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名能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吗?

2018-05-24何春梅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业绩效应投资者

文/何春梅,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1 引言

2017年10月25 日晚,麦当劳在其官方微博上称改名为金拱门。紧接着10月31日,Coach公司正式更名为Tapestry Inc。更名风波持续不断。更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神奇的作用。比如一个女孩在娱乐界一直名不见经传,但是当她把姓名改成萨顶顶时,名声大噪。上市公司也用更名美化公司。匪夷所思的是,一家做烟花炮竹的公司更名为高大上的互联网金融,信息一披露,股价纷纷上涨。这种夸张的跨行业的更名情况不在少数。公司基于自身主营业务的变化,更改公司名称尚在情理之中,但肆意玩弄互联网、金融、网游、科技等概念,扰乱资本市场,引起股价上下波动的行为应该严肃处理。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更名的研究也较多,主要集中在更名效应的研究。所谓的更名效应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更名后对公司股价、声誉影响,很少单独研究更名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还有学者着重对更名行为、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研究股票代码(证券代码)的更名对股价的影响。

2 理论基础

(1)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对各种信息的了解程度是有偏差的。通常来讲,占据信息优势地位的人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而对信息不了解的人们处于劣势地位。可以说,这种信息的不平等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更名风潮中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更名及其更名原因是公司必须向外界披露的事项。投资者在收到信息时难免会因为信息披露的不充分而导致信息不对称,而使投资者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2)信号传递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信息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往往会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上市公司更改公司名称这一信息披露后,传递给了投资者。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更名效应。在信号传递效应的基础上更名也带来了一系列效应。更名引起的投资者关注、投资者情绪、以及更名带来的超额收益等。这就是信号传递的作用。

3 研究假设

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传递理论,可以看出更名风潮对企业业绩有一定的影响。企业的更名伴随着主营业务、竞争战略的调整,是对企业正向的激励作用,能促成企业业绩的提升。于是提出假设1:

H1:企业更名能提升企业的业绩。

企业更名的动机可能是抬高股价、炒作概念、追逐浪潮等。在该动机下,更名后公司的业绩很可能会短暂的有变化,但是随着概念的逐渐淡化。企业的该行为不仅不会提升企业业绩,在炒作过程中反而会拉低企业业绩。基于以上考虑,提出假设2:

H2:企业更名会降低企业业绩。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范围主要是2016年更名的上市公司,剔除了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筛选最终得到了183家样本。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同花顺软件、国泰安(CSMAR)以及手工整理。本文运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是EXCEL2007、SPSS22.0。

4.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基于以上假设,本文拟建立一个简单的二元回归模型,分三个阶段回归。第一个阶段是2015年12月31日(更名前),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12月31日(更名当年),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6月30日(更名后)。通过三个阶段的回归,观察更名后是否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作用。具体模型如下:

ROEi =β1Ln sizei+β2grouthi +α+ε(i=1,2,3分别代表三个阶段)

在上述模型中,ROE代表净资产收益率,Ln size代表三个时点上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即企业规模,grouth代表企业的成长能力评分。

表1 变量设置与说明

4.3 描述统计

表2 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样本之间三个阶段ROE的最值差异大,尤其是最小值。第三阶段的最小值约是第二阶段的二分之一,第一阶段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更名公司中样本个体差异较大,也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样本的最小值呈现出缩小化的趋势。ROE的均值在第二阶段更高。LN size、Grouth这两个变量在三个阶段中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离差上变化均不大。通过描述统计也看到了更名对公司业绩(ROE)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4.4 回归分析

表3 一阶段回归模型

表4 二阶段回归模型

表5 三阶段回归模型

从一阶段到三阶段的回归模型可以看出企业更名与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但是更名会对企业产生一定影响。从一阶段的到三阶段其显著性由0.411 0.292 0.995降低到0.436 0.761 0.754再升高到三阶段的0.322 0.258 0.418。第三阶段的显著性水平基本上与第一阶段的显著性水平持平。所以,从长远来看更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波动,并不能提升业绩。

4.5 结论

从实证结果来看。更名风潮不能提升企业业绩。企业的这种低成本行为只会引起投资者的短暂关注。所以频繁的更名,跟随更名的风波只会“惹事上身”。既然生而为企业就多做企业应该做的事。

5 上市公司更名应谨慎

回顾2017年碧生源,遭遇更名停产风波,其业绩遭遇“滑铁卢”亏损5000余万。经过一系列的更名风潮,上交所开始为更名立规。

在上市公司变更名称的事项逐年增多,且不乏“奇葩”命名的情况下,上交所制定了《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更名应当源自公司经营发展实际需求,不能出于投机炒作、不当市值管理等不法目的。在适用情形上,《指引》明确证券简称变更的事由,主要包括公司主营业务调整、控制权变动或经营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指引》还对细化证券简称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证券简称应含义清晰,不得利用变更证券简称误导投资者;应具有明显辨识度,不得与已有证券简称过度相似;不得使用过于概括且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的区域性、行业性通用名词;不得违反公序良俗等。

《指引》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第七条,第七条规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对外投资等方式开展新业务,但相关业务尚未取得营业收入的,公司不得将该业务及其行业相关名称用做证券简称。上市公司开展新业务已取得营业收入,但相关营业收入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低于30%的,原则上不得将该业务及其行业相关名称用做证券简称。确有必要使用的,应当充分披露其合理性及必要性,并提示相关风险。

6 建议及本文不足

证监会应加强对公司更名动机的考察和监管。投资者关注更名风潮可以帮助投资者合理投资和规避风险。根据前文的研究,上市公司更名事件在短期内的确引起了显著的价格效应,个体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一现象,紧密关注上市公司动向,寻找最佳的投资机会,抓住最佳卖出时机。

本文的实证模型相对简单,选择较少的控制变量,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其次,本文的样本更名的时间为2016年年初到年末,并未确定固定的时间点。其次2017年年报的相关数据尚未出来,本文用2017年半年报的数据替代,可能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静.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更名效应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5.

[2]蒋陆军.投资者非理性与上市公司更名效应关系研究[J].新经济.2016.

[3]柳青.上市公司更名的动机与超额收益率研究--基于不同类型更名企业的多案例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6

[4]杨洋.投资者关注、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更名公告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

[5]谢红军;蒋殿春;包群.官司、声誉与上市企业更名[J].经济研究,2017.

[6]胡伟;王璐.上市公司名称变更的短期市场效应分析——以匹凸匹(600696)三次更名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

[7]苏义博.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浅析上市公司更名效应产生的原因[J].经贸实践,2017.

猜你喜欢

业绩效应投资者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懒马效应
纠纷调解知多少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
本周公布2017年业绩大幅预增预告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