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仁知义,以古论今

2018-05-14梁吉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传统文化教材

梁吉

【摘要】从教材编排、试卷设题、高考改革来看,课堂教学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结合。贴近课本来进行引导群文阅读。通过群文阅读,整合教材与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构建课文中经典思想链条。

【关键词】传统文化;群文阅读;教材;勾连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明仁知义,盈科而行”,源于《孟子》的章句:“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流水这个东西,不把坑坑洼洼填满,是不会向前流的;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是不能通达的。今天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读孟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至关重要,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提供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中语文现有教材有必修1—必修5,《国学》读本,《中国文化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单篇文章的阅读,轻整本书和多种文本的阅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老师须知,教材是最具有操作性的、学生最熟悉的材料。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力求让学生获得一种最容易上手,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思路清晰、效果明显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我的操作方法是紧紧贴近课本,群文阅读。通过群文阅读,构建课文中经典思想链条。更是把文章按照经典思想、义理组合在一起,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一种“互文关系”,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出阅读技能和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苏武传》《烛之武退秦师》这两篇文章都谈及孟子的经典思想:忧以天下、赤子之心。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补充具有相同思想的传记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例如2015年全国卷二的传记阅读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辅以时评中国留美女学生曲小雪维护人格和祖国尊严的故事。古往今来,正是为了祖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惩列强;邓世昌为国捐躯战敌舰,多少中华儿女奔走呼号,多少中华英杰前赴后继,“精忠报国”,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展现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血染的风采”……这样从“读”到“悟”到“评”,学生的閱读和写作能力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人文底蕴和文化自信更会得到自然而然的增强。依托教材,选点勾连,以古论今,通过这些方法的引领,可能学生立刻就找着了感觉,从点状到线状的阅读激活了他们的思想,丰富了他们写作的素材,关键是他们发现课本素材可以使用,还可以与高考文言文传记阅读和一些任务驱动型作文联系,真的可以把阅读直接转化为可以得分的生产力了。

当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呈现。把整个必修教材做一张大表格,或者在教文言文单元时,每一册必修教材做两三个主题。

群文阅读更是把文章按照经典思想、义理组合在一起,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一种“互文关系”,在探索群文时,提升阅读技能和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最旺盛的生命力其实有时候并不在于它有多经典,而往往在于它有多贴近。当学生发现一篇文章可以把他长久以来最想说而说不好的话说得那样精彩生动、感人至深,你就算想按住他,他也会忍不住地要跳起来叫好;当学生发现一篇文章可以把他内心的理想境界描绘得那样逼真、那样叫人热血沸腾,你不让他读的话,他甚至会想尽办法去读、去写。正像是电影院常播的那段广告所说的:越贴近,越真实;越贴近,越震撼;越贴近,越精彩。

有一天,学生再写《假如我与民族英雄生活一天》他们可能会写出与“苏武”“烛之武”等生活一天的情景,更能由此及彼,通过群文阅读,博古通今,以事论理,涵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作为老师,“灵魂”与“身体”都应该“在路上”,“读书”与“行路”都不可少,彼此交流切磋研讨必不可少。着重把日常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文素养和情绪素养上持续成长,以至能在美感上和伦理上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以自己美好的生命,表达自己最具生命价值的生命意志,释放最富人格魅力的生命张力,绵绵持久地影响和感染同路的旅人。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传统文化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