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被青春方能任重致远

2018-05-14陈煜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陈煜

【摘要】通过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的养成教育,去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责任意识”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作为高中生,应从学习中培养求知责任感;从平时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中培养尊重他人的责任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主人翁责任意识;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与家人的劳动合作中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奉献的乐趣,从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责任意识;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责任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

每个人在终身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 要,其中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体,主要有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可表现为人文底蕴、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六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要发展学生适合自我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的养成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是历史的必然需求。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自己负责,为他人着想,为家庭分忧,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那么,我们的养成教育也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二、责任意识弱化的表现

(一)个人责任弱化、个人主义意识严重

受社会的不良影响,现在有的学生很有一套自己的“权力意 识”,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在乎他人感受。对他人要求过高, 对自己要求低;过于在乎个人得失,却又不能吃苦受累,缺乏担当。比如在日常值日的问题上会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生怕自己干得多而吃亏,缺乏责任意识 。

(二)角色责任弱化、纪律公德意识低下

有些高中生爱慕虚荣,厌学现象严重 ,在学习上“花样百出”,上课搞小动作、作业“偷工减料”、考试作弊、不讲诚信;旷课、逃学……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还有一些学生公德意识薄弱,不爱惜公物 ,横穿马路、脏话连篇等问题常有发生。

(三)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弱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发展的强化,高中生也有了一定的责任感,但因其认知水平的局限,所以他们在高中阶段对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无法扩大和深化, 无法将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 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只知强调自我, 导致高中生责任意识的狭隘, 致使他们不知尊重,不会感恩,不懂分享,更多地强调自我需要,没有集体观念,缺乏协作、服务和奉献的精神。

三、部分高中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当前很多高中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过分地溺爱,使他们感受到的是他人为自己的服务。这样孩子很难为他人着想,更难让他们去热心助人,进而养成他们意志薄弱、依赖性强的性格,缺乏责任与担当。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将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但目前许多教师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为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自信、独立、责任心、耐挫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而这些恰恰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石。

(三)社会方面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一些学生耳濡目染,无形之中受到负面影响。而网络带给学生的冲击,青春期的躁动不安,以及三人制家庭的孤独封闭,让这代人身上少了一种品质——责任。

四、高中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五个方向

(一)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要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意识,学会求知,好学上进;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尊重生命;学会让自己的内心充满正能量,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对家庭负责

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 为父母分忧, 学习上勤奋刻苦,让父母放心;生活上自主自立,让父母少操心。对父母要知道感恩,知道尊重、体贴、帮助父母,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三)对他人负责

对他人负責,要学会奉献自己的真诚;“爱人者,人恒爱之”,要爱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要尊重他人,学会宽容;要乐于助人,在别人困难时,一句鼓励的话,都是雪中送炭;要学会惜时守信;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对集体负责

我们要关心集体,重视集体荣誉,我们的言行代表集体,要为集体的发展尽职守责。在集体生活中,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各类团队活动,而集体的力量又是无穷的,通过参与活动,可以锻炼自己在一个集体中组织管理、解决问题、实践创新能力。

(五)对国家、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负责

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言谈举止要符合文明规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遵循的准则。讲爱心、讲奉献,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树立远大理想,着眼时代发展,勤学苦练,立志成才是最真诚的爱国体现。

五、责任意识培养的几个方面

(一)在意识上强化学生责任感

1.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打理生活中的琐事。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让他们从实践体验做起,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学习、生活细节着手,让他们逐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同时还要明确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2.要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有这样一个案例:我班有一位学生早操迟到,当我询问时,他很无辜地说不就迟到了两分钟吗,而且来了以后也和大家一起跑操了,认为没有什么错,对此我没有说什么,只告诉他因为他的不到位,所以全班同学都在等他,以至于早读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始。后来,他主动来找我承认错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心里又对跑操不够重视才引起了迟到。因此我们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勇于承担责任,并对自己的过错负责。

3.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产生归属感,树立对集体的责任意识。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帮助学生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多的要看到他人的長处,故而在表扬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把眼睛从自己身上移到同学身上,用发现和学习的眼光挖掘出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客观公正的中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通过赏识他人,让每一位学生意识到在集体生活中人人都是重要的,因为大家都在为集体争光,从而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这也有利于责任心的培养!同时也会促进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二)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1.建立班级组织构架,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成立班委会,一起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这样学生就会在管理和被管理中意识到责任,学会担责,同时也加强了责任心的培养。

2.明确校纪班规,做到有法可依有度可寻

要培养学生对集体负责, 就要有规章制度可循。通过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清楚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根据所定制度要有赏有罚,以赏为主 , 罚要适度,让学生能够从心理与生理上接受,罚要有针对性,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体罚。比如我班有学生未完成作业,我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办班报,有影视方面的,有体育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对于这种惩罚,学生都乐于接受,而且积极性很高,做出的班报质量也很高,这时候我再采取相应的教育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有长处,且被大家认可,还能为班级做出贡献,找到集体归属感,进一步再对他们进行要求,让他们自我约束,改正不良习惯,帮助他们去分析去寻找管理自己的方法,让他们先做一个能对自己负责的人再成为对集体负责的人。

3.精心设计班级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

在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让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责任。譬如开学初我召开班委会,一起协商制定本学期班会主题,采取小组竞争主持班会,小组成员一起确定策划案,安排具体环节,主持活动,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还让学生有责任与担当,同时也给予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和集体的力量。无形中也教会他们什么是责任,如何承担责任。

4.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读书会的开展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善加引导,让孩子承担一些微不足道的家务活动 ;让他们学会尊重父母,善待生活,增强责任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所以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现在的中学生敏感,开放,现代,相当自我。而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才会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同时因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进一步影响其他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利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方式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进一步内化为他们所具备的终身素养,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通过养成教育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课题立项号:LZ[2017]GH210)。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