.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