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出版业反盗版维权之路的思考

2018-04-25阎欣

今传媒 2018年3期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维权知识产权

阎欣

摘 要:经过对商务印书馆有关人士的采访,以之为例,分析论述中国出版业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由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买书奇遇记》切入。首先,分析盗版现状——阐明盗版对象和手段——即所谓常销和畅销。第二,分析盗版猖獗的原因——高科技手段、低廉的成本和暴利驱使,使盗版者不惜一切代价铤而走险;另外,还包括一些社会问题,国民版权意识的缺乏。第三,列举商务的打盗措施——双轨制度、科技手段和品牌建设。最后,展望未来,我国的打盗事业任重道远,但打击盗版却是一种发展趋势,仍需我们积极面对。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盗版;知识产权;维权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3-0034-02

随着我国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在社会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对知识产权是否保护及保护的程度如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和进步水准的标志之一。

从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反盗版组织——中国版权协会反盗版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到反盗版百日行动,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和决心也不断升温。

所谓盗版,就是为牟取暴利,对知识产权进行非法侵犯,给著作权人和出版社的权益造成了很大损失。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盗版也如影随形地飞速发展。

以商务印书馆为例,经采访,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盗版现状调查和分析

据商务印书馆相关人员估计,《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既属于畅销书又属于常销书的教育必备工具书,每印1本正版图书,市场上就会出现2~本盗版、盗印的图书,即正版与盗版比例达1︰2,严重侵害了商务印书馆及其作者的权益。

总的说来,被盗版的一定是“销路好”的图书。

所谓“销路好”,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常销和畅销。“盗版者才不管是不是‘品牌图书!只要能赚大钱,就会不惜一切代价铤而走险!”商务印书馆有关人士如是说。

1.商务被盗版的图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

(1)工具书,尤其是教育必备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辞书界一直占据“龙头老大哥”的地位,因此,其永久畅销的工具书便首当其冲成为造假者仿冒、盗版的对象。据商务印书馆相关人员初步统计,自1996年商务印书馆成立版权处以来,仅查缴存档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盗版版本就有百余个,《新华字典》的盗版版本百余个,《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盗版版本数十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小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的盗版版本也有数十种之多。每年被侵吞的销售额以亿元计。

(2)汉语及英语教材。由于商务印书馆自创立以来就致力于出版汉语及英语的教辅类书籍,并且开创了自己的品牌,诚如学生上学就必须要有教材,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和汉语已经成为世界语言,因此商务版英语和汉语教辅书籍也成为国际型人才的必备读物。因而,近年来,如《古代汉语》《许国璋英语》(现已按著作权人家属要求将版权转交外研社)、《东方美学史》等教材也出现了被盗版或书号被盗用的情况。

(3)学术类书籍。作为我国出版业的龙头老大哥,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承“开启民智、昌明教育”的理念,为传播新知、建设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创、翻译了多部学术名著,培育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知名品牌。由于商务在学术界的威望,集汉语与英语大家于一身,其常销和畅销书也出现了众多侵权情况,尤以品牌图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为厉,自2004年起,其中30余个品种被盗版。

2.盗版手段

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盗版的手段也日趋成熟化、隐蔽化,使打击盗版更加艰难。其主要手法有:盗用书号、盗用出版社名称、抄袭内容、仿冒封面设计等。

二、盗版猖獗原因分析

笔者向商务印书馆的主管人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一提到商务,好像就是学术方面的图书,比如语言类工具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还有一些英语教材,读者都是认商务的牌子,这种书被盗版的非常多。但是,既然是工具书和教材,作为消费者,肯定只买正版,因为盗版书的内容和质量都不值得相信,肯定会出错;而且现在中国人的消费方式属于文化教育型消费,对教育的投资还是很舍得花钱的,那为什么这种品牌图书的盗版还那么猖獗呢?

然而回答却令笔者深感意外。

1.高科技手段使盗版书的内容无错误成为可能。盗版者越来越多地使用高科技手段——即具有文字辨识技术的扫描仪,只要将之连接电脑,轻轻扫描一下,每一页的内容就会自动进入电脑并经过辨识,简单快捷。无须像以前一样再重新排版,避免了盗版书错误过多、成本过高的尴尬局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具有文字辨识技术的扫描仪越来越普及化,盗版所需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而盗版者只需购买一定数量的稍微高级一点的扫描仪,就可以将文字等方面的错误减到最低,甚至完全避免。也就是说,不同于以往的认为盗版质量和内容必然差的逻辑,盗版已经可以逐渐与正版“匹敌”了。

