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免修生体质检测评价缺失问题研究
——以宁波高校为例

2018-05-09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体育教师

冯 勇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0 前 言

体育免修学生是指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如:有残障或通过医学检查有各种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手术后或病愈恢复期学生;个别高龄的学生;因肥胖或瘦弱运动困难的学生)。目前几乎所有高校对待体弱、病、残或其他原因的体育免修生,一般都采取体育课免修,体质健康测试免测等方式,成绩一般按及格处理。虽然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过《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颁布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7年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个高校也都依据这些标准来测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是,高校体育免修生从来都是被排除在测量对象之外的,即这些标准完全不适用于体育免修生。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套针对免修生体质监测评价体系,也很少有研究者做这方面的探索,这就使得体育免修生这一高校特殊群体的体育活动的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使得他们盲目和冲动地参与一些不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从而频频导致安全意外的发生,给家长造成巨大的痛苦,给学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给社会也无形地带来了不和谐的声音,给在校大学生全面提高体质健康锻炼水平的落实和提高打下了负面的印记。另外,由于体育成绩只给到及格标准60分,他们通常被无形地挡在学校评优、评先的大门外。

由于当前国家缺少对高校体育免修生体质监测评价政策和方法,使得高校也形成了对体育免修生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有效管理的局面,体育教师因为他们是免修生而又因怕出安全意外常常杜绝免修生随班上课,这就形成了高校体育免修生处于“三不管”境地,即学校不去管,体育教师怕出事不敢管,家长不在他们身边想管管不着。因此,体育免修生也无形地成了高校的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无形地对高校提高在校大学生体质锻炼水平起到了阻碍作用。

高校体育免修生一般都是因身体缺陷或特殊疾病,不能参加正常学生的体育课或普通活动,但是,在实践中,越是这样的学生,越需要了解适合自身特点的保健安全知识及健身方式,以减少乃至杜绝不必要的因盲目和冲动参与自己不适合参与的活动而导致的安全意外。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宁波市所属高校在校体育免修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通过两种调查问卷:一种是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一种是教师调查问卷,面向宁波市所属高校为调查范围,以在校学生、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宁波市所属高校在校体育免修生情况第一手资料。

1.2.1.1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的基本内容。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遵循社会调查方法的问卷设计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访问有关专家学者,设计了两份问卷,分别为体育教师问卷、学生问卷。

1.2.1.2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1.2.1.2.1 问卷的效度检验。为了确定问卷的有效性,采用逻辑分析检验方法评价问卷的效度,即聘请对本研究领域熟悉的专家、学者对问卷的每一问题和整体结构进行评定。检验方法采用社会调查评定法,对问卷的整体效度进行“很合适、合适、基本合适、不合适、很不合适”五级程度的定性评价。聘请了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有关专家及体育教师共17人。

表1 问卷效度评定专家组成一览表 n=17

从聘请学校和人员分布的数据都能较好地满足课题问卷的实际需求。

表2 专家对调查问卷的评定结果

从专家对问卷的评定结果来看,本研究所设计的两份问卷均具有较高的效度。

1.2.1.2.2 问卷的信度检验。为了保证调查回收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资料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问卷的信度检验依据“重测信度法”的测量理论,在首次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 (学生问卷抽选样本量20;教师问卷抽选样本量10)于调查后2周进行问卷的二次填写,通过计算两次问卷填答结果相关程度来检验问卷的信度。

经过信度检验,两份问卷的可靠程度均达到统计检验标准,符合社会学研究的要求,调查结果可以接受。

表3 问卷的信度评定结果 n1=20 n2=10

1.2.1.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依据研究的要求,根据宁波地区所辖的高校,向各校体育教师和随机选取的10名学生发放问卷。问卷采用本人亲自发放和委托发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委托发放前对被委托人进行问卷的相应培训,详细解释问卷答题内容)。考虑到在发放问卷时可能有部分教师因公外出,所以问卷回收采取当场回收和隔日委托专人回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两份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均满足社会学调查分析及研究的要求。

表4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一览表

1.2.2 专家访谈法。走访、电话交谈、面对面咨询相关专家,帮助分析问题、指点思路、找出不足和解决疑点难点,以便我们有的放矢、不走或少走弯路。

1.2.3 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径阅读大量相关著作、论文、文章、报刊等文献,开阔视角、佐证论点,避免研究空洞无物。

1.2.4 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访谈和查阅所得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合理统筹研得合理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免修学生病因基本类型

