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2018-05-10黄新英

新一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措施新课程

黄新英

摘 要:对于生物学的研究、发展,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初中生物作为生物科学的基础,对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的生物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生物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生物老师必须立足课堂,从各方面增强课堂有效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素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措施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盲目的原因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提高、收获、进步。它主要表现在:学生认知,从不懂、少知、不会到懂、多知、会;在情感表达上从不热爱、不喜欢、不感兴趣到热爱、喜欢、感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过程有兴趣,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时间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必须考虑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以及学习体验。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盲目的原因

1.老师缺乏准确的思想定位。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通过探究式、自主式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生是否有能力进行探究,是否具有探究的必要性等问题,一味地让学生探究,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还会让学生滋生倦怠心理,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探究活动缺乏指导。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由于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在布置完探究活动后就不再指导,这种听之任之的行为,不仅让学生不知所措,还会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愿寻求解决方法,或者中途放弃。

3.小组交流过于形式化。从目前的示范课、公开课开设情况来看,小组交流一直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在小组性分享交流中,时常出现只有个别参与的情况,一些学生不仅不耐心倾听,甚至不愿意主动发言,最后让分享成果大受影响。

二、新课标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生物是初一才开始开设的学科,要引导学生重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工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带学生到生物实验室,参观里面的各种生物标本。通过观察这些他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生物标本,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二)重视备课,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备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愉快热情地进行新材料、新案例、新方法、新情境、新问题的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已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还可以准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生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重难点,增强学生听课的有效性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多看教材,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然后才是以精讲突破重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前,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學经验告诉学生,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经常在哪些方面出错,提示学生哪里难学,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成绩好的同学一听就懂了、就理解了,会感觉老师讲得那么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学不会的内容我都会了,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易于取得好成绩,相反,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学到这部分内容时,即使没有完全听明白,他们会感觉到这就是老师讲得最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弄不明白,我没听明白也是正常,下课后再问老师就行了,下课后老师再根据这一内容作个别辅导或做习题练习,进一步帮助后进生突破重点难点。这样不至于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取得好成绩的决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听课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就提高了。

(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是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一节课下来就要总结思考,写好教学心得或教学日记,认真分析研究,以便找到好的办法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计划和课堂设计情况,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每上完一节课,就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知识点上有什么遗漏;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教学设计上是否有要增补和删减的地方;训练是否到位等。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才能达到,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教师注重教学计划的制定,注重充分完善的备课,注重启发探究的上课,注重画龙点睛的习题评讲,注重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就一定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措施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之提问技巧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