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风”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多重主题审美解码

2018-04-20

电影评介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大鱼海棠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海报

近年来,不少国产动画不再盲目追求西方极尽写实的特效制作,转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突破,创作出了更多“中国风”的优秀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即是这一转型中的佳作。作为讲述传奇故事的国产动画,《大鱼海棠》充斥着现代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而其在画面制作和配乐方面将写意与写实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绝美的传奇世界。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幻想中的传奇故事:16岁的少女椿化身为鱼去人间游历,在海底被渔网困住,人类少年鲲为救她失去了生命,椿回到自己的世界后决心要挽回鲲的生命以报救命之恩,最终在天神湫的帮助下完成了夙愿,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命运纠缠。整部动画电影构思富于创新,充分利用和展现了浓郁的中国画风,并顺利完成了对自由、成长、责任、命运等主题的阐释,是不可多得的国产电影佳作。本文将从该片的主题、构图和配乐、中国元素这几个角度剖析其所展现的视听美感。

一、多重主题营造自由浪漫之美

《大鱼海棠》的整个剧情虽然主要围绕着主角椿、湫、鲲的命运进行,但是在命运交缠中却包含着多重主题的表达。电影将这多重主题糅合进人物悲剧式的命运中,营造出一种生命虽无奈又奋而反抗的自由浪漫之美。

(一)自由与集体主义的对抗

故事中的椿自小生活在类似客家土楼的建筑中,而传统的客家土楼则是客家人在被迫南迁、流离失所的情形下为了节省建筑材料和互相保护而建造的一种防御性住所,最多可容纳800多人同时居住,这样的建筑可以说是集体主义和集体利益的代表。然而,该电影的主角椿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物,在拯救鲲的过程中逆天而行,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海水倒灌的灾难,自由和集体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对抗,个人命运和集体命运的交织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对抗的急迫性,人物的抉择决定着故事的最终走向。虽然在湫的帮助下,椿最终得到了自由与集体利益兼得的结果,但是这样的价值观对抗聚焦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主角椿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遭遇的冲突反而凸显了人生在束缚和自由之间纠结的现实,让人不得不感慨命运的戏剧性和自由的珍贵。

(二)责任点亮成长之路

椿在救鲲的过程中引发天灾,为了既保全鲲又拯救族人,椿决定在送鲲离开后化身为海棠树拯救族人。做出这样的抉择是因为椿看到自己的行为引发天灾后给族人带来了生命之忧,意识到自己不能再一意孤行。椿的这种抉择是成长的表现,是个人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责任意识的苏醒并不是对自由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更加理性的自由,是一种愿意为自由付出所有的无畏精神。电影通过这样的角色成长渲染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充满了无畏的浪漫气息。

(三)天人合一、知恩图报的命运轮回

中国自古信奉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电影《大鱼海棠》就多次表达了对这种浪漫思想的赞同。鲲在还是人类的时候常在身上涂满鱼食在海中与大鱼嬉戏,鱼群游动如笔势起承转合,在清澈透明的海水中与鲲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和谐画面。镜头视角也多次从海底仰望海平面,天海一色无法分离,在海水中嬉戏的鲲如同鱼飞翔在天空中,呼应了其死后化为大鱼的命运。自然界本是循环往复的世界,生命的更替看似寻常却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色彩。此外,从人物抉择出发,鲲在还是人类的时候选择冒险救椿,却因此葬身大海,而椿主动选择报恩,这一决定也完全改变了其个人甚至家族的命运。生命走向的环环相扣让人不禁感慨命运无常,相似的命运戏码总在上演,不变的是对内心选择的遵从。

二、构图配乐渲染动静交融之美

电影是画面和声音的艺术,《大鱼海棠》力求充分展现出电影的这种艺术性,画面唯美、配乐壮阔细腻,同时又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追求动静结合的美感,彼此相辅相成,成为电影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的良好载体。

(一)中国式的画面构图和配色

画面构图方面,《大鱼海棠》比较倾向于中国画式的留白构图和水墨画式的写意表达方式,许多剧情背景本身就是一幅绝美丹青,为电影增色不少。比如椿和湫去找嫘祖借马,嫘祖正在织布,将织就的七彩布匹随手一挥入海,将海染成七彩星空般的颜色,椿和湫乘小舟漂浮于海面,如同游荡在浩瀚宇宙中,美丽的广阔世界你我渺小如蝼蚁,这也正是中国画中一直乐于表现的认知境界。电影中还有一个镜头切换得非常巧妙,椿去找爷爷,为爷爷束发的小鸟将头发散落在地如江河状,而画面接着转接江河山川,江河形状一如上个镜头中散落的白发。这种对形似的细致观察和表达既有趣又充满意韵——中国文化中,往往秉持时间如流水一去不返的观念,而电影中爷爷的白发也是时间流逝的结果,白发和流水不仅形似亦神似,都表达了一种对时间逝去的无可奈何之感。此外电影中还有一个画面,画面中椿乘着神婆的小舟漂浮在雾气腾腾的海面,弯月如勾,云气翻涌,星空闪烁,岸上的土楼渐渐远去,像极了水墨画中背井离乡的场景,而旁白中椿此时心里也认为她的命运就此改变,搭配这样的画面瞬间一种命如浮萍的孤独感溢屏而出。除此之外,这部电影中还有不少水墨画的背景,飘渺的云雾、若隐若现的山川、苍白的天空都配合剧情表达了一种悲壮的唯美之感。

