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寓社区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

2018-05-14马章勤逄锦阁倪景高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建设

马章勤 逄锦阁 倪景高

摘要:公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公寓文化建设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目前各高校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相对较少。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开展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实践,将学生公寓按照社区的模式进行管理,学生在社区就可以完成需要办理的各项业务,使公寓具有“管理、服务、育人”的功能,这对营造积极健康的公寓文化,形成優良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寓文化建设;社区模式;“六进社区”建设

高校公寓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开展实践与研究,将学生公寓按照社区的模式进行管理,形成公寓管理中心一社区一社区工作站的管理工作新模式,组建社区主任、社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志愿者专职队伍,逐步形成“一学院一党总支、一楼宇一楼长、一楼层一层长、一寝室一舍长”的组织架构。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团组织、安全保卫、社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等“六进社区”建设。

一、大学生公寓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根据学生宿舍现状,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提出了“环境塑造人、制度管理人、服务感动人、文化熏陶人、精神鼓舞人”的公寓服务理念,逐步打造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学校的育人氛围。近年来,该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是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了一支专职的管理队伍;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如先后制定了学生公寓日常行为积分等10余项制度;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记录;四是对学校公寓按照社区进行改造,增设辅导员办公室、党团活动室、学生阅读与活动室、特殊学生应急宿舍等。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公寓社区文化建设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一是学生管理人员对加强公寓管理与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是对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开展办公还需要政策的激励;二是受制于学校建筑构造,学院对公寓社区化建设的场地配置不足;三是公寓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公寓社区人员每年不定期开展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育人服务水平。

二、大学生公寓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公寓社区文化建设,力争打造成具有开放性、信息化、国际化特色的学生公寓。具体包括:设置专职人员提升服务水平,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借助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学校门禁、学生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开展社区内涵建设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参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公寓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一)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

学团工作处成立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公寓管理中心以学院为单位下设4个社区,每个社区辐射2~3栋学生公寓楼的管理,形成公寓管理中心一社区一社区工作站的管理工作新模式。各社区由社区主任、社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志愿者组成,社区隶属于公寓管理中心,各社区主任由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协助推动社区工作建设,逐步形成“一学院一党总支、一楼宇一楼长、一楼层一层长、一寝室一舍长”的组织架构。

(二)创新管理模式,烘托公寓文化建设

根据社区建设进度,各个社区要逐步凸显“外语”与“职业”文化氛围。社区布置要更好地与各个专业相结合,特别是和外语类、涉外服务类专业相结合,对各个社区进行装饰并开展社区命名征集活动。不定期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学生参与体验,不断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文化氛围,实现文化育人的效果。

(三)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为保障社区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根据社区需要,提供专项经费用于社区管理与文化建设等。社区主任待遇参照教研室主任执行,按照100元/月的标准发放工作补助,社区副主任按照80元,月的标准发放。社区辅导员从当前学生管理队伍中选拔产生,并按照一定师生比核算额定工作量。社区辅导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录用,具体以学校相关职称评定文件为准。

(四)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学生组织建设

成立社区学生管理委员会,社区学生管理委员会隶属于校学生会,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各社区设立分会,协助各社区完成日常监督检查、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社情民意调查等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社区建设,全体社员齐抓共管的社区管理模式。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丰富管理手段

增设公寓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出人公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有效预防校外人员进人宿舍楼,杜绝男女互访、留宿他人等现象。同时,借助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个人行为积分的信息化,实现学生调换宿舍、退宿、社区内表现登记等信息化管理。

(六)设置学生休闲、交流等区域

在各个社区建设厨房、休闲会客区、阅读区等,方便学生生活休闲。社区大厅安装烘托各专业、各学院文化氛围的窗帘和壁纸等。每个社区配置电磁炉、冰箱等家电,为学生提供温煮饭菜、临时存放物品等服务。社区增设自习室,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七)注重养成教育,扎实推进“六进社区”建设

1.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

充实社区思政教育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向社区延伸,联合思政教师在社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社区开辟宣传栏,在学校统筹安排下负责具体执行,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举办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组织社区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资料,组织楼长、层长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营造社区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

2.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社区

成立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内开展支部活动,结合学生公寓内表现和课堂表现确定考察对象;以各社区为单位成立党总支,党总支书记由社区主任担任。扎实推进党员联系宿舍工作,做好监督考核,注重联系效果;推行“学长制”建设,高年级学生干部每人联系一间低年级学生宿舍,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做好信息搜集工作;推行“榜样制”建设,对学生党员宿舍、学生干部宿舍进行挂牌,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3.推进安全保卫进社区

保卫处在公寓区设立校园警务室,在各社区悬挂校园报警电话,落实社区安保人员24小时值班制,坚持公寓突发事件24小时服务制,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到场处理。成立学生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預,加以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加大公寓楼内巡查力度,加强夜间巡逻,对公寓楼内消防器械、防护网、窗户等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加大学生夜不归宿、校外租房、使用违章电器等违规现象的检查力度,营造学生公寓安全氛围,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4.推进社区辅导员进宿舍

社区辅导员对所属公寓楼卫生、纪律、文化建设负责,做好公寓夜间值班工作,经常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交流,引导学生走出游戏、走出宿舍,积极参加校园文体活动。

5.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驻各社区,设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完成本社区学生心理普测、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危机干预等相关工作。

6.推进校园文化进社区

结合工作实际,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学生社团向社区转移,利用好公寓小广场,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一是各社区制作宣传栏深入开展“三爱”“三节”活动,开展优秀舍长、优秀宿舍标兵、优秀内务宿舍评比活动,并将评比结果张贴在各宿舍楼道,鞭策学生共同营造文明的宿舍氛围;二是营造良好的服务育人氛围。重点服务学生,落实首问负责制,将服务与育人有效结合,利用“山外公寓管理服务”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寓相关信息和传统文化知识;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打造“一学院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工作新局面。

(八)设置公寓社区第二课堂学分,调动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

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设置学生公寓行为积分,并将公寓行为积分与学生的第二课堂学分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学生公寓行为积分为公寓社区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只有公寓行为积分75分以上的学生方可申请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学生公寓行为积分作为学生入党、评奖评优的基本条件。公寓社区第二课堂学分需通过参加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获得。学生公寓社区第二课堂学分大一、大二每个学期设1个学分,共设4个学分,大一、大二未取得公寓社区综合教育学分的学生,需在毕业之前通过选修网络公共课修满学分,未修满的则不予毕业。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