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点滴

2018-05-14欧阳蓉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作文教学

欧阳蓉

【摘要】作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如果我们善于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读有效地指导写,通过写有力的促进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长久保持,使学生由“惧写”到“会写”“乐写”,那么,作文教学就会有效、轻松而愉悦。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方法;读写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抓住读写之间的契合点进行教学,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一、以写促读,以读导写,有效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有人将阅读和写作形象地比作是“进口”与“出口”两个相对的过程,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精辟地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因此,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行之有效地读,而课文则是进行写作指导最好的典范,如何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贯穿“以写促读,以读导写”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湘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一课《巫峡的雾》之前,我搜集并出示了几幅“雾”图,让大家观察,并请学生以《雾》为题写文。学生面露难色,几个习作水平高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勉强用三五句话进行描述后,再无从下笔。这时我要学生打开语文书读文,并告诉学生有人不但将“雾”景写成了长篇散文,而且描写得生动具体,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绘,怎样描绘的呢?带着迷惑、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读起课文来。看后马上找到了差距:作者是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地点的雾来进行描写的;之所以写得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善于抓住不同的雾的特点,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根据学生的感悟,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读。这样关于写景的文章,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总结写法便水到渠成。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正如叶老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二、先写后教,设疑释惑,确保教与学之过程有效进行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疑、释惑,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之一,作文教学亦然。如湘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习作2,是训练学生进行场面描写。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去预习:将生活中见到的一个场面写成片段,这让从没接触过场面描写的学生苦恼不已,不知从何着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面对多数学生的不解,我告诉他们这节课老师就是带领同学们解决这两个难题的:什么是场面?怎么写好场面?接着我投影了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劳动场面、拔河场面,同学们举手发言的场面……引导学生把自己见过的场面说出来。于列举中,学生不但了解了什么是场面,而且开拓了习作的素材。接着我把经典场面描写《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望灵车”这一场面展示出来,让学生将自己的场面描写与作家的场面描写对比,进而总结写法。学生很快领悟到了场面写法的要点:点面结合;点的描写选取有代表性的人和物;注意细节描写。在强烈释惑心理的引导下,学生学得很主动,很认真。我让他们选择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场面写下来。有了方法的指引,范例的引导,学生写得很轻松,交上来的习作百花齐放。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设疑、解惑、理解并运用,正是将读与思紧密结合的过程。

三、读写迁移,通过读领悟文字的表达,通过写体会文字的内涵

语文教学离不开思维训练,而阅读与写作则天然地有助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鉴于此,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形象思维——语言材料——逻辑思维”的循序渐进、逐级上升,辩证转化。

如《书圣王羲之》一文中描写人物细节的片断:“只见一位文士,取过蚕茧纸、鼠须笔,迎着和暖的春风,兴致勃勃地提笔疾书,一挥而就。”学生读了后不易感悟人物的品质。于是我请一位精于软笔书法的小朋友即兴上台书写,再请同学们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人物。“只见一同学紧握狼毫,颤抖着手,屏息凝神地在纸张上比画起来”。两相对比,不难体会王羲之创作过程的潇洒与书法艺术的高超。这样,通过写体会文字的内涵,通过读领悟文字的表达,实现读与写的迁移,两者便能相得益彰。

四、评价分阶段,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学有所成的喜悦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评价中要激趣就要善于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评论,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激励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之中。为此,我将对学生的评价分阶段进行,既有“篇”的赞赏,也有对段、句、词的赏识,习作中的好词、句、段随时可由学生自己登载到班级设置的“珍珠集”中,供大家品读、学习,极大限度地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习作热情。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絕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索、表现,追求上进。

五、激发写作欲望与创作热情,确保连贯性的奖励机制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产生满足感,受到鼓舞,确保创作热情持续性高涨,适当的物质奖励是不可少的。为此,我设立了优秀习作专项奖,对习作态度良好的学生,可凭习作等级领取不同的兑奖券,到期终凭兑奖券的多少进行抽奖,在奖品中写上教师寄语,这样,既是对学生的奖励,又是与学生的一种沟通,更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期许。学生好奇兴奋的同时,更充满了继续写好习作的热情……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如果我们善于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读有效地指导写,通过写有力的促进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长久保持,使学生由“惧写”到“会写”“乐写”,那么,作文教学就会有效、轻松而愉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作文教学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过程性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