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2017年高考作文特点探作文教学改进策略

2018-05-14高佳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语文

【摘要】高考作文是检验语文教育的重要尺度。研究高考作文对于高考备考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进行梳理分析,有针对性地探讨改进作文教学的策略,以便能让作文教学在语文改革的新浪潮下有新的发展。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考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中,高考作文更甚,对于高考作文来说,“年年考前谈审题,岁岁考后话走题。”这一现象其实和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分不开的。语文学科属于基础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高考作文自然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有点儿“动静”就容易成为议论的焦点。

本文对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做一梳理,在分析2017年高考作文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2017年高考作文的特点

(一)以情感铸魂价值,正确引领核心价值观

2017年高考作文注重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把“立德树人”作为考查重点,以情感铸魂价值,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得到升华。例如全国卷Ⅰ“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中,作文材料里提到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学生在写作时,就要在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了解现在的中国国情和国际社会相比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这既能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二)以知识植根文化,努力彰显文化自信

2017年高考作文植根文化,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从不同方面讓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全国Ⅱ卷作文题的“中华名句用用看”,材料中给了六句话,让学生任选三句话,写一篇作文,这几句话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要想写好作文,学生一定要对这几句话的意思了如指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三)以作文反映现实,更加贴近时代气息

2017年高考作文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描绘现实世界,使学生容易产生思想的共鸣。例如山东卷中“24小时营业的书店”贴合了当下的实际,与电视剧《深夜食堂》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一个着眼于人们的物质生活,而另一个则更关注当下人的精神生活。

(四)以指令明确要求,切实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高考专家分析2017年高考作文时提出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指令”,他们认为2017年考作文相较于往年的高考作文,在以往作文的基础上明确写作要求,发出明确指令,更加注重任务型写作,也更重视考查学生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思维和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国家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例如2017年上海卷另辟蹊径,要求学生谈谈对“预测”的看法。这不是建立在盲目、一无所知的基础之上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先知、经验等各方面因素来展开。所以以“预测”为话题来写一篇文章,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多积累作文素材,多想多看,才不至于在考场上无话可写。

总体而言,通过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的总结,中学语文中作文教学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二、中学语文改进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阅读习惯,倡导“文学生活”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来抓。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是为高考服务,让学生在考场上考出好的成绩,也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还是要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仅仅是读课文里涉及的书,也要多读一些课外书。其次,要教会学生正确摘抄并对笔记加以应用。读书笔记不仅仅是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而是通过读书笔记,学生要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塑造自己的骨架,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再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教师正确链接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师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适当做出点评。

(二)引导审题立意,提倡个性阅读

梁启超先生认为:“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是规矩范围内的事。”由此可见,写作是要把握和遵守一定的规矩的,也是有“法”可循的。但有“法”可循并不是要学生全部一个模式,导致高考“宿构作文”成风,作文模式化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审题,即通过读题目读出命题人真正的意图。我们常常说“教学有法”。这里的法就表现在学生对审题立意基本功的理解上。作为一个教师来说,教会学生读题和谋篇的能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让他们能够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作文教学更不应该抹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这些书,既包括我们都津津乐道的经典名著,但也不乏家长称为“禁书”的闲书。今年的部编教科书已经投入使用,其中配套的《语文素养丛书》里就有很多名篇是家长们不屑让学生去读的。因此,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倡“闲书不闲”;并且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读书空间,把读书当作学生一辈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

(三)制定阶段目标,实行“分级教学”

提倡实行“分级教学”,即制定不同年级作文教学的目标,在低年级学段的作文教学注重让学生多多读书,多多做读书笔记,多多培养自己写作的个性;在高三冲刺高考的时候,有计划、有目标地让学生的作文指向高考,适当教会学生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作文手法。我们常常强调作文应该和高考相爱相杀,就是希望让学生的作文能适当适应高考的改革,同时也希望高考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实行“分级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个性化提供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四)紧追时代潮流,不忘传统文化

今年的高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更加贴近时代气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生活,能精准地捕捉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信息,就材料所关涉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评判。”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从书本上走出去,丰富自身的社会阅历,为写作积累大量的鲜活素材,要教会学生有国际视野。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契合新的指示要求,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例如全国卷Ⅱ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命题要求“合理引用”,引导考生将传承文化与发展文化结合起来,落到实处。因此在平时,学生就要注意吸收传统文化,多多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将传统文化落到实处,引领新的时代潮流。

(五)加強思维训练,培养理性思辨能力

高中生虽然心智发展较为成熟,但接触社会少,人生经验不足,缺乏对客观事物的深入的了解,而现在社会越来越朝向多元发展,因此,他们并不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着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考问题,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准确、有效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0多年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就语文发展提出了著名的“吕叔湘之问”,即为什么语文教学内容少、进度慢、效果差、费时多,其实现在的作文教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今年的语文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部编语文教材已经投入使用,新教材中对学生的写作和教师的要求都有一定程度的调整;而高考作文的自主命题权利进一步下放,高考作文势必会更加受到重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改革的道路还需要很漫长的过程,作文教学不仅仅指向高考,更要作为学生素养提高的利器的重任还很艰巨,如何让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教师把握好作文教学的度,这仍然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更加注重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在阳光下起舞。

参考文献

[1]鄂冠中.“给力”高考作文:2015年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综述[J]. 中国考试,2016(15).

[2]温儒敏.谈谈高考作文与写作教学[M].文史知识,2009(10).

[3]肖卫平.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情境式作文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李正伟.思维训练比文笔训练更根本[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5(1).

[5]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李哲峰.作文,其实没有那么“玄”——兼与潘新和、郑秉成先生商榷[J].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1(60.

作者简介:高佳,女,1990年生,山西孝义人,新疆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