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18-05-14石丽娟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上海市实训素质

石丽娟

摘要: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成熟,我国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面对这种形势,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及时更新观念,有机地将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这一课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上海市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从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观念,我们应该有机地将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即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地方经济也要反过来引领地方职业教育的方向,从而实现地方经济与地方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成熟,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劳动者要想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就必须拥有更高的素质,以及与职业更匹配的技能。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恰恰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但是地方教育水平的高低又深受当地整体经济水平的影响,所以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对当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1.地方经济是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驱动力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直接决定着当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工业化生产时代,社会更需要体力劳动者,因而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比较低,且比较单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更加多样化。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相应地对人才各方面素质要求也会更高。而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则刚好扮演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的角色,政府出于战略性考虑,自然也需要给当地的高等职业院校投入更多资金,创建各种类型的高等职业院校,提高职业院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以满足上海市高素质、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2.地方经济为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当地教育机构所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资金比较充裕,相关政府部门自然也会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如添置更多的教学基础性设施。

(二)地方高等職业教育状况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高职院校可以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许多地区的产业已经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现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海市更是如此,这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面对这种需求,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可以积极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人才的战略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的需求。

2.高职院校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不仅为当地的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还发挥着技术开发的作用。比如,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当地的产业特点设置相应的课题,对其展开研究,这样无论是对一些新技术的开发,还是对一些工艺流程的改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进而促进对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上海市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一)定位不够科学

虽然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仍然有部分院校工作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认识不够科学,对职业教育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位,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导致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教师整体素质落后于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上海市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在上海地区,各个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都已经比较完备,但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参差不齐。经调查发现,在上海高职院校担任教师的人员中,学历在本科以上的占据多数。

(三)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海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亟需大量高技术人才,即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地高职院校的发展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四)教材编排相对落后

教材上的内容不能够很好地匹配上海市当前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优于我国其他大部分城市,因此上海市当地高职院校的教材编写也应该紧跟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是据统计数据发现,上海市高职院校中使用自编教材的院校还不到10%,大部分院校还是沿用过去的老教材。

(五)实训基地缺乏

大多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训基地,不能够满足学生实训、实习的需求。上海市的高职院校中,文科类专业基本都具备自己的实训基地,但对于理科类专业来说,许多院校缺少相应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专业点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基本适应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建设多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数据表明,上海市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中有5个属于第一产业,61个属于第二产业,64个属于第三产业,分别占专业总数的3.85%、46.92%和49.23%。而上海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分布比例分别是2%、48.4%和49.6%。总体上看,上海市高职院校专业点的布局设计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基本适应。

(二)输送的人才素质整体质量不高

数据统计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输送的人才中约有50%的人欠缺必要的实训经验,导致工作上手慢。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院校中的教材设备相对落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匹配。另外,许多学校的许多专业都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且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高等职业教学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四、措施与建议

(一)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为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的真正作用,需要相关的教育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引入现代化设施,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那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必须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提高各个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意识,进一步明确教师对高职院校教育的定位,从而规范自己的教学。对于那些观念与素质技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教师应该及时更换,或者将这些教师组织起来进行再教育,待其各项素质符合标准后再让其上岗。

(二)结合实际需求编写教材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目前上海市各个产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及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编写教材,使得教材的内容设置与职业的实际需求更匹配。对于那些老旧的教材要及时更新,编写教材时,一定要密切结合上海市当地产业实际分布状况,按照需求来合理设置教材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从高职院校走出去的人才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三)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性。这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最早起源于欧洲一些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积极地将这种偏向于实践与应用的教育很好地与企业达成合作,采用“企业内教育”“合作教育”以及“双元制”等多种合作教育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践证明,这种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

1.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面向企业,进行开放式办学

通过双方沟通,专门设立针对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建设指导委员会,使得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材开发、课程制定以及专业设置等工作中来。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定期派专人到学校进行兼职授课,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企业中的具体项目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地面向社会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门针对具体工作岗位的教育形式,其发展与建设应该積极地面向社会,特别是针对那些失业人员,给他们提供一个再教育的机会,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鉴于此,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对高职教育的实际意义进行科学定位,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科学设置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主动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采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更好地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上海市实训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照片墙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