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运用

2018-05-14郑洁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低段教学部编教材思维导图

郑洁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个直观、有效的思维工具,是大脑思维模式的形象化体现。在小学语文的低段教学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极大地发掘儿童记忆、创造、归类、联想等潜能,在识字、记词、背诵、理清文章内容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运用不可忽视。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低段教学;部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脑图或概念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由图示和文字组成,可以促进人左右脑的共同发展。然而,在課堂实践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论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运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借助思维导图,归类学习汉字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学习呈现出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将学过的字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随时存储或提取, 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归类整理。据统计,汉字中有80%以上是形声字。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就可以加入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例如,在教授“蜻”字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青的字:清、请、睛、晴……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字的特点编顺口溜归归类:有水才能清,说话要用请,目也叫眼睛,有日是天晴,于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与综合画出了这样的思维导图,一列火车“青”是火车头,而晴、清、情……是一节节车厢,一朵花“青”是花心,而由它而来的字是花瓣。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新旧知识加以归类,并展示交流,加深了同一类字的记忆。孩子通过自己的分析与综合把一些类似的字归纳在一起画出一些有系统性的思维导图,提高了识字的有效性。

二、借助思维导图,归类积累词汇

思维导图强调的是小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多向性和跳跃性。例如,在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课《大小多少》的字词教学中,我就用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类记忆词串,以树型图形式呈现词组:一棵大树的主干上标着“事物”字样,大树的两个枝干上分别标着“动物”和“食物”,两个枝干分别结出不同的果实——“动物”枝干上分别有:黄牛、猫、鸭子、鸟;“食物”枝干上则有:苹果、枣、杏子、桃。每组枝干里还可以留几个让学生自己补充发挥的空白“果实”。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帮助背诵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到的事物补充填写到思维导图中,鼓励学生争当小作者,自主续编课文。

三、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文章内容

利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地讲授课文,能够引发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兴趣。通过抓关键词句,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加强对所学内容整体的把握,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例如,在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小猴子下山》一课中,按照小猴子下山的顺序,我们可以首先给出5幅图片,分别代表小猴子在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以及最后空着手回家去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再分别列出在每个场景中小猴子做的动作,例如在玉米地里“掰玉米”“扛玉米”,在桃树下“扔玉米”“摘桃子”,在瓜地里“扔桃子”“摘西瓜”,在树林里“扔西瓜”“追兔子”,同时用圈画的形式列举出提手旁的字,并引导学生发现提手旁的字多和手部动作有关。此外,还可以用“又( )又( )”的形式梳理每个场景中小猴子所遇到事物的特征,对此类词语进行归类梳理。不仅如此,这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离开课本,借助关键信息和字词的帮助,看图尝试复述故事。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挖掘学生智力潜能,提升思考技巧。低年级的思维导图介入是可行且必要的,但要降低难度,变成半命题式。不仅在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使用思维导图,在课后的预习、复习及课后综合拓展练习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多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图文结合的整合创作,培养学生的组织、创造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英)托尼·伯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 丁雄鹰.思维导图:语文素养视域下突破袭用框架的新径[J].小学语文研究,2015(7).

[3] 陈宏保.基于思维导图的语文教学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9).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低段教学部编教材思维导图
图文式板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