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8-05-14马力怡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马力怡

摘要:大学英语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它的主要作用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以符合就业市场对人才英语技能的需求,满足用人单位更高的要求。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是容易被师生双方忽略的重要环节。本文浅谈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分析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如雨后春笋一般增长迅速,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渐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各国之间的关系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世界对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要求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就业市场急需具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大学英语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英语能够为学生的就业锦上添花,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部分往往容易被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制约了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课题不断被学者们提出。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是英语实践应用的前提

虽然英语语言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并不可以对等互换,但研究者必须明确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承载着相应的文化内涵,某种特定的文化或某个民族的特殊性也通过语言来传播,代表了其主流思维方式及理念、生活模式。其次,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的进步会促进语言的更新,同时,人们之间交流方式的改变对文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最后,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在语言交流方式上会有所体现。

总而言之,文化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会通过语言进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会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所反应。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正确理解跨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积极对待,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语言。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语言的效率

枯燥的学习氛围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在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正确地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将英语国家文化进行解读或者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利用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俗趣闻、新闻事件和艺术等方面的解读,通过案例讲解或者情景模拟来辅助英语语言的教学,提升课堂有效性。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2001年加人WTO之后,中国又先后加入了全球不同区域的经济组织。国际贸易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全球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互流通。在这样一个跨国经济体系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量持续增加,各行各业都对精通英语技能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在激烈的竞争之下,雇主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持续提升,员工能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是不够的。雇主更希望员工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在跨国贸易中运用英语实践能力辅助实现公司的利益。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就业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忽略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在语言本身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解单词词组、解析语法和分析课文,少有时间用来诠释跨文化背景知识。

其次,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限,导致难以将跨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难以正确引导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难以将实用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传授给学生。

最后,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的课时是有限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在保证完成英语语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进行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的主要学习目的在于完成考试、拿到学分,或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核,并没有将重心放在提升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上,从而不会有意识地去学习跨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

其次,学生缺乏丰富的学习资源,除了篇幅有限的课本以外,学生少有其他丰富、高效的学习资源,没有较为真实的场景来应用语言。

最后,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习惯,从而出现了停留在课本与试卷上的“哑巴英语”。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施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知识与语言知识相结合,在语言中渗透跨文化交际内容

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着手于跨文化交际知识,需将英语语言的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有效地结合。语言作为信息交互传递的工具,不仅仅作用于指令及应答的传输,更多场景下,它还可以在人群之间传递情感、文化或理念等综合信息。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特别是在跨国以及跨文化的语境下,语言实践只停留在传递基本语义信息的层面上是不够的,交流双方应对彼此所属国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娱乐和习惯理念都有一定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运用到实际的交流中,这样可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提高语言情境之中所涉及事宜的实际效率。

例如,在讲解“brunch(早午餐)”一词时,除了语言的拼写、发音以及名词单复数变化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该词的来源,即英语国家习惯在休息日把“breakfast(早餐)”和“lunch(午餐)”合成一餐,所以产生了“brunch”一词。借此情景,教师可以将知识进行延伸,讲解早午餐的主要食品以及用餐礼仪等,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将语言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同时这一现象也表明了生活习惯可以影响语言的更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意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大语言实践活动力度

虽然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是通过笔试来进行考核的,但是教师仍应该向学生强调此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能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实践应用,并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在语言应用上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改善教学方法,利用更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手段来模拟真实语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后及时进行有效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到实际交际场景的谈话内容和行为举止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提醒学生不可以盲目崇拜英语国家的文化理念,要运用辩证思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有正确积极的认识,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结合交际对象对事物的理解方式和习惯,有意识地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理念。

(三)开展更多相关课程,运用信息化手段

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课时有限,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不现实的,并且,跨文化交际本身是一门体系完整的学科,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部门的协助下,安排相关的选修课程及讲座,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应借用科技的力量,使用多媒体的影音手段来模拟语言交际情景。比如,模拟英语国家的职场礼仪场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对英语语言本身和跨文化交际中的职场部分进行实践练习。同时,通过微课、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方便学生的学习。这也是越来越符合当代大学生信息读取习惯的方式,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學习习惯。

四、结束语

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得到教师和学生更多的重视。教师要保持自我提升的意识,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和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手段来讲授实用的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技巧。学生应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在重视笔试考核的同时,将目光放在未来的就业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