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引入实践分析

2018-05-14杨昌志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教学实践培养

杨昌志

【摘要】现代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企业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更青睐,因此,为了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在语文教

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本文对求异思维进行综合概述,并阐述了在初中语文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几点在初中语文中引入求异思维的策略,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求异思维;教学实践;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习惯于教师的引导,在课文解读过程中,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解读,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陷入趋同化,没有学生个人的见解,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作为学生今后就业过程中所必备的技能,是衡量学生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在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求异思维概述

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人才的主要衡量条件,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将求异思维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理解求异思维的含义。一般而言,求异思维与创新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摆脱传统思维对学生的限制,用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求异思维具有独特性,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想逐渐趋于成熟,使其可以更加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的重要性

(一)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求异思维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够让学生正确地把握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由此可见,求异思维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有趣。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更为提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要将求异思维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发言,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行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将求异思维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明显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了学生的求真思想

学生在运用求异思维的时候,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经过不断研究与分析,运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合理使用求异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其求真思想,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发散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常规教学方法下,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的时候,并没有发挥学生的思维,仅仅是跟随教师的思路分析和理解课文,所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基本相同,这种单一的理解没有体现出学生个人见解,也无法对课文进行全面的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往往具有片面性,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通过讨论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使其运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进而采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达到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初中文言文《马说》一文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思考,并一起进行讨论。如“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学生接受到问题之后,经过讨论,形成以下几种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先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有的学生认为先有伯乐,而后才有千里马;有的学生则认为千里马与伯乐都是客观存在。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产生自己的看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接受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让学生思维更加全面,同时在讨论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比较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思维也是求异思维中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比较思维运用到课堂中,以此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相同点和不同点之间的比较,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鲁迅所写的《孔乙己》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其改编为剧本,然后将学生分为3个小组,让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表演,表演完之后,由学生自己投票,选择出最佳小组。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就课文中所描写的掌柜、长衫酒客、孔乙己、短衫酒客等,对他们的外貌、衣着、语言、行为举止等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孔乙己所处的社会地位,看懂当时中国背景下贫富差距较大,但是富人为富不仁,对于贫困潦倒的孔乙己不仅不给予帮助,反而百般欺辱,并以此為乐,可见当时的世态炎凉。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思想的理解,教师也要告诫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逆向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一般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倾向于利用常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也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从求异思维作为切入点,从不同的思维出发,运用新型的思维解决问题。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将逆向思维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母亲”这一人物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母亲”的性格特征,然后运用逆向思维,对学生提问“母亲为什么在作者犯错误的时候会对他进行体罚,而在作者患病之后,为什么又用舌头舔作者的眼睛?”通过提问,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将严厉与慈爱这两种矛盾的特质融合在母亲身上,加深学生母爱的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为培养思维是数学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及时更新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将求异思维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想逐渐趋于完善,快速地解决问题,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蕊.探讨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新课程·中旬,2016(4).

[2]胡丽堃.探讨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课外语文(下),2016(4).

[3]汪顺林.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5).

[4]王伟霞.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7).

[5]罗彩灵.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学园,2015(9).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教学实践培养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