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我见

2018-05-14张金发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邓稼先情操高尚

张金发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了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就必须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审美教育的特殊规律,立足课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全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周公训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的传统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修身养德,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重视知识传授外,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语文教学中,就得遵循审美教育的特殊规律,立足课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全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审美?什么是审美教育呢?

《辞海》:审美就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世间万物丰富多彩,需要学生懂得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留下适合学生的东西,这一过程就是审美。所谓的审美教育是教会学生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学会区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懂得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最终形成自己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教育,是一个学生正确评价世界、看待人生的立生之本。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优美的文本为载体,以深邃的思想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感激励人,以优秀的文化陶冶人,达到“培养孩子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目标,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除了重视知识传授外,更应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并实施审美教育。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用深邃的思想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初中语文课本选有许多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和爱国科学家的优秀诗文、传记或评论文章,他们都具有崇高的品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这些民族的脊梁做标杆,引领学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邓稼先》一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邓稼先对国家深沉的爱,文章分成六部分,精选了邓稼先生活的四个横断面:《两弹元勋》突出了邓稼先对新中国的卓越贡献,歌颂了他那种为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借助对比,凸显了邓稼先谦逊温和的人格魅力,赞美了他那种在特殊的环境中时刻不忘祖国国防的爱国精神。《民族?感情?友情?》不仅是作者对朋友的真情告白,更是为中国的国防不断强大而自豪。《我不能走》,借助感人的事迹讴歌了邓稼先在生死攸关时一马当先义无反顾的无畏精神。这四个方块,内容虽各有侧重,但爱国这一主线却贯穿始终,即邓稼先对祖国国防事业赤胆忠诚无私奉献的精神。本文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实施审美教育:

(1)设计精美的导语,让学生快速进入审美状态。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原子弹爆炸”,并配上解说词: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在我国经济极端贫乏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他们在无边荒凉的戈壁滩上,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中,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不辞辛劳,自主研发,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功臣、脊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们中的一位——“两弹元勋” 邓稼先。借助课件,图文并茂,必然震撼人心,学生的情感瞬间燃起,立即进入了审美状态之中,使他们初步意识到了高尚之美。

(2)结合文章的内容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贡献以及人格魅力,要激发学生对邓稼先产生无限的崇敬之情,并激励自己要学习邓稼先的忠心耿耿、忘我奉献的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

(3)学生活动,结合人物传记,说说我心目中的邓稼先。这样审美教育就由感知美转向感悟美。

(4)课堂总结:播放歌曲《中国男儿》,气壮山河。在背景音乐的感染下,联系历史民族脊梁式的人物——臧克家、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们爱国家胜过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中国的天空,他们是我们民族永恒的骄傲。通过优秀的民族文化熏陶,不仅让学生了解邓稼先忘我奉献的精神,而且从心理上经历了一场审美的洗礼,形成了整体效应,让学生学会克己奉公、追求正义、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

二、用高尚的情感激励学生,辨善恶美丑,悟人间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新人教版中选用了很多内涵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充沛的美文:《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文章,展现大自然清幽秀丽、生机勃勃的一面,讓人流连忘返;《植树的牧羊人》《荷叶·母亲》等文章体现则是感人至深的奉献、关爱之美。孩子的心是柔顺的,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教材,引情感人,定能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玲珑剔透的美玉,让学生用自己审美观区分美与丑,优与劣,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领会人间真情,从而达到审美境界。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表现父子之间亲情之美。文章讲述了多年前父亲在车站送儿子北上念书的普通小事,却永远地烙印在读者的心中,永生挥之不去。为什么呢?因为那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父爱:在中国父母的眼中,无论多大,孩子永远是孩子,朱自清的父亲也是这样。尽管祸不单行,心力交瘁,斟酌再三还是决定自己亲自送儿子,唯恐孩子有什么闪失;到了车站,凡事都亲力亲为:讲价钱要自己讲,拣座位要自己拣,买橘子要自己买……对父亲而言,能为孩子尽心尽力,心里就会感到踏实、满足。“背影”,塑造了中国传统慈父的形象。中国的慈父总是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却总是出手阔绰。父亲穿着朴素,一身青布大马褂,给儿子的却是紫毛大衣。这就是父爱,如山似海、博大精深。因此,上这一课,要带动学生用心去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感同身受,从而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洞察父亲的内心世界。这种深切父爱,既净化学生心灵,明白这是人间至情,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然而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用优美的文本为载体,感受语言美

审美教育,是通过语言媒介,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很多人评价文学作品,特别注重文章的内容,如果阐述的思想和抒发的感情本身引人入胜,就认为是一部好作品,对于文字的表述只是蜻蜓点水。因为他们觉得,语言犹如过河的桥,一旦过了河,桥的历史使命就宣告结束。其实,评判一部好作品,除了它所体现的思想和感情本身能否引人入胜外,它的语言更是至关重要。我们并非要求堆叠大量美丽的辞藻,特意装饰文章,而是要求语言的精彩妥帖,这样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因此,语言教学是语文课的灵魂,语言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语言精美隽永,平易朴实却意蕴丰富,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句简单朴素的语言把母子二人的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顺,情态毕现,语言精练简洁,平易朴实却感人至深。又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句子对称,相映成趣,又富含意蕴:从字面看,写他们走路小心,因为母亲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唯恐有所闪失;其实还有更丰富的意义,中年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任。一个家庭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纵观全文,无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于质朴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汲取人类精神文化营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就是训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在美的情愫、善的境界中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审美感知,继而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

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对语文教学和塑造学生人格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知识技能,还能修身养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最终成为具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建林.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M].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黄文彬.论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J].首都教育学报,2009(1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邓稼先情操高尚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