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质量的提升对策研究

2018-05-14代雷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质量

代雷

在创新与创业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问题始终受到社会关注。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倍加重视。新时期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终极目标。加强对高校学分制以及课程结构的改革,培养教学科研团队。本文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创新创业人才质量的提升给出合理化建议。

引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创业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标准需求,高校一定要实施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个性化教育为基本上手段,以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宗旨,建立崭新的高等教育范型。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质量的提升一定要注意树立起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输送高水平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我国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的主体过于单一

我国科技、经济、工业等领域在快速发展,所以,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现代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这种现状,一定要实现学校、社会、政府的三位一体合作,将社会团体、工业企业、政府部门等都融入到创新人才培养中来,完成企业需求—学校培养—参与互动—走向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链,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人才质量。

1、师资队伍薄弱

在创新创业人才质量提升过程中,教师是直接的组织者与策划者,是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构建者,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还相对薄弱,许多专业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也仅仅拘泥于书本上的陈旧案例,教学方法与策略与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制约着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挥。这种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水平低下以及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会直接影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

2、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许多高校都只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为主,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并没有在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所以,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选修的层次,为了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课程体系,高校要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设定好的课程体系完成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真正做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通识以及创新创业职业”三个层次的培养。

二、提升高校創新创业人才质量的对策研究

1、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以书本知识为主,更加重视理论教学,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质量的提升,并不是对理论教学放松,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综合来看,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秀的综合素质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创新项目的带动,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验证以及专业能力的实践渠道,使得学生可以运用动态的眼光来完整知识的转化,提高创新能力的扩散,从而完成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站式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对教学中的创新点进行研究,带领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挖掘,以此为依托来构建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创新创业人才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给教师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教师一定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肩负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对师资队伍的构建方式如下:

(1)及时调整师资结构

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专业课教师以及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组成,教师的专长不同,所负责的任务也不同,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质量的提升,教师一定要各自发挥其优势,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专业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知识理念的培养,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要负责动员组织活动、竞赛等实践环节。另外,高校要聘请校外企业专家、创新创业成功人士,通过实践指导、讲座等形式,来弥补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

(2)构建创新创业专项培养团队

高校需要调动教师创新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要鼓励教师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创新教育资源,正确引领学生参与到研发中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高校要加大对教师培训资金的投入,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加科学性的安排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所以,高校要创造一切条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对师资队伍进行培训。

3、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为了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准确的转换为教学活动,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正确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充实前沿的新理论、新技术,强化专业技能的实践与训练,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1)开设项目研发专业选修课。这类课程主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课题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围绕实践、实习的核心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例如:基于专业项目的市场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做出专项分析,最终完成创新创业设计。通过该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流程,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

(3)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高校要积极开设辅修专业、双学位等跨学科专业,不断强化学生专业的交叉与知识的复合。

(4)加强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平台等,通过平台,学生们可以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2、构建具有特色的产学研教学平台

传统的创新创业实践,一般以学科为单位各自为战,互不参与,这种模式并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高校要构建具有特色的产学研教学平台,实现各个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实践的融合,相互学习、相互协作。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建立起跨门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由单一向多学科融合转变,使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对接。

结束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国家提出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就业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高校一定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综合实力,引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为文明社会的进步做出跟大贡献。

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课题《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HZD160024。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才质量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毛遂自荐
睡个好觉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