表5 体育免修学生病因基本类型调查表n=200

统计结果表明,心脏病、肝病在体育免修生病症中占主导地位。心脏病(heart disease)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种肝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1亿多人,有慢性乙肝病人2 00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乙肝大国”。肺病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肺脏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

有研究表明,心脏病患者可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min,快走的效果最好;肝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活动量不宜剧烈;肺病患者可进行带心法的太极拳和八段锦或五禽戏等进行锻炼。

2.2体育免修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情况

表6 体育免修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调查表n=200

体育活动具有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享受性、挑战性和趣味性。通过对200名体育免修生的调查,他们对参加体育活动还是有一定的兴趣。

2.3体育免修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动因

表7 体育免修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动因调查表n=200

体育免修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上学校正常开设的体育课,无法进行身体锻炼,导致身体健康水平低,但如果自己随意参加体育活动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死亡,这将对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害。根据调查的结果,建议学校应对体育免修生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为好。尽管目的不同,体育免修生还是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

2.4学校为体育免修生开设专门体育课情况

表8 学校为体育免修生开设专门体育课情况调查表n=15

教育上的平等,是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普通学生可以上学校正常开设的体育课,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他们学习了体育技能和健康卫生知识,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体育免修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参加学校正常开设的体育课,如果学校又没有给他们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那将使体育免修生被排除在体育课之外,那么教育上的平等就对他们打了折扣,这也为他们今后的体育锻炼行为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5学校没有给体育免修生开专门体育课原因

表9 学校没有给体育免修生开专门体育课

显而易见,在学校没有给体育免修生开设专门体育课的原因中人的因素极为重要。

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统一性很强,并且受前苏联的教学理念影响较大,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知识结构主要有教育理论与体育教育理论构成,对他们来说,开设正常的体育课程是能胜任的,但如果要求他们为特殊群体(有疾病的体育免修生)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则有很大难度。目前,国内的体育课都是以班级的形式开展,而大学里的体育课都是按学校里的系的年级开课,这样的话,班里的体育免修生的人数较少,就无法为他们专门开设体育课程,科学的做法是把学校里所有的体育免修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班级,请专门的教师为他们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

2.6学校体育教师参加特殊培训情况

表10 学校体育教师参加特殊培训调查表n=60

特殊体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要有体育教育的共性,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即特色,因此对体育免修学生开展体育教学,需要加强师资培训。表10中的数据说明有太多教师没有接受特殊培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现在国内高校只有少数学校给体育免修生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

体育免修学生的特殊体育教育,也许不一定对其身体疾病有明显改善,但通过体育活动所带来的克服困难、超越自身极限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协作等,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促进,是其他学科很难达成的目标。为此,建议加强体育教师的职后进修培训,以满足学校和学生的更多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在体育免修生这个特殊人群中,疾病是造成学生免修体育课的主因,且疾病的类型主要是心脏病、肝病、肺病,这类疾病的免修生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3.1.2 体育免修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感兴趣的,尽管他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不一样。

3.1.3 尽管全社会都在关心学生的体质状况,但是体育免修生还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仅有少数学校为体育免修生开设专门的体育课。

3.1.4 体育教师是影响学校为体育免修生开设专门体育课的重要因素,只有经过专门培训过的体育教师才有能力为体育免修生开设专门课程。

3.2建议

3.2.1 高校必须面对在校体育免修生的体育课需求问题,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3.2.2 特殊的学生需要特殊的教师,特殊的教师需要特殊的培训,应对在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3.2.3 高校体育免修生的状况特殊而又复杂,应加强他们的自身管理,建立免修生活动健康档案,进行免修生动态过程监控管理,构建免修生体育体质评价标准。

3.2.4 解决体育免修生问题应该多渠道地争取学生家长、社会、大众、媒体等的支持、理解和关心。

3.2.5 需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有针对高校体育免修生体质监测评价的制度、法规。

[1] 韩玉璋,郭淑范,秦曼.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9):73-76.

[2] 全爱清. 高职学校运动能力不足学生体育活动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3] 孙爱东.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因病体育免修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04,18(2):121.

[4] 王云华.某高校大学生休学及体育免修病因调查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4):510.

[5] 王振亮.人文关怀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成绩评价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5):140-141,149.

[6] 王玉秀,等. 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与公布制度的构建及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3):6-8.

[7] 吴燕丹,黄汉升. 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定位审视[J].体育学刊,2006(3):131-134.

[8] 杨焕海.心理健康教育在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中的探究[J].才智,2010(7):132.

[9]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0] 周建伟.宁波市大、中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4,24(10):56-59.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体育教师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