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小息肉的临床研究

2018-04-17刘元东

当代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氩气病症息肉

刘元东

(上饶县人民医院内科,江西 上饶 334100)

在胃肠道增生性病症中胃肠道息肉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如果临床不能对此病症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引发癌变发生。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内镜技术现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用于[1-2]。有研究报道显示[3],内镜下技术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主要手段。其操作技术也较为多样化,不同的操作技术所得到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包括:激光、微波和电凝切除等。氩离子凝固术可简称为APC,它属于新型非接触内镜下操作技术,该技术主要是经电离氩气形成氩离子,然后传导高频电流直至靶组织从而形成热效应,其临床疗效良好。为进一步探究对胃肠道小息肉实施内镜下氩气离子凝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出如下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到本院就诊的患有胃肠道息肉6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所有被选对象经活检病理学和内镜检查均已确诊,共计86个息肉。在被选患者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4.6±3.4)岁;13例腺瘤样息肉,53例炎性增生性息肉。其中,有25枚为有蒂息肉,0.4~2.6 cm为息肉直径;息肉部位:17枚结肠,8枚胃体和胃窦。61枚为扁平和广基息肉,0.4~2.6 cm为息肉直径;息肉部位:20枚结肠,27枚胃,9枚十二指肠球部,5枚食管。

1.2 方法 仪器设备:本研究所应用的氩气高频电刀为医疗专用器械,由德国ERBE公司提供,其型号为V00200D+APC2型。APC装置的组成包括:一根远端陶瓷关口内装钨丝电极的可屈式纤维管、探头和氩气源以及高频电能发生器。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应用的内镜是日本富士能公司提供的2200型胃肠镜。

调试设备和手术实施前相应准备工作:在内镜下,所有被选患者都需要取活动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待息肉被证实后,对内镜下APC予以择期进行。胃镜常规检查方法和手术实施前相关准备工作大致相符。指导患者行胃肠镜操作体位,将氩气钢瓶和APC设备正确连接,同时还要把专用屏蔽地线连接妥善,把氩气钢瓶阀门打开,每分钟2升为氩气流量,A60是标准电凝指数,40~60 W为功率设定。在实施前对氩气刀效果进行常规调试。

手术实施期间:①结合圈套器及APC将有蒂息肉切除。如果息肉圈套器过大很难向蒂部套入,则需要先进行氩气高频电刀凝固让病灶缩小,这样可方便圈套操作。待圈套术完毕后,如果蒂部因电凝不佳而发生出血或者长时间蒂留置,则需要对残余蒂部予以高频电凝刀进行凝固,这样能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②对扁平息肉和广基息肉予以内镜下APC治疗,将肠镜或者胃镜送至病变位置,并对患者的病灶情况予以观察,把氩离子凝固导管插入内镜钳道内,在病灶上方0.3~0.5 cm位置处将内镜头端伸出,1~3 s/次。根据病灶质地、部位和大小决定凝固次数,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都会经内镜下对整个病灶情况予以观察,直至其被灼除。病灶表面在治疗结束后会出现泛黄、泛白甚至黝黑颜色,在初始阶段周围黏膜会出现肿胀现象,从而易导致塌陷及固缩现象发生。在操作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腔内烟雾与气体及时抽吸,这样能有效防止胃肠胀气和手术视野受影响等现象发生。

术后处置:对病灶情况予以仔细查看保证处理干净,同时还要查看是否有其他异常、气肿及局部黏膜肿胀情况发生,若确保无异常抽气现象后,那么医护人员可将内镜退出。待手术完毕后,医护人员需嘱咐患者禁饮禁食6~8 h,实施胃手术后可口服胃黏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告诫患者禁止食用带有刺激性和粗糙类食物,不能运动过激。待治疗1~3个月后,叮嘱患者实施内镜复查,对是否伴有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还要对息肉消失情况实施观察。

2 结果

2.1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 在本研究患有胃肠道息肉66例患者中,共有息肉86枚。其中,有53枚息肉直径未超过1 cm,经予以30 d的内镜下APC治疗后,通过复查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已基本消除,其治愈率达到100%。有19枚直径不低于1 cm广基息肉,通过予以一次APC治疗后,有15枚在30天后的复查中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已基本消失;其余4枚因息肉较大医护人员需要进行APC治疗2~3次,待3个月后对其复查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已基本消除。有14枚有蒂息肉,通过对其实施APC配合内镜下圈套治疗,经3个月后复查发现,病灶位置已基本长平,而且不存在复发现象。

2.2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本研究6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出现中度和轻度腹痛现象有18例,能够忍受,不需要服用任何解痉药物或者止痛药物,患者的临床病症会在术后1~2 d内自动消失。出现中度或者轻度腹胀现象有11例,患者的临床病症会在术后1~2 d内自动消失。出现上腹部及胸骨后烧灼感现象有8例,通过指导患者以口服的方式服用胃黏膜抑制剂或者保护剂后,其临床病症采得到改善。未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胃肠道息肉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如果临床不能对该病症予以重视,则会导致癌变现象发生,因此,一旦行内镜检查发现后需立即将其摘除。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多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治疗,但因高费用和治疗创伤大等问题,以及术后易发生并发症与禁忌证,如出血,术后感染,穿孔等,患者难以接受[4-5]。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内镜治疗方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由于此技术具有并发症少和较小的手术创伤等特点,现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6]。通过实施内镜检查发现,治疗息肉的方法较多,其中包括:微波烧灼、激光烧灼及高频点圈套电凝切除等。由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因此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是各不相同。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对胃肠道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氩气离子凝固术治疗,不急能使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而且还能避免病变情况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息肉样隆起或者胃肠道偏平及广基息肉实施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且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现象发生,是临床治疗的首选,值得应用推广。

[1] 吴伟民,张莉,聂军,等.内镜下氩气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小息肉的体会[J].贵州医药,2015,39(6):540-542.

[2] 李丽,郭庆刚.氩气离子凝固术与高频电刀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93-95.

[3] 吴桂云,钟学军,许刚,等.内镜下治疗飞行员消化道息肉的临床观察[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2):136-138.

[4] 陈步吉,游旭东,邵经浩,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症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11):96-97.

[5] 王盛根,杨春,常春霞,等.结肠镜反转下氩离子凝固术接触式治疗超低位直肠息肉的临床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3):83-87.

[6] 林羡屏,周旋光,陈清荣.氩气刀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安全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12):721-723.

猜你喜欢

氩气病症息肉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基于光谱识别的LF氩气底吹自适应控制设计
示范快堆主容器内氩气空间数值模拟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企业车间氩气泄漏模拟
青春期病症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