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路径分析

2018-05-14靳然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中华院校

靳然

[摘 要]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复兴传统文化,并逐渐认识到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园国学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不高、学校关注不够、专业教师欠缺等现状,应从课程设置、环境氛围、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快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

[关 键 词]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084-02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冲击,不少幼儿教育工作者盲目推崇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国学热”逐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各地纷纷开办国學幼儿园,各个幼儿园也竞相开办国学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会议上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教育部2014年3月24日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分学段有序推进,而大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则“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应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拓展校园文化,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2]。2017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是趋势更是必然。

(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

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的启蒙应该从幼儿园抓起,并将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开蒙礼”“诵经典”也成为幼儿园的日常活动。而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新的趋势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适龄入园儿童持续增长,由此带动了幼教事业的全面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趋势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能歌善舞、能写会画、能说会道、能适应胜任幼儿园教学工作,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和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深入,高中、中职学生可以通过单招考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生源水平较以往出现大幅下降,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缺乏自主性,且自我意识较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对其具体精神内容了解较少,通读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学生甚少,且存在片面化、肤浅化的现象。可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入学及毕业环节以多种形式加入相关内容的考核,以在入口和出口把好关。

(二)课程设置空缺,专业师资缺乏

教师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情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人生的启蒙老师,在幼儿道德情操、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意志品格的养成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传授技能的同时,还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有责任和义务传授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各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依托思想政治修养课,没有与专业紧密结合,且师资匮乏,无专业出身,部分教师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或培训的形式提升高职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将优秀传统文化用于教育教学的能力,不断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经验。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路径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相应的传统文化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去,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作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是重技术、轻素养,未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国学、书法、幼儿教师礼仪等选修课,今后可以在课程设置上与幼儿园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基础课程中主要采取“融合”“嵌入”的模式,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与五大学习领域有机结合,而非打破原有的课程领域[3]。如,幼儿游戏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民间游戏,传统玩具如风筝、陀螺、毽子等;手工制作课程中可适当增加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如中国结、剪纸、脸谱、扎染等;在幼儿教师口语的素材、题材选择上,可以依托国学经典,选取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行为习惯、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既加深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又为今后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中,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由来、习俗,通过教育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升民族自豪感,并在学生走园见习中使用和完善。

(二)營造传统文化氛围,体现专业特色、地域特征

现阶段,各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都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应如此,应充分发挥环境这个潜在课程的作用,使学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全面发展。可在教室、宿舍、实训室、琴房、画室、楼道等区域,融入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道德文化,从而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同时,可根据各学校所处地域的不同,在环境创设上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笔者单位位于河北省,孟姜女的故事、牛郎织女传说发源于此,更有成语故乡邯郸、药都安国,衡水内画、蔚县剪纸、吴桥杂技等都是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文化。这些都可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环境创设的素材。

(三)借助信息技术,差异化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通过成立传统文化类社团,将爱好传统文化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类主题活动,在校园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与传承[4]。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应顺应新趋势。当前,高职教育呈现“互联网+”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也可以将其拓展到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不同基础,制订差异化的培养方案,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避免“一刀切”。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制作相关微课视频,自主研发相关软件、游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碎片化”学习,以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构建文化底蕴,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终将走上教育一线,将所学所知传授给幼儿,能够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终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教科社[2014]3号,2014-0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1-26(6).

[3]张爱莲,项洁云.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参考,2016(2).

[4]石建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中华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