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质健康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中的中介作用

2018-05-09马琛杰张小明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运动量体育锻炼体质

马琛杰,张小明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0 前 言

身体自尊(Physical Self-esteem)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与不满意感”[1]。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它的变化将会引起整体自尊水平的同方向变化,因此,在锻炼心理学中它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2]。从身体自尊的结构来看,身体自尊与身体形态、运动能力等体质健康指标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自尊或身体自尊的某一维度[3]。Leith探测了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的影响,发现长于12周的体育锻炼计划比8周及以下的锻炼计划更可能引起明显的自尊水平改变[4]。国内有研究报告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5-8]。体质健康与身体自尊关系的研究较少,娄亚涛(2017)通过对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体质和身体自尊呈显著性正相关,其中体质总体水平直接影响身体自尊总体水平[9]。另外,有研究者对上述研究结论持怀疑态度,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可靠。有研究者对体质健康与身体自尊关系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认同,认为体质健康与身体自尊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明。总的来看,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之间的研究多为相关性研究,少有深层次的分析,因此得出的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影响身体自尊的原因也就难以达成统一,并且这样推测的结论也存在争议。

那么,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的影响作用如何?如果产生影响,体质健康在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产生影响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呢?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针对研究存在的不足,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①体育锻炼可以直接对身体自尊产生影响作用;②体育锻炼可以直接影响体质健康,并可以通过体质健康间接影响身体自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被试选取浙江高校大学一年级学生,共选取270名,其中男生194名,女生76名。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采用Fox编制、徐霞修订的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该量表包括一个主量表和4个分量表,共30个条目,每题的得分范围为1~4分,分数全距范围6~24分。身体自尊量表及各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范围从0.72到0.84之间,实证研究表明,该量表是一个有效的可靠测查量表。

体育锻炼等级的测量采用“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该量表由桥本公雄制定,对被试前1个月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进行评定,体育锻炼评价指标和等级如表1所示。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2。

2.2.2 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测试共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指标的评分等级和标准如表2所示。评分标准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标准(2014年修订)》。

表2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和记分标准

2.3研究过程与步骤

体质测试前进行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语,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2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360份,在360人中选取无疾病且两项测查数据完整者270人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结果

2.1大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自体自尊总体特征

2.1.1 样本各变量特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前1个月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2.8333±1.30127)和锻炼频率(2.8852±.86536)得分低于5级评分的中值3,一次锻炼的时间(3.5778±1.26999)得分大于中值3,运动量(24.7852±20.23611)均值>19,在中等运动量范围。各锻炼等级人数如表3所示,其中小运动量140人,中等运动量58人,72人为大运动量。

表3 被试体育锻炼情况一览表

2.1.2 大学生体质健康特征。从体质测试情况来看,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较好,不及格人数比较少,从总分上看,处于良好一级的大学生人数比例较高。

表4 被试体质健康状况一览表

2.1.3 大学生身体自尊特征。大学生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身体状况(2.8216±.55785)、身体素质(2.5741±.48974)、身体自我(2.4821±.50236)、身体吸引(2.4636±.50627)和运动能力(2.4623±.57996),身体自尊的总分为(2.5607±.43979),所有维度得分高于或接近4级评分的中值2.5。

2.2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的相互影响作用

2.2.1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考察体质锻炼与体质健康的关系,表5显示,运动强度、运动频率、一次性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量与体质健康部分维度的相关显著。

表5 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的相关分析结果

注:*P<0.05,**P<0.01,***P<0.001;表7,9同

为了进一步考察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以体质健康指标为因变量,以体育锻炼各要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锻炼频率对坐位体前屈有负向的回归效应,解释1.90%的变异;锻炼时间对立定跳远有回归效应,解释3.90%的变异,对立定跳远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运动强度对体质健康总分有回归效应,解释2.10%的变异,对体质健康总分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见表6)。

表6 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2.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考察体质锻炼与身体自尊的关系,表7显示,运动强度、运动频率、一次性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量与身体自尊大部分维度的相关显著。

表7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相关分析结果

为了进一步考察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作用,以身体自尊及各因子为因变量,以体育锻炼各要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各要素均对身体自尊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中运动强度对身体自我有回归效应,解释3.80%的变异;运动量对运动能力有回归效应,解释9.50%的变异;运动量、运动强度和锻炼频率对身体状况有回归效应,解释19.30%的变异;运动强度对身体吸引有回归效应,解释4.50%的变异;运动强度对身体素质有回归效应,解释8.10%的变异;运动强度和锻炼频率对身体自尊总分有回归效应,解释12.50%的变异(见表8)。

