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2018-05-02陈红梅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策略

陈红梅

【摘 要】分角色朗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它变得可操作和可评价,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文本,采取相关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先揣摩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定好朗读的基调;再给相关对话标上朗读符号,进行基础练声;之后可借助头饰和指偶展开合作表演,必要时还可利用相关的播音软件即时评价修正。课堂上,教师要让分角色朗读关联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鉴赏能力。

【关键词】分角色朗读;策略;统编教材

翻开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课本,有五篇课文提出了“分角色朗读”,有两篇要求“默读”,其他课文后面也都提出了“朗读”的要求。看来,统编教材依然将“朗读”作为一项重要阅读能力来抓。其实,“朗读”还是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鉴赏等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小策略,让“分角色朗读”变得可视、可操作、可评价。下面就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谈一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運用的朗读策略。

策略一:准备好了吗?请选择

《寒号鸟》一文中,角色之间有这样几次对话(见下表)。

为了让学生读好对话,笔者设计了三道选择题。

1.我认为喜鹊的性格是( ),寒号鸟的性格是( )。

A.勤劳、为他人着想

B.懒惰、好享受、不听劝告

2.我认为喜鹊说话时的心情是( ),寒号鸟说①③句话时的心情是( ),寒号鸟说②④句话时的心情是( )。

A.真诚、着急 B.害怕,有点后悔

C.满不在乎、不耐烦

3.我建议用( )的语气读喜鹊的话;我建议用( )的语气读寒号鸟的①③句话,用( )的语气读寒号鸟的②④句话。

A.响亮、稍快、急切

B.低沉、缓慢、不在乎

C.低沉、缓慢、颤抖

上面三道选择题的设计是有层次的,第一道选择题是判断角色性格,第二道选择题是揣摩角色心理,第三道选择题是定位朗读基调。三道题的顺序不能变,只有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当下的心情,才能够准确定位该角色说话时的语气和语调。之所以采用选择题的方式,是为了给二年级的学生降低难度,提供台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选择,学生明确了喜鹊和寒号鸟两个角色的性格,以及它们说话时的心情与自己朗读对话时的基调。

接下来,笔者给出了第二个策略——

策略二:符号,让声音看得见

平时在练习朗读的时候,笔者和学生一起创造了一张“声音符号表”(见下表),给声音的“快、慢、轻、重、停顿、延长、节奏”等特点配上相应的符号。

教学《寒号鸟》这一课时,我们在揣摩了角色的性格、心理,定位了朗读的基调之后,用红色的笔画出角色的语言,并在语言下方标上相应的朗读符号。如关于喜鹊与寒号鸟的第一次对话,笔者和学生一起在书上做了这样的符号标记。

有了声音符号标记,学生在练习朗读的时候,就会运用技巧刻意地把声音读响或放慢,让声音拉长或颤抖。在多次的练习与磨合之后,学生会将声音调整到一种比较恰当的状态来表现角色内心的急切或者害怕。笔者和学生称这种策略为“符号,让声音看得见”。

策略三:表情包大放送

第三个策略的灵感来源于网络聊天。当隔着屏幕和人聊天时,只有表示话语的文字,而没有文学作品当中“我笑了笑,说”之类的提示语。所以,表情包可以弥补文字的空白,体现当下的心情。

在教学《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运用“表情包”策略。

狐狸第一次给熊哥儿俩分奶酪时,是这样做的:“‘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此处的“笑了笑”,是个复杂的表情。如果不仔细揣摩狐狸的心理活动,学生是无法演绎“笑了笑”的表情和当时说话的语气的。此时,教师提供了两个表情包(见图1、图2),并提问:“此处,狐狸‘笑了笑是哪一种笑?”学生一看表情包,乐了,全体一致选择图1的“奸笑”。他们说狐狸很狡猾,其实它不是真的想帮熊哥儿俩的忙,而是想骗奶酪吃。揣摩了狐狸的内心之后,教师请一名学生朗读狐狸的这句话。学生读得非常好,一脸的“阴险”和“奸笑”。教师表扬了朗读者,但又告诉学生:“假如狐狸是这样笑的话,那它就会被熊哥儿俩看穿,狐狸的骗术失败了,后面的故事就没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狐狸此处的“笑了笑”是一种“似笑非笑”。“似笑非笑”的表情如何演绎?那就是心里揣着图1的“奸笑”,脸上装着图2的“憨笑”。

