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立足文本把握其核心价值

2018-05-14黄志强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文本

【摘要】培养学生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培养学生能力,就如建池蓄

水,若想学生的能力如流水源源不断增长,那么就要深掘“文本的核心价值”这个源头。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而推動学生能力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目标,这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文本;深掘 ;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说:“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严谨地为语文课堂教学选择适宜的“刀法”,立足文本把握核心价值,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立足文本把握核心价值?

一、揣摩细节,立体感悟作品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平面上。教学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着意品味和揣摩作品中的词语、修辞、细节描写,才能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比如我教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一文时,我就引导学生仔细地咀嚼词语、修辞、细节描写,多面地、立体地感悟居里夫人的形象。

【屏显】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镭”以 人的思想行为和个性特征。生动诙谐地表现了“镭”的提取之难,“镭”的发现之艰辛,表现了居里夫人是一个克难奋进的人。

【屏显】第十三自然段中“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这句话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表明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样成年累月的工作中,镭终于在居里夫人面前露出了美丽的颜色。突出强调了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人

【屏显】第二十二自然段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细节描写得精彩,表现了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转向”“前倾” “热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痴迷,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二、体味细节,多角度地领会作者的情感

作者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表达的情感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作者往往以类似清新的文字和淡雅的笔调,叙一件件短小的故事、写一个个平常的人物、描一款款温婉的细节,自如地展现出一曲曲美好的情感,让读者得到美丽而丰富享受,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错过这些作者用心打造的细节。又如我教《春酒》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跳读课文,标出文中对母亲、“我”、乡邻的细节描写,体味人物的形象和领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动,然后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生1:文中第二自然段,“‘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这里是语言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的慈爱温柔。

文中第七自然段,“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这里是神态细节描写,刻画了母亲的纯真、热情、羞涩。

生2:文中第二自然段,“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酒杯里好几回,已经不知道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伸”“舔”动作细节描写栩栩如生地写出“我”小时候的活泼调皮。

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到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端着”“闻着”“走来走去”“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动作细节描写活灵活现地刻画了“我”对春酒的喜爱、珍视,同时也表现了“我”可爱的孩子模样。

文中第四自然段,“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靠”“点”“舔”动作细节描写,再现了“我”的活泼可爱、天真无邪。

生3:文中的第六自然段,“花椒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擦”“点” “挂”动作细节描写,鲜明地体现了花匠阿标叔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课程教学环节进行到这里,教师应敏捷地抓住契机进一步投石击水:作者以细腻温婉的笔致描写了这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表现了哪些情怀?学生不难激起浪花:表现了作者对母亲、对童年、对家乡浓浓的感情。思乡是本文的主要情感,故乡的人与物和儿时的记忆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欢乐而伤感的旖旎。春酒,醉了“我”,醉了母亲,醉了乡邻,也醉了读者。

三、立足文本,巧妙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阅读教学以文本为蓝本,不同的人可以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但无论如何解读都不能脱离文本,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才能真正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确保学生高效地解读文本。教学《老王》品味语言时,一个学生举手说他认为作者把老 王写成“僵尸”好像在讽刺老王。我没有简单粗暴地否定学生的说法,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当时的心理,最终领会了“僵尸”渗透的真正内涵。

师: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老王是僵尸?

生1:因为老王看上去没有一点生气,身体是“直僵僵”的。

生2:“直僵僵”这个词写出了老王老态龙钟,四肢僵硬,很像僵尸。

师:僵尸可笑吗?

生3:不可笑,而是可怕。

生4:只是因為老王像僵尸一样的可怕,所以作者才吃惊地问,才害怕的糊涂了,才感到抱歉,没有请老王坐坐喝口茶水。

生5:不光有可怕,还有可敬之意。老王像僵尸一样,表明他已经病入膏肓,在这种境况下,依然给作者送来香油和鸡蛋,一个“僵尸”突出了老王骨子里的善良。

师:这样看来,作者把老王写成“僵尸”有讽刺之意吗?

生(不约而同):没有!

文字的表达力远不止字面那么简单,好的文字表述可以将作者自身的性格、心情、感情表现出来,而读者,就在这种文字的表现下可以感触到作者的心。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机智敏捷地捕捉学生的质疑,抓住契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推波助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感悟,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自然就会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四、发散思维,灵动解读文本的多元意蕴

语文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在注重文本潜移默化的同时,要尤其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重的独特体验。”无论什么时候,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成为教学的主旋律。本人在教学《老王》分析主旨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老王》这课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生1:要关心、同情弱者。

师:主题是“要关心、同情弱者”吗?那文尾的这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怎样理解呢?

生2:对老王感到惭愧。

生3:侮辱了老王的人格。

师:为何说是侮辱了老王的人格?

生4:老王是为了表达感激才送香油和鸡蛋,不是以物换钱,同杨绛等价交换。

师:老王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生5:真诚、平等和尊重!

师: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可以归纳为?

生6:以作者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选取老王生活的几个片段,反映了老王的“苦”和“善”,含蓄地提出了关注不幸者的社会问题,表达了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文本描述者本身高度个性化,作者之所以写《老王》,是想通过人、事、物、景与人分享一己之思、一己之感,提醒人们关心、尊重不幸者。教学《老王》这篇记人叙事的散文,最后的落脚点还得透过老王这个形象,以及作者与老王交往、相处的经历去触摸体味作者的情思,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启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智能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对祖国和人民应承担的责任。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如建池蓄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想学生的知识、能力如流水源源不断增长,那么就要深掘“文本的核心价值”这个源头。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而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目标,这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奋斗的目标。

作者简介:黄志强,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竹瓦镇竹瓦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散文教学。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幼儿园语言领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浅析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