表8 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2.3 体质健康与身体自尊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考察体质健康与身体自尊的关系,表9显示,立定跳远和体质健康总分与身体自尊各维度的相关显著,体质健康其他指标与身体自尊相关为显著。

为了进一步考察体质健康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作用,以身体自尊及各因子为因变量,以体质健康各项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质健康各项指标中,只有立定跳远进入回归方程,且对身体自尊各维度的预测作用是正向,其中对身体素质的回归效应最大,可解释15.4%的变异(见表10)。

表9 体育健康与自体自尊的相关分析结果

表10 体质健康对身体自尊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2.4 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之间的回归路径分析。通过以上的回归分析,结合本研究的假设,为了进一步探索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影响的路径关系,分别以反映体育锻炼等级的运动量对体质健康;体质健康对身体自尊;运动量对身体自尊来考察各变量之间路径关系(见表11),并构建了路径图(图1)。由表11可以看出,运动量可以直接预测体质健康,同时运动量也可以直接预测身体自尊,运动量也可以通过体质健康预测身体自尊;体质健康对身体自尊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上述预测作用均为正向预测作用。

表11 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对身体自尊的回归分析结果

图1 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对身体自尊的影响路径图

3 讨论与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运动强度和锻炼频率水平较低,而一次锻炼的时间相对水平较高,大学生的运动量处于中等运动量范围,运动量能处于中等强度主要依赖于大学生一次锻炼的时间水平较高的贡献,提醒我们在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时,要考虑从提高运动强度和锻炼频率的水平来提高运动强度。有接近50%的被试运动量处于中等和大运动量,这与目前其他研究的结果接近。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看,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率和及格率都比较理想,与浙江省高校整体的及格率和良好率是接近的。

被试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多处于中值水平,这与目前大学生体质水平、锻炼水平是一致的。

体育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体质健康的一些指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表明一定强度和持续锻炼时间的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有促进作用。锻炼频率对坐位体前屈有负向的回归效应,与女生自身的柔韧性较好,虽然自主锻炼较男生少,但坐位体前屈分数仍较男生高,因此在回归分析中表现出负向的影响作用。

从运动强度、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对身体自尊的回归效应可以看出,在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作用中,运动强度起着核心的影响作用,提示我们在体育锻炼时要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体育锻炼各要素对身体自尊各因子的预测力较弱,表明体育锻炼只是影响身体自尊的诸多因素之一,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考虑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作用。

在体质健康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作用中,只有立定跳远进入了回归方程,且对每个维度都是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立定跳远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以上研究充分表明,体育锻炼可以直接对个体的身体自尊产生影响作用,也可以通过体质健康间接影响身体自尊,且均为正向的影响作用。

4 研究结论

4.1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和锻炼频率水平较低,而一次锻炼的时间相对水平较高,运动量处于中等运动量范围,提醒我们在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时,要考虑从提高运动强度和锻炼频率的水平来提高运动强度。

4.2 大学生体质康的良好率和及格率都比较理想,与浙江省高校目前整体状况相似。

4.3 大学生自体自尊水平处于中低水平,与目前大学生体质水平、锻炼水平是一致的。

4.4 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有积极的影响效应;在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中,运动强度和持续锻炼运动时间的影响作用较大。

4.5 在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作用中,运动强度的影响作用较大;体质健康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作用中,只有立定跳远的影响作用较大。

4.6 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体质健康和身体自尊,也可以通过体质健康预测身体自尊。

[1] 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42-47.

[2] Sonstoem R.T.,Potts S.A.Life adjustment correlates of physical self-concept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96,28(5):619-625.

[3] Fox K.R.Self-esteem,self-perception and exercise.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0,31:228-240.

[4] Leith,L.M.Foundations of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M].Morgantown,WV: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4.

[5] 何颖.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中介变量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6-8.

[6] 斯琴.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自信心影响的测量与评价[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7] 王东礼.不同锻炼水平的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4):58-61.

[8] 郭嘉琳.大学生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研究——以西安高校大学生为例[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6.

[9] 娄亚涛.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尊的相关性研究——以上海市三所高校为例[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17.

猜你喜欢

运动量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