于是,学生在两个表情包的引导下,反复练习,寻找狐狸那种努力掩饰的狡猾心情和复杂表情。当然,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历,这么复杂的表情和心情是无法表演到位的。此处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像演员那样演得惟妙惟肖,而是通过“表情包”策略,通过声音和情感的变化,让学生知道如何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策略四:来,装饰一下

笔者读过美国作家卡伦·坦珂斯莉写的一本书《教会学生阅读(策略篇)》,明白给学生戴上头饰、穿上戏服、配上道具,可以帮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这是一种叫作“角色扮演”的阅读策略。装饰之后的学生已不是他自己,而是文本中的人物。他会在对话表演的过程中,真切地体验人物的言行和喜怒哀乐,而这种喜怒哀乐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和个性重新构建一个新的角色。

明白了这些之后,笔者便更加热衷于这一招术。笔者会在上课之前,做好课文中角色的头饰,也会让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在前一天晚上和家长合作做头饰。在上《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之前,每个学生都做了一个头饰,第二天带到学校里。在品完全文、熟练朗读之后,班上开展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表演得惟妙惟肖。为了加强角色意识,深化角色体验,笔者让学生下课之后继续戴着头饰。这一天,每个学生都是《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彼此交流时要模仿角色的口气说话。你会看到“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非常亲热,还会看到“小蝌蚪”与长大后的自己——“小青蛙”神奇相遇。

佩戴装饰物能增强学生的角色感,创设故事情境可促进角色扮演的互动性,这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更能增强生活与学习的联系。

策略五:嘘——指偶剧场开始了

“指偶剧场”这一招笔者是在台湾作家王淑芬的《抢救阅读50招》一书中学到的。该书介绍了“指偶剧场”阅读法:让孩子们把故事人物制作成指偶套在手上,进行指偶表演。书上还介绍了指偶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取一张大约6×4cm的纸,画上角色,纸的底部留出2×6cm的长条,之后沿边缘剪下图案,保留底部长条,并将其粘贴成指环状。

笔者在教学《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时运用了“指偶剧场”表演策略。先和美术老师一起上了一节“指偶制作”的美工课。接下来,每人手指上戴一个指偶,小组内展开合作表演。之后尝试将三个指偶都戴在一个人的手上,让该生独自完成三个角色的表演。这个难度比较大,但只要给学生机会,信任學生,他们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学生上台表演时,人躲在讲台下方,只能露出手,指偶角色轮流上场。学生用不同的语调为角色配音。笔者把镜头对准指偶,将整个表演录制下来,再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评价指偶的出场、动作以及人物的配音。通过展示,学生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在评价中,学生朗读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策略六:练声场—— 一秒入戏

电视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中,主持人常说的一句口号是“好演员,一秒入戏!”笔者把这句话带到了课堂上。因为分角色朗读就是要入戏。为了训练学生快速入戏,笔者会在语文课中插入一个2分钟的“练声环节”。下面给大家展示几种练声模块。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声模块对学生进行训练。笔者把这种练声叫作朗读基本功训练。练声时,要像音乐课那样,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挺胸收腹,注意控制自己的呼吸。教师还可以配上手势进行指挥。通过这样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对于声音的快慢轻重、节奏的把握会越来越熟练。

“好演员,一秒入戏”也成了笔者和学生的暗号。在他们分角色朗读之前,笔者都会来一个手势,深吸一口气,来一句口号:“好演员,一秒入戏!开始你的表演!”

策略七:Hi!我是小主播

“Hi!我是小主播”实际上是一项借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荔枝FM是一个播音软件,只要注册一个账号,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在笔者的带领下,班里48名学生都在荔枝FM上开通了个人电台。

在教学《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时,可在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板块中引入本策略。48名学生打开平板电脑(学校发的设备),戴上耳机,开始练习朗读。利用播音软件的好处在于学生的朗读可以留存下来,即时反馈,即时自评,即时修正。通过反复朗读和对照,学生的朗读水平会有明显提高。

利用播音软件,还可以把学生完整朗读的故事上传与他人分享。笔者常常对学生说:“朗读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情感的传递,网络电台会把你的声音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会因为你的声音、你的故事或感动落泪,或受到真善美的教育。让我们一起传播正能量,做负责任的公民,做有情义的朗读者。”

朗读文学作品让学生积淀了人文底蕴,充满了科学精神;分角色朗读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协调、谦让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精神;做一名主播,将朗读作品传播出去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设计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朗读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次次的朗读就是实践,一次次的角色扮演就是创新。即使“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上只有5分钟,但这5分钟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衢州白云学校 324000)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