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性及其实施策略

2018-05-14蒋菊岚

课外语文·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效性文言文教学策略

蒋菊岚

【摘要】文言文在部编教材中的比重增加了,中考和高考占的分值也比较高。基于此,初中文言文高效教学的研究显得更加必要和

紧迫。笔者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对当前文言文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构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实现文言文阅讀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高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当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看,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尽如师生之意。针对此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对当前文言文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构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地位和价值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地位

1. 部编教材初中古诗文选篇125篇,约占所有选篇的52.5%,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2.文言文阅读理解考核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有增无减,基本都占总分的百分之十几。

3.初中文言文教学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贵州毕节市中考,近五年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导向是初中教学要以课内阅读为主,为高中学习和高考课外文言文打好基础。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1.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内容广博,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它记载着古人伟大的哲思,它记录着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它记录着原始淳朴的民俗礼仪,它还记载着令人赞叹不已的民间艺术……

2.塑造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初中生最缺失的语文素养,它主要由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其中人文精神与品质在人文素养三要素中占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养的方向。学习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接受思想熏陶,提升文化品位,学习爱国、勤学等精神,锻炼坚韧的毅力,能够完善学生人格,真正实现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1)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

初中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古诗词和浅显的文言文,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等文言经典著作中浅显篇目,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小学升初中不考文言文阅读,至多考古诗默写),很多的学校并未将理想的要求落实到实际的常规教学当中,从知识储备这个角度出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几乎是从零开始,基础相当薄弱。

(2)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研和访谈,发现学生多数都是被动学习文言文,在一个班级里,主动预习文言文的学生不超过三分之一。大部分学生都是等教师上文言文时才打开书本去读。同时多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情绪,因此有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

2.教师教学文言文的现状

(1)教学目标功利化

长期以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功利性的教学思想,即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中考文言文阅读一般是12分,其中解释加点的词2分,翻译句子6分,阅读理解4分。阅读理解相对句子翻译来说容易得多。考试重点考字词句的翻译,教师就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一字一句地帮学生解释每个字每句话的意思;考试不重点考查或不考查的内容,比如词、句的语言美鉴赏,即使学生感兴趣或有疑惑,老师往往会主观臆断。有老师这样概述:“学习文言文,翻译才是硬道理。”

(2)教学方法简单机械

长期以来,由于受考试要求和教学成绩评定要求的影响,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都放在疏通字词上。大多数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步骤基本是这样的: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鉴赏语言和写作手法。每篇文章,不管什么体例、什么题材、什么风格,几乎雷打不动地按照这几个步骤,流水线般地机械完成每个环节。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基本任务没有得到落实,学生素养没有提高。

3.文言文教学低效的总体现状

首先,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得分低。在某市中考语文考试的试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分值是17分,整个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得分平均为9.89分,得分率为该题总分的58%。其次,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学生的语文素养未得到全面提升。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大多数是机械地背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并未真正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达到培养语感、掌握方法、形成自学能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第三,师生不重视文言文教学。学生因为畏难采取逃避方式,教师急功近利,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上面。

(二)原因分析

1.文言文历史悠久,与学生现代生活有距离

文言文历史悠久,与学生生活的时代有很大的距离,文言文的用法也与现代汉语有很多的差异,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常常找不着方向,摸不着头脑。而且文言现象繁多,文言特殊句式复杂。加上所表达的思想深奥和具有时代性,学生要“古为今用”需要一定的阅历和启发。

2.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目标不清楚

笔者每次在上文言文阅读课之初,都会问学生相同的一个问 题:“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超过一半的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他们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是因为语文书上有文言文,考试也要考文言文,学好文言文,可以提高语文的成绩。

3.教师底蕴不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部编本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古诗文增加了。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讲,难度加大了。很多老师文言文基本功不够,导致教学照本宣科,教参怎样写就怎样讲,不敢越雷池半步,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教师要做一个善学者,提高理论素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由此可见,读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素养和教学模式。语文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善学者,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更明晰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才能树立更为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教师要丰富自身的古文化知识

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会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会更容易给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的快乐。教师要想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单单靠几本教参书在课堂上打拼是远远不够的。

3.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17条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这条教育法规鼓励教师要勤于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勤于研究,合理继承优秀成果,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解决文言文教学低效性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性

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習惯养成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要养成种种的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现文言文教学高效性的重要途径。

1.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学生通过预习,不但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而且找出了文言文中不理解的词和句,这样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更有针对性。 所以,预习的好坏,预习的多少,直接关系着教学效率的高与低。

2.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语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每学完一篇文言文,学生应主动归纳积累选文中的重点词句,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成语、常见虚词和判断句、倒装句,将其意思和用法抄在笔记本上,以便随时翻阅复习。在此基础上,多阅读课外文言文,将课内积累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实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们提倡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文言篇目,有道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办法和最蠢的办法是背诵。背诵文言课文是最好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和文言现象的识别都能得到解决。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笔者认为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古为今用”。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要自觉把从文言文中领悟到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用优秀的思想、态度、价值观指导并作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高效、更愉悦。只要学生走进文言文,善于思考,融入生活,用思考在文言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最大限度地发挥文言文“古为我用”学习价值,才能更有动力去学习文言文,才能更有利于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2]叶圣陶.养成习惯,就是教育[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6.

[3]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高效性文言文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水质检测的高效性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