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院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探索

2018-05-14夏淑丽权茂军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0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导师

夏淑丽 权茂军

[摘 要] 分析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基本原因,指出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毕业设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据“互联网+”平台,改变选题模式,创新选题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模式,加强学生过程考核及导师质量监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互联网+”;毕业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166-02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全面性、总结性的综合教学实践。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其他教学环节所无法替代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职院的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滑坡现象,并逐渐成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薄弱环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备受各高职院校的关注。

一、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

选题内容缺乏创新。个别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选题的申报敷衍了事,随便从网上查找选题,一些选题多年重复使用,还有一些是虚拟性选题仅仅用于书写论文,缺乏设计制作类题目。选题内容过于宽泛或狭窄,很少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由于这些不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选题网络重复性较高,导致学生参考、抄袭网络及重复往届毕业设计的现象非常严重。

对学生选报毕业设计课题缺乏引导性。在高职院,毕业设计一般是学生根据导师上报的课题进行选题。而学生对选题不了解,不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进行选题,从而导致選题集中、盲目。

(二)毕业设计管理不到位

毕业设计对学生学习引导及管理不到位。毕业设计通常作为毕业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关,它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一环,然而高职院各专业对毕业设计的管理不到位,缺乏对学生学习上的引导,缺乏过程考核。在毕业设计期间,由于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引导和实时监控,好多学生感到无所事事,便提前找就业单位实习。学生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少之又少,比较认真的老师会通过电话或者QQ的方式与学生联系,但沟通形式比较单一,沟通内容过于简单,无法实现过程的监控与考核。

毕业设计对老师的监督不到位。虽然各个高职院对毕业论文出台了许多管理办法,包括中期检查、期末验收等。但这些检查仍流于形式。指导教师仅仅重视论文的格式规范,对论文的创新性、前沿性几乎没有要求。指导教师评语和意见过于简单或形式化。

对毕业设计的考评过于宽松,把关不严格,导致学生在心理上认为:不管论文质量如何,论文出自何处,是否是自己认真学习研究的成果等,只要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便全部通过。而学校对学生的论文也没有查重等方面的监管,导致高职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采取的举措

“互联网+教育”重新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和配置,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结合“互联网+新技术”,积极改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不足。

(一)改变选题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多元化的选题平台

要想实现学生选题模式的创新性,必须改变传统的选题模式。首先,促进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方式,打破以往学生选题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选题模式。其次,为了使学生平时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毕业设计更有效果,应提前一至两个学期的时间将毕业设计选题推送到选题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多元化的毕业设计选题平台,使选题具有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及实用性。

1.深化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把行业元素、企业元素融入毕业设计,同时还可以把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产品及企业攻关技术转化为毕业设计选题。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生毕业设计的“企业导师”,这样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类型,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知识结构,还能尽早了解未来工作中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为将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依托教师科研课题。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对口单招的生源,动手能力比较强,在大二就已经成为专业课老师的“小助手”,课余时间经常进入实验室,帮助老师做一些本专业的实验或者焊接一些电路等。通过耳濡目染也会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有着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因而,毕业选题如果依托教师的科研课题,将会达到师生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

3.精编竞赛题目。各个专业每年都会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竞赛。而竞赛中的赛题都是经过竞赛组委会专家依据培养大纲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题目。指导教师除了把此类选题推送到选题平台外,还应该把参加竞赛获奖学生的作品推送上去,让学生依据这些作品进行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事物在深度和广度的了解上有很大的提高。他们有很强的自主创新意识。因而可以将学生的这种创新创业项目融入毕业设计中。通过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交流活动,通过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受到鼓励和启发,不断完善自我,挖掘自我潜力。

(二)丰富学习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毕业设计考核管理平台

1.采用丰富的学习模式。学生作为毕业设计工作的主体,要在已有的科研能力、专业技术基础上对毕业设计课题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探索、创新,这就需要导师指导学生采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模式。首先,采用网络学习模式,毕业设计期间导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推荐或引导学生参加优质的专业课程学习、参与在线虚拟实验等,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学生将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及时整合、应用到毕业设计创新工作中;其次,采用问题引导学习模式,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总结反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创新思维。最后,采用经验交流学习模式。毕业设计期间导师和学生可以以团队形式定期举行交流会。学校也可以举行创新成果展示会,并将交流中有价值的部分吸收到毕业设计创新中来。

2.建立毕业设计考核管理平台,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考核。一方面,后台管理系统可以记录学生登录学习平台的次数与时间,反馈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学生每周必须登录考核管理平台提交本周的学习内容、心得及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指导老师每周要定时对学生提交的内容进行指导考核,这样不仅方便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还可以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向学生下达下一周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指导老师在线下与学生的交流也應纳入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考核成绩。这样,通过线下与线上的双层考核,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表现便可得到全面体现,从而实现过程考核。

3.完善导师质量监控系统。在整个毕业设计环节,导师起决定性作用,学校应对导师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创建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系统,该系统应该有专门的督导部门监管,并形成反馈意见。另外,该系统还应体现对导师的工作过程考核,如导师是否按时下达任务书,是否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方案给出指导性意见,对学生疑问是否及时准确地解答等。通过该系统不仅监管了导师的工作,增强导师的责任心,而且该系统还可以真实反映出毕业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4.完善评价体系,注重成果展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不仅仅由一篇论文来决定,而应是多方面的加权平均来获得。如开题报告(10%)+过程考核(20%)+答辩(20%)+毕业设计作品(实验数据、软件程序、制作的实物等)(20%)+毕业论文(30%)。设计作品的展示与汇报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不用拘泥于老师坐在教室听学生答辩。指导老师可以走进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展区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聆听学生对自己毕业设计的汇报。也可邀请企业单位到场参与答辩指导。借此机会,既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又对外宣传了学校教学实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在优秀的作品中,精选一部分设置专柜进行展示和演示,发挥优秀学生和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结语

总之,毕业设计质量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设计工作反应了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必须改变选题模式,创新选题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模式,加强学生过程考核及导师质量监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悦,刘银辉,张凤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实践与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9):74-76.

[2]李志鹏,齐利敏.“互联网+”时代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2):123-125.

[3]张翠芳.毕业设计环节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以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教学研究,2015,38(1):78-82.

[4]吴益锋,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93-195.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选题导师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新年刊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选题有误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