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现代课堂教学特质指导下的古诗文教学研究

2018-05-14孙忠华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少教多学高中语文

孙忠华

【摘要】“少教多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营造师生互动、独立思考的自主课堂,构建师生难忘的

生命记忆,成为一线教师共同面对的挑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少教多学;现代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是高效科学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提出:“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我国近代教育先驱叶圣陶先生也直言,“教是为了不教”。现代语文课堂在践行中要凸显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民主性、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古诗文教学因其语体的特殊性与国民精神内核之间的紧密联系,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议题。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古诗文教学方法更新缓慢

在高中语文古诗文的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思维启发、能力培养与人文熏陶的过程,死记硬背式的枯燥教学在高中课堂上仍然大行其道,教师仍然独自站在课堂舞台的中央,“少教多學”的现代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广泛践行。

(二)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不足,死记硬背,不会运用

高中生课业繁重,学生学习古诗文感觉费时费力,古诗文成为单纯用来背诵的干瘪空壳,以至于2017年全国Ⅱ卷的作文中诗句理解运用不到位,影响了作文的成绩。因为不曾体验过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润物细无声式的巨大影响,古诗文的学习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三)社会:受“实用主义”影响,功利性严重

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的疑惑与抱怨:“高考语文一共才五分默写,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殊不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特殊性使其不同于数学、物理。一方面它指导学生掌握祖国语言运用的基本方法和准则,但其灵魂则在于对学生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的培养,能影响学生一生。教育的力量实际是在学生离开校门后,心底依然蕴藏的生命品质中彰显的。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载体,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种秋收的短暂事业。它的成效,甚至需要用整个人生的光阴去见证。

二、现代课堂指导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与对策

(一)加大朗读教学力度,突出古诗文语言的精练特色

“诗歌是朗读的文学”,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许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分析要靠反复诵读咀嚼,它的魅力与兴味才能呼之欲出。可以尝试师生共读、诗词擂台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在亲身体验、大声诵读中独立把握古诗文感情基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规定晨读时间、课前三分钟等,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朗读,既能充分释放压抑的情绪,又能感受到诗词的韵律美,得到审美享受,感受古人的情怀。

(二)语文学科联系其他学科,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独特的学科性质促使语文教师要成为具备文学、历史学、政治学、地理学、哲学乃至天文学知识的“杂家”。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着浩如烟海的各学科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视野凌驾于各学科之上,打破学科之间壁垒,融会贯通,灵活引导学生。

赏析唐代诗人崔融《咏宝剑》的“匣气冲牛斗”一句,可以对学生讲解牵牛星和北斗星的天文学相关知识。在人教版必修4的《张衡传》教学中,综合运用历史与天文学知识,给学生进行张衡自述“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的拓展,并向学生介绍月球上1802号环形山被命名为张衡山的天文学知识。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通篇所提倡的“人本”思想实际是当下中国治国理政方针“可持续发展”的滥觞。荀子《劝学》篇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是地理学中锋面雨原理的古文表达。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抛砖引玉”式的启发拓展,将学习行为延伸到课堂之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探究

文言文教学中,准确掌握字音字义是深入理解全文主题的基础。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一字一句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法,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根据汉字构造推测字义,学生在无形中开动脑筋,推测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考和质疑的过程,更是对知识点强化记忆的过程。同时,如果学生查阅字典后发现与自主探究的结论吻合,他便会产生一种个体生命独具的自我认同感,这个瞬间可能会成为他们终生铭记的生命记忆。

此外,掐秒背诵、诗词联句、根据节令搞各种飞花令,或者模仿古诗词搞填词作诗等大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更多学生主动“多学”,真正参与课堂。

(四)将古诗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挖掘学生兴趣点

拉近古诗文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比如在讲解王羲之《兰亭集序》时可以用周杰伦《兰亭序》歌词引进课堂,赏析苏轼《卜·算子》时,可将其与周传雄《寂寞沙洲冷》类比。在引用歌词进行古诗文的辅助教学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歌词对古诗文意象的化用、意境的浑融上,并可适当布置写作练习,深化学生对诗歌基调与主题的理解。

在教学中身体力行“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流行文化与世界文化中汲取灵活组合古诗文意象,营造古典语境的创作经验,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语文成绩。

三、结语

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少教多学”探索空间广阔。应试教育背景下,只有以学生个体生命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以攻坚克难的教学探索为根基,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才能践行真正的“少教多学”的“现代课堂教学”理念。语文教育所希望的“生命体验与文化贯通相融相生”愿景才指日可待。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少教多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从“意会”走向“言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