2.正版书的成本远远大于盗版,因而低廉的价格使盗版书有了市场。商务印书馆版权处工作人员对笔者说:“你不会买盗版是因为你身在北京,109元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家长和孩子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盗版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这些地区大肆盗版盗印。”这个回答令我深感惊讶。的确,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边远的欠发达地区,城乡差异、城市与城市的差异、农村与农村的差异,都为盗版者大肆侵权提供了可乘之机。其实,考虑到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商务印书馆已经将价格定到最低了。商务的一个“印张”只卖1元錢,而其他出版社的一些“领导文选”,一个“印张”都要2~3元,而且纸质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无论怎样,由于纸张、工艺、才艺、管理等版权的各种费用,即使定价再低,商务印书馆的正版字典、词典也无法与盗版书的低廉价格竞争。低廉的价格,再加上可保证的质量,盗版书的市场也越来越大,盗版者的胃口也不断扩张。

3.盗版的暴利使盗版者不惜一切代价趋之若鹜。由于盗版成本极低,大多盗版者都谋取到了暴利,“住洋房开洋车”,令正版书商都不寒而栗。更令人吃惊的是,许多地区的盗版商都形成了自己的盗版网络——即文化产业意义上的“产业链”形式,盗版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工具书和教材的盗版尚且如此肆虐,那么其他图书就更不用说了。

4.此外,还有一些社会问题。(1)法律法规在打击盗版方面不够健全。(2)行政处罚力度不够,根本起不到打压造假者的作用。(3)更重要的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

三、打盗措施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式,商务印书馆通过设立机构、生产保密、利用优质的纸张材料,并在封面加入防伪水印等方法打击盗版。

1.“双轨制度”:所谓“双轨制度”,就是指权利人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打击盗版的制度。

(1)行政手段:自1996年商务印书馆成立版权处以来,工作人员们的足迹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像侦探一样查探盗版图书的销售情况,向版权管理部门举报,协助执法人员查缴识别盗版图书。面临工作难点,版权处的工作人员还主动分析市场动态、密切关注盗版的新动向新趋势,及时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和相关版权部门举报。

(2)司法诉讼手段:工作人员们破除重重困难打赢了图书版权司法的三个“第一案”,震驚出版界和盗版界,运用法律武器共获赔偿金达百余万元。①第一例剽窃辞书侵权案:1997年,王同忆、海南出版社著作权侵权案。②第一例著作权刑事案:1998年,印平华刑事案。③第一例著作权领域刑事附带民事案:1998年6月,陈福金刑事案。这一系列案件为我国司法系统提供了教科书般的案例。1998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科技手段——新版图书纷纷贴上防伪标识:如《新华字典》(第十版)、《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等的扉页都用内含商务印书馆注册商标图案的水印纸印制,封面和正文均采用优质纸张,有的还覆上亚光膜……科技的进步,不仅会让盗版书拥有先进的技术,同样的,正版书大可利用技术优势与雄厚的财力与盗版一决高下,这不仅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更是技术间的较量。

3.利用媒体,加大版权宣传和品牌建设:普及宣传全民反盗版知识,提升全民反盗版意识,积极借助各种宣传品牌营销手段,正面宣传图书。其实,现在的盗版问题,更主要的是观念的问题,老百姓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就算利用再多的技术手段,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将品牌附加上价值,让消费者了解到品牌价值的真意,让大家有购买正版的意识,这才是正版图书的“必由之路”。创造品牌的真正价值,消费者才可能意识到正版的意义不仅在于图书本身,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种品牌价值,而不只是贪图小利购买盗版。只有这样,才能使品牌价值转化成为资产。

四、版权保护的前景

虽然仍有不足,但是,商务人对于跨媒体、产业链形式经营对版权保护所起的作用还是抱着积极的态度的。因为先前所谓的弊端,都是能力与技术的问题,因而,适当加长产业链(如“品牌授权业”),虽然会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和成本,品牌树立却也可对版权起到良性的作用,其实利更大于弊。

随着《著作权法》的修订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氛围会越来越强烈,对侵权与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将越来越大,盗版事实上是一种盗窃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的盗窃,比盗窃有形的财产财务更具危险性。它不仅简单粗暴地非法占有了他人的劳动果实,而且不利于国民创新性的培养,对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也毫无益处。

因此,保护知识产权需要全国各方面的努力和融合,虽然任重道远,却也急需我们积极地去面对。

参考文献:

[1] 文汇读书周报(第二版).商务印书馆排演书市打假情景剧,2006-06-16.

[2] 文汇读书周报(第二版).商务印书馆情景剧揭露盗版之害,2006-06-30.

[3] 文汇读书周报(第二版).辞书出版饱经防盗之苦——盗版与正版比例高达2︰1,2006-08-25.

[4] 商务印书馆网站.http://www.cp.com.cn.

[5] 正版辞书的十年之怒——商务印书馆维权记[EB/OL].中国出版业网,2006-09-15.

[6] 品牌建设十大黄金法则[EB/OL].http://www.sport.org.cn/chanye/ zhishi/ 2004-08-12/275330.html.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商务印书馆维权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Stabbing Pain with Words
最有思想的句子
“过程复杂”成维权痛点
维权诉讼知多少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3·15 维权特别活动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湖北移动12315消费者维权站创新维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