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海行动》的格雷马斯谱系与影像符码建构

2018-04-20

电影评介 2018年24期
关键词:红海行动维亚红海

2018年6月11日,习近平主席视察北部战区海军,强调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锻造海上精兵劲旅,从而以军强国。4月13日,电影创作调研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用当代中国的影像和故事表现崇高价值、国家万象。因此,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环节,在体现新时代国家军人形象、新时代国家形象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格雷马斯叙事法下的大国形象构建

格雷马斯将文本分析分成两个层次,即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影片中的人物行为模式,格雷马斯在总结了俄国普洛普总结出的31种“功能”的基础上,把行动模态划分为: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和得到奖赏,从而建立了叙事语法。而深层结构,则是格雷马斯在引用其“符号学矩阵”后,通过角色关系和符号意指来分析电影人物关系,可以使得电影的关系线清晰的呈现出来,从而指向电影更深层次的涵义。

《红海行动》是2018年2月份上映的一部现代化海军题材影片。该片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经过层层阻难,最终解救被困华侨、阻止恐怖分子得到黄饼的故事。为方便分析,现将电影分为几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索马里海盗劫中国商船,蛟龙队英勇出击解救人质;

第二部分:伊维亚共和国政变,蛟龙队执行撤侨任务并成功营救侨民;

第三部分:战事升级,恐怖分子挟持中国人质,蛟龙队再次出击救出人质,却遭恐怖分子先人一步拿走黄饼;

第四部分:蛟龙队成功夺得黄饼阻止恐怖分子的惊天阴谋。

在格雷马斯表层结构的四个阶段当中,“实现目标”阶段是叙事的核心,所对应的是影片的第三部分。蛟龙队伤亡惨重,以极大牺牲最终成功解救被挟持的中国人质。这一空间上的转移(交战城区解救被困侨民到恐怖分子老窝解救被挟持认知)构成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变换,实现的目标则是成功对人质生命的解救。相对于只是被困在交战区的解救被困华侨任务,解救针对中国军方故意挟持中国人质的恐怖分子危险更大。如果用符号表示,可以写成:F(S)[(S∨O)→(S∧O)],S代表蛟龙队,O代表危机升级。而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施动者,这里的施动者也是蛟龙队。

但是,只有施动者还不够,还要有一个实现目标的推动者,也就是什么使蛟龙队产生了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想法,这样,影片就需要一个“产生欲望”阶段。即电影的第二部分。强势的中国军队破开层层包围成功解救被困侨民,同时答应保护代理总统的家人,这一行为激怒了引发内战的恐怖分子,从而以挟持中国人质为报复、警告中国军方。为了影片的展开,导演又设置了伊维亚政府方无法为蛟龙队提供武力支持,只能靠蛟龙队自己来营救人质这一种不平衡的局面。因此,便有了蛟龙队独自营救人质的第三部分。同时,为了营救人质这一目标的实现,蛟龙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这种能力往往来自于外界的帮助,即所谓的辅助者。在影片中,记者夏楠的随行营救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夏楠通晓阿拉伯语,正是她的女性身份和语言能力,使得蛟龙队获得了被恐怖分子留下做饭的伊维亚妇女们的协助,从而制定了作战计划,成功解救人质。然而,成功解救人质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电影的终点,导演在这部戏中为了更加深层次的内涵表达,通常会以一个物件作为最后“得到奖赏”这一阶段的线索。在解救人质的时候,记者夏楠注意到黄饼的丢失,从而开启了影片最后一个阶段的叙事。最后第四部分,蛟龙队突袭恐怖分子的交易,成功获取黄饼,从而阻止了恐怖分子对是制造“脏弹”黄饼的窃取,成功阻止了恐怖分子的惊天阴谋。

图1 《红海行动》符号矩阵图

在格雷马斯深层结构的角色关系矩阵(图1)中,我们可以得到这几个信息。蛟龙队和恐怖分子是电影中的第一矛盾关系。而记者夏楠和要抢黄饼的恐怖分子、叛军也是矛盾关系。从角色关系上看,蛟龙队是中国的代表,在影片中着重被刻画了其英勇、无私的善良品质。而恐怖分子则因中国军人破坏了他们的计划挟持了中国人质,威胁中国退出。在这里,影片中恐怖分子是自私、偏执的代表。从矩阵模型中可知,蛟龙队和恐怖分子的关系线是重要的冲突关系线,所以影片中大部分的戏剧矛盾都来自于两者的对立关系。不仅如此,两者之间还藏着更深的隐喻:恐怖分子是掀起伊维亚内战、破坏和平的象征,而蛟龙队代表的中国军方则是维护和平、舍己救人的象征。最终,蛟龙队获得胜利夺得黄饼,这代表着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更代表着中国作为联合国理事国之一,没有只顾自己国民的安危,在紧急时刻兼顾天下安危而有所行动的大国形象。

二、视听语言下的军人形象构建

视听语言作为电影中的眼睛和耳朵,对于观众的观影感受和观影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最直观的影视表现手段,视听语言无疑是影片中军人形象构建的基本。

