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4胡晓平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任务驱动教学法高职院校

胡晓平

摘要:专业基础课是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借助相关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受到任务驱动引发积极思考和行动。本文以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为例,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专业基础课;高职院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借助相关生活经验和职业情境,依托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集中于特定任务而进行的课堂活动(即学习任务)。它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受到任务驱动引发积极思考和行动,使课堂教学形成非标准化的任务解决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一课后练习一课程设计一期末考核”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主性不强、自信心不足、学习效果不好等问题,且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上课心不在焉、反应迟钝、态度消极。专业基础课是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是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

一、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特点

(一)基础性

以经济学基础为例,该课程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经济学是经济学家通过观察现实经济现象归纳出来的经济规律。掌握经济学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了解诸如需求、供给、效用、弹性、机会成本、消费者剩余、外部性、信息不对称、GDP、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学的基本术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世界是如何运行的。

(二)逻辑性

经济学的形成是基于对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市场经济规律的总结、抽象和概括。目前,经济学教学的方向主要是数学和逻辑的训练,最常用的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简化并推导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是用数据分析来证实某个模型的结论,这对学习者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针对经济学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会感觉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适当降低逻辑推导的比重,注重经济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三)互动性

凯恩斯说过,“学习经济学,似乎不需要什么高度的持有的天资……他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数学家,又是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善于运用思考力,从一般原则推断出个别现象,在思想奔放中,既要触及抽象的方面,又要触及具体的方面。他必须根据过去,研究现在,推测未来。”由于西方经济学应用性很强,不管什么问题,只要能够量化,能够建立模型,甚至只要能够用理性进行分析,就都能划入经济学范畴。它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体会其原理,因此互动式教学必不可少。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专业基础课时存在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基础课的实践中,教师要思考学习任务是什么?设计任务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任务与教学主题如何建立联系?任务何时引入、如何呈现、如何总结?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活动?该任务可能会促进学生对哪些技能的认知?该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学生哪些行为?

(一)学习任务如何确定

学习任务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简单的模式化任务。在一个主题单一的情景中,解决问题所需的所有相关要素都已列出,学生只要找寻答案即可。二是复杂的模式化任务。如利用虚拟企业、沙盘等提供相关背景信息,由学生来完成任务。三是特定式任务。在情境中提供一些认知干扰,引导学生对某个概念、事物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在确定学习任务时,要避免过于个体、唯一和特质化,要让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选择性、批判性和反诘性的阅读。

(二)任务引入阶段的动机如何激发

任务引入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就任务主题和工作方式进行沟通。任务设计要从学生能接触到的社会实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多地涵盖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任务要明确,有弹性、可操作性,确保在现有教学条件下能够实现。任务工作量要适中,提供一定的空间留待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真正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其成就感。

(三)学生自主工作阶段如何诊断

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诊断。那么,如何合理掌控教学时间,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做到易于评价、检查、考核,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作出反馈,进行有效的辅导。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典型的职业情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由简到难、由易到繁完成一系列目标。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本,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灵活运用经济学原理解读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简单的经济现象,并使其认识和领悟市场经济中诚实守信、讲究效率、尊重规则的基本原则,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学生到校企合作基地福泰隆超市的实习经验,让学生扮演该公司员工,带着以下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如:观察并分析消费者在日常购物中如何作出消费决策?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观察并分析超市如何运用促销手段?观察该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并分析其作为垄断竞争市场,有何特点和定价策略?调查该公司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其工資水平。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比传统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应该利用资源帮学生创造特定经验,关注他们的思考,把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体验作为教学过程的起点和重点。

四、结束语

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缺乏实际经验,缺乏对工作现场的了解,缺乏对工作任务直观、丰富的认识;照搬容易简单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教学价值降低;工作任务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不匹配;情境创设困难等。但是,在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深度理解,并拓展到实际应用领域。

猜你喜欢

专业基础课任务驱动教学法高职院校
提高普通工科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新尝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