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意义

2018-05-10王爱红

新一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大学教育

王爱红

摘 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大学教育对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教育管理,以创新的理念和方式,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优良品格的塑造,使其掌握立足社会的本领,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以立足社会为根本,针对当前大学管理实际,提出几点建议以供探讨。

关键词:大学教育;大学生管理;立足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大学作为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基地,肩负着新时代教育的巨大责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但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需要锻炼各方面的能力,通过不断实践,提升自身素质,为将来进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大学衔接了高中与社会,学生进入大学后,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判断能力,拥有各自的个性,通过大学教育管理,塑造学生独立的性格,建立积极的人生目标,让他们进入社会后去实现个人价值,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当前大学教育管理的现状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后,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大学的专业设置、教育理念还未能跟上快速发展的步伐,导致在技能传授和素质教育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也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立足社会。很多高校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只关注规模而不重视质量,只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实践,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能胜任社会上工作岗位的要求。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管理中,还有比较浓重的计划管理色彩,行政管理部门对大学管理的影响很大,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材料选择等方面,都需要按照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管理,同时行政部门还会为老师制定科研成果、论文等指标,由于受到这些行政要求的影响,使学生的培养模式,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设置,老师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教学上,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当前大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专业能力、实践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存在短板,再加上地域、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使完全解决大学生就业,让大学生立足社会存在一定困难。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不同,不应该仍是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而是应该认识到不同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教育所担当的育人的责任,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大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否让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能否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大学教育在关注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情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品格,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与人打交道,是学生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比较大的,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走到一起,用千篇一律的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真正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爱好、能力,能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各自的奋斗目标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找到乐趣和满足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塑造优良的个人品格,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本身在兴趣爱好、专业能力以及人生目标上都有不同,大学教育应该提供一个能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师资配备上,能促进学生在专业能力、思想意识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创新的思维和灵活的方式,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管理的优势。学生在大学学习的目标最终是立足于社会,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立足社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设置上,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需求,不能一味守旧,也不能一味的跟风,要合理地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做到与时俱进。除了理论课程的设置,还要注重技能培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实践,锻炼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践,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在学生毕业之前,还要加强就业培训,大学应该更多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邀请企业到学校宣讲,让学生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企业人士的专业性,与学生平时接触的环境完全不同,更接近社会,使学生能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个人能力。同时,大学还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尽快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利于未来立足社会。

四、结语

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未来立足社会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首先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帮助学生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解决生存问题,更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从一个学校的学生,逐渐转变成一个社会人,要使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眼界更加开阔,能够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建立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奋斗,从这个层面而言,大学教育充当的是导师的角色,目的是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柳虎.大学教育管理对于大学生立足社会的意义[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6):158-159.

[2]周广均.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特质[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6).

[3]谭建国.大众化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大学生管理大学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管理的瓶颈及对策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与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改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