配色方面,《大鱼海棠》也比较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整部电影的基色是黑色、藏青和棕色,即使象征冲动、奔放的红色也是暗了一个色调的正红色,比较柔和,没有太过跳跃。这样的色彩搭配正符合中国画中对唯美这一感官体验的描绘习惯。加之电影中有不少古建筑,建筑的颜色也都和其环境特色相一致。比如族人所住的土楼是青黑色,有一种古旧、沉闷的气息;而椿的房间是满满的红色调,比较符合椿自由、大胆的性格;神婆的住所也是红色调,充斥着一种冒险、冲动的气息。这样的色彩暗语隐晦且灵活,充满中国式的表达特色。

(二)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配乐

《大鱼海棠》的背景音乐由日本著名音乐人吉田洁潜心创作,配乐很好地把握了中国风音乐的恢弘大气,配合剧情时而灵动时而激荡,用管弦乐队演奏了一曲极具东方特色的神秘之歌。而该片中的原创歌曲也充满浓浓的中国风,将细腻、典雅的歌词配以流行曲风,用现代的音乐手法表现中国传统诗词的意境之美。角色曲《湫兮如风》创意源自宋玉的《高唐赋》,歌手徐佳莹吟唱式的演唱方法完美演绎了歌曲所想表达的凄凉之感,非常符合影片中湫这一角色的命运;歌词“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如月之恒”则取自《诗经·绸缪》,表现了角色湫对椿深情的爱意。此外,印象曲《大鱼》从伴奏到曲调都力求贴合中国风歌曲荡气回肠、细腻婉转的风格,演唱者周深更是用其独特的空灵嗓音表现出在苍茫大海中的孤独和哀伤,与该片剧情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三、中国元素装点传统风格之美

除了前文中提到了画面和音乐的“中国风”,《大鱼海棠》还在人物和“道具”设计中植入了很多中国特色的元素,这些元素成为该片最好的风格点缀,为《大鱼海棠》打下了中国传统风格的烙印。

(一)玄幻色彩凸显东方神秘感

《大鱼海棠》的故事灵感源自导演的梦境和庄子的《逍遥游》,片中有不少小角色,这些人物的外形设计都非常富有想象力,同时充满了玄幻色彩,打造了不少极具东方神秘感的有趣画面。比如成人礼的片段中,红色鞭炮下的围观众人是牛头马面的怪异角色,高喊成人礼开始了的人物是个红面独角的小妖,击鼓送行的队伍带着奇异面具,给椿送汤的是个尖耳朵小妖,这样的怪异小人物给电影添彩不少,丰富了电影的人物环境。再比如椿去月升楼找神婆,月升楼大门上是一个看门的猪头,夜晚椿到时它还在打瞌睡,椿摇动手中的信物将其唤醒,大门才缓缓开启。而剧中两大配角“神婆”和“鼠婆”的外形设计也颇具中国传统色彩,神婆鱼头人身,独眼,穿着官服,留着长长的红指甲,女性角色却被赋予了男性的声音,言行举止非常符合中国古代官员的做派,而且神婆的“办公场所”也是古代官员的大堂,配有案几、回避字样的木牌,一个性格怪异且“有故事”的官员形象瞬间生动起来,不禁让人对她的人物命运、剧情人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鼠婆则被设计成了中国传统的媒婆和神婆的形象,白面红颊,头戴红花,红衣绿裤,门牙外露,这样的装束是正常的客家服装,而妆容则借鉴了中国传统戏剧“傩戏”,诡异的造型正符合鼠婆阴暗、狡黠的性格。此外,山路上长着翅膀、有着猪叫声的小妖,撑船来接椿的戴着斗笠挑着灯的独眼妖怪,为神婆抬轿的猫,花盆上会动的脸,两只头的蛇,这些生动、神奇的角色都有效烘托了该片的神秘感,引领观众走进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二)民俗文化彰显传统底蕴

