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化学教材研究综述

2018-05-10赵白玉周宝石

新一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难度演变比较

赵白玉 周宝石

摘 要:本文对国内现有化学教材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化学教材的研究逐渐由定性分析向定量研究发展,主要集中在化学教材难度研究、化学教材比较研究、化学教材评价研究、化学教材的内容分析及启示、化学教材演变研究这五个方面。研究者既致力于化学教材研究方法的开发与改进,也针对某一教材或主题知识开展案例研究,以期为化学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提供改进意见和策略,促进化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化学教材;难度;评价;比较;演变

一、化学教材研究的历程

化学教材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验的研究。1953年至1958年发展十分迅速,这一时期非常重视对教学大纲和教法的分析。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1999年,改革开放以后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促使了研究者对化学教育的研究,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化学教材改革研究和教材编写研究,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了对国外化学教材的研究以期了解世界教育改革趋势,对中国教材编写提供参考和借鉴。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研究有很多是原有研究方向的补充和细化,研究方法也开始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有研究者自己开发化学教材评价工具,或利用其它的工具如流程图等来研究教材。

二、化学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

化学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难度研究、教材间的比较研究、教材评价研究、教材分析及启示、教材演变研究这五个方面。

对化学教材难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教材评价难度工具和方法的研究;二是应用某种工具或方法对教材难度进行研究。关于化学教材难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很多最初来源于课程难度评价方法的改进和优化,皇甫全最早研究课程难度,其后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课程难度模型。后续的研究者不断优化教材难度评价模型,并结合具体教材进行难度研究。

国内对于教材比较的研究非常多,主要集中于高中化学教材。关于研究方法,研究者多采用基于比较教育学的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开展研究,较少采用定量的方法。比较的维度也涉及教材的内容安排、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展现方法等。比较范围涉及国内外教材比较,国内各个版本的教材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优秀教材的可取之处,为后续教材编写提供经验。

还有一些研究者致力于化学教材评价工具的制定和评价体系指标的建立。如丁朝蓬认为教科书的评价维度可以分为教科书的目标、内容特征和教学特征[1]。钱扬义认为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从内容、思想与文化、心理规律与能力发展、编制水平以及可行性与效果5个维度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学教材,并制订了中学化学教材静态分析评价表[2]。刘晓红发现目前的评价更多注重的是对化学教材本身的静态评价,教材评价应考虑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动态方面[3]。高凌飚从中小学教材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性质和内容、评价的原则、教材评价的主题、教材评价的组织与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教材评价体系的建议[4]。

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分析化学教材的特点,并依据研究结果对教材表现或者教学提出改进建议与策略。这一主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案例法和比较分析法。化学教材的分析内容主要包含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理念、教材特点等几个方面。郝倩通过分析研究澳大利亚课改前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和鲁科版教材的使用情况,分析国外教材编写特点和成功经验,为我国教材改革和发展提供经验[5]。还有研究者基于心理学理论对化学教材进行分析,如刘海礁基于建构主义、元认知理论及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隐性课程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化学隐性课程在高中开发的情况,旨在发挥教材中隐性课程对学生的积极作用[6]。

关于化学教材演变的研究较少。以张世勇为代表的研究者注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化学教材的变化,涉及化学概念、教材结构、教材编写理念和教材内容组织的历史演变。郭震致力于民国教材的研究,他从宏观层面对近代中国化学教科书的出版与内容特点进行分析[7],还细化到民国时期“复兴”初高中化学教科书这一套教科书的分析研究[8]。这些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教材,可以让我们感受我国化学教育的发展和变化,通过演变特点的分析,了解化学教育的特点,为今后化学教材的编写和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丁朝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课程.教材.教法,1998,07:44-47.

[2]钱扬义.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的制定[J].化学教育,2004,01:13-18+23.

[3]刘晓红,孙敏,郭琦.化学新课标教材评价方法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81-83.

[4]高凌飚.教材评价维度与标准[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8-12.

[5]郝倩.对澳洲高中化学教材《化学2》的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6]刘海礁.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隐性课程因素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學,2014.

[7]郭震.近代中国化学教科书的出版与内容特点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99-105.

[8]郭震.民国时期“复兴”初高中化学教科书述评[J].化学教育,2015,19:77-81.

猜你喜欢

难度演变比较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基于SPSS软件的高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定量分析
财务会计下的难点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构建以问题启迪思维的数学高效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