(一)蒙太奇

蒙太奇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的苏联,由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众多学者提出,是影视作品中镜头剪辑的重要手法。蒙太奇的出现与运用使得电影有个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在引导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影《红海行动》中,为了解救被困在伊维亚的中国侨民,由蛟龙队队长杨锐带领的海军小队在解救途中遭到反叛军的突袭,迫击炮弹落下之地,死伤无数。炮弹出击—坠地爆炸—突击队员反应动作,三者不同时刻的不同剪辑,不仅仅以快节奏的画面感使观众置身其中,同时还反映出我国军人的素质之高。面对突如其来的迫击炮大面积突袭,杨锐指挥得当,临危不惧,将一场危机化险为夷。高难度的反应动作与演员镇定的面部表情剪辑在一起,让人在欣赏到中国海军的稳重素质的同时,还侧面展露出中国军人的独特自信。不仅如此,在《红海行动》这部影片的最后,当蛟龙队解救人质深陷恐怖分子老窝被围攻时,制高点狙击手的相互较量与场下掩护人质撤退的场面相互接应,忽而间恐怖分子围攻进了大楼快要包抄楼内的石头、佟莉等,忽而间镜头一转,巷子内负责信号的庄羽拼死保护了人质,忽而画面切到杨锐带着夏楠突击包围圈。随着不同镜头的切换,在激烈的作战下,观众的心也一次次被揪了起来。最终,突击小队突围,人质解救成功,为中国军人优秀的形象构建又添了神来一笔。

(二)色彩观

歌德认为,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引发出色感等问题。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感,但是人类共有的生理机制和类似的外部刺激,使得色彩在心理上的作用也是大同小异。

电影《红海行动》中,海军的训练服是蓝色,象征蓝色的天空,更隐喻自由。中国海军,作为保护祖国领海安全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海域力量的体现,更是国家对借助强大自身力量通向无压迫、无殖民、自由的美好愿想。而在执行最终任务时,身为祖国的王牌兵种,蛟龙突击队为了拿回黄饼资料,穿的是土色的作战服。土色代表严肃,是大地色,更是生死的隐喻。蛟龙突击队执行的任务是严肃的,是不容一丁点儿错误的,而其执行的任务更是考验生命的,是面对生死的决绝与淡然——能够完全活动的如今只剩下四个人,要去在反叛军和恐怖分子中将黄饼资料抢走难于登天。与平日紧张却安全的训练有所不同,真正作战面对国际恐怖分子是命与命的较量。从蓝色到土色的军装转变,转变的是心态,不变的是中国军人一丝不苟、认真执行作战命令、热血、勇于担当的男子汉气概。不同颜色的军装里,套的却都是一类人——敢打敢拼、敢冲敢闯的中国军人;是有担当、有气节,宁死不屈的中国军人。

三、影视符码下的国家形象构建

艾柯“十大代码”是电影符号学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在电影符号学研究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艾柯的理论主要侧重于电影语言的研究,在其理论中,电影语言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语言并无两样,以研究和解读电影表面的符号信息来映射深层次内容。

(一)国旗,肖似化代码。

电影《红海行动》中,最初到伊维亚撤侨时,看见中国的军舰,在伊国人纷纷摇着国旗表达自己的喜悦。在这里,人们手中的国旗不仅仅是中国的象征,更是中国人身份的象征。代表着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遇到危险,一定会有插着中国国旗的军舰带你回家。而在影片的最后,获得最终胜利的中国海军战舰返回祖国,船上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强国形象随即而出。

(二)太阳,修辞性代码。

太阳是光明的代表,象征着希望和力量。电影《红海行动》在沙漠战中,经历过沙尘暴的坦克全部损毁,不顾风沙坚持消灭敌人的徐宏和杨锐在最后将追逐的恐怖分子消灭,也迎来了沙尘暴后的大阳天。那太阳,正是冉冉升起的新中国,它用行动告诉观众,哪怕经历过黑暗、经历过惨痛的战争洗礼,硝烟过后,只要太阳会升起,中国就一定会崛起。这个时候,中国崛起、强大的国家形象得以构建。红日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新生,而这正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做的——富强。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国,站起来了。

(三)人声,声调代码。

声音作为影片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达信息、构建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电影《红海行动》中,当收到解救被困城市巷头华侨的任务后,蛟龙队队长杨锐带头击退了反动力量,成功解救领事馆华侨后,说“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简短的一句话,让人体会到国家的温暖与强大。影片第三部分,恐怖分子挟持中国人质威胁中国退出时,中国海军的舰长说:“用这次行动告诉他们,中国人,一个人都不能伤害!”铿锵有力的话语说出的不仅仅是对人质解救的信心,更是对国家力量的绝对自信。最后,在影片结束后,载着中国侨胞与伊维亚难民的中国军舰返航,八个大字跃入眼前:“勇者无畏,强者无敌。”一句话在表明中国强大实力的同时,更是以影片中军舰对伊维亚国民的解救与接济,侧面反映出在“一带一路”这条互惠道路上,中国的“朋友圈”在持续壮大。由此,中国强大、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以最终构建。

结语

纵观全片,《红海行动》通过展示我国军队的军事力量和军人的强大素养,以现代化的军事武装和蛟龙突击队的英勇气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国之姿。作为我国2018年上映的“红色电影”,其在电影文本构建、影视叙事、画面呈现等方面都较之前的影片有所提升。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国家形象正需要通过像《红海行动》这样的影视作品来向全世界展现。

猜你喜欢

红海行动维亚红海
春天的小船
向图维亚开枪
炙热的红海
nevi 加维亚山口的雪
《红海行动》大年初一登陆全国院线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