除了天马行空的想想,《大鱼海棠》中还加入了很多民俗文化,影片中的一些物品和风俗习惯很多都直接取自我国的民间风俗。比如影片中用来召唤出神婆摆渡小船的信物是我国最早的声音玩具——陶响球,空壳中装入沙粒或者弹子,摇晃即有声音;片中人们的历法用的还是我国的农历,神婆问椿鲲的死期,椿回答的是“谷雨的前两天,四月十八”;影片中的建筑门口都贴有对联,并且根据居住者的特点撰写不同的对联内容;带着银项圈的鲲瞬间让人们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此外,影片中人们放的河灯,成人礼围观小孩手中的糖葫芦,给椿送行时准备的粽子,灯会上的烟火、彩灯,甚至我国的“麻将”,都让人感觉无比熟悉,也让人感叹中国传统的源远流长。

四、人物性格彰显人性之光

《大鱼海棠》以椿、湫两人的爱情为主线,通过一个唯美的故事传递着人性之光,闪烁着人性之美。在影片中每个角色的性格各异,湫、椿、鲲、椿的爷爷、灵婆等人的形象都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在生命追求的过程中充斥着人性、从不同的方面彰显出人性之光。各个人物角色在“自我”和“自我实现”上阐述了“什么是人性”的问题,让人们深度思考着人生使命、价值和意义。

(一)爱——来自生命的力量

《大鱼海棠》讲的是椿、湫两人通过自己的爱情,从而自我实现的故事。他们在追求真我的过程中,充满着爱,而他们所爱的人就是他们生命的全部,爱,成为他们生命的力量。《大鱼海棠》的男主角湫,一个为了椿将自己的悲伤隐藏起来,无私为椿付出所有的痴情男子,由奶奶抚养长大的湫,天不怕地不怕,但是这一个看似不会悲伤的角色,内心深处却时刻挂念着椿,害怕她受苦,最终为了挽回椿的寿命,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一直把椿埋藏在心底,他们之间的美好回忆也被湫珍藏在心底,不忍忘却。电影中的女主角椿,性格坚强,本性善良,椿出于报答鲲,而用自己一半的性命换取鲲的灵魂,将其抚养长大,送回人间。在这过程中,椿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着对鲲的爱。椿深深地爱着鲲,爱情使其勇敢地追寻自我,去实现对爱的承诺。不管是湫对椿的爱,还是椿对鲲的爱,他们的都是无私的,伟大的,为了爱的对方,不惜舍弃生命。在《大鱼海棠》影片中,观众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在故事中,除了男女之情,还有来自父母亲情的爱。对于女主椿,有来自祖辈那开明又深沉的爱,也有来自母亲那血肉相融的永远牵挂。椿的父母十分忙碌,陪伴椿的只有爷爷,当爷爷发现椿所做的事情非常危险时,并没有责备他心爱的孙女,而是选择了支持,椿的爷爷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湫的性命,并化作一颗海棠树,继续守候,保护着一家人,在危难来临的时候,已是海棠树的爷爷再次救了椿。椿的母亲——凤,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力量。凤爱唠叨、强势,却在生活的点滴上关心着女儿,怕她吃不饱而一直塞粽子,担心她被人类给伤害,不厌其烦地叮嘱着椿:“一定要小心人类,离得越远越好,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母爱总是不擅表达,却又让我们感受到力量。一句“回来就好,妈给你做好吃的”,胜过千言万语,表达出母亲对从人间回来的椿担心、挂念、喜悦之情。在影片中展示出来的亲情的爱,虽没有爱情那么轰轰烈烈,却扣人心弦,让人啜泣。

(二)本真性——勇敢追求自我

《大鱼海棠》可以看做是一部讲述椿自我实现的故事,通过人性(阴性)与神性(阳性)对立一面,阐述着人性天生具有追求和向往。“每个人都一样,吃饭、睡觉、喝水、在集体中,我们都是一样的面目,一样的动作,一样溶解在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身份,最后泯然众人……”这是在电影开始,年老的椿所说一段话。椿,勇敢地追求自我,通过她的故事,反映着“本真性”的光芒。故事中,椿表面上是为了爱情,为了鲲而放弃了族人的生命,置责任于不顾,实际上,椿是在追去自己的内心,不顾舆论的压力,坚守着内心的善良。“勇敢地坚持椿自己”,颂扬了“本真性”的现代伦理,追求自主的独立人格,理性承担家庭社会责任。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剧照

结语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创作过程历时12年,历经多次搁浅,凝聚了创作者的深切寄托,影片在表达剧本原本的精神诉求的同时,也蒙上了一层逐梦的浪漫色彩。可以说,该片导演的创制过程和电影中椿的逐梦之旅达到了高度共鸣。总体来说,《大鱼海棠》燃起了国人对中国动画电影的信心和热情,其所展现出的美学韵味值得影评人分析和借鉴,是对“中国风美学”的完美阐释。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大鱼海棠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大鱼海棠》: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及美学风格
《大鱼海棠》在日本获赞(观察)
《大鱼海棠》的误解和正解
《大鱼海棠》,神作掉进“深坑”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