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警方略探析

2018-04-14刘良军熊传忠

警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警队公安民警公安

刘良军,熊传忠

(1.中共荆门市委党校;湖北 荆门 448000;2.荆门市人民警察学校,湖北 荆门 448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部署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无疑,作为党直接领导、掌握的一支特殊纪律部队,广大公安民警也必须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时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1]这“四句话、十六字”的总要求,简明扼要、立意高远,如领航灯塔、照亮前路,又似旗帜标杆、指引航向,成为新时代建警治警的基本方略、立警从警的初心和使命。“打铁必须自身硬”,就各级警队而言,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就是要以“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为指引,充分认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警的重大现实意义,将总要求知行合一,在“政治强警”上下更大气力、花更大功夫,推动全面从严治警总要求在警队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警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警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高度,立足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长期执政的党情国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尤其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对此,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引领时代发展,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公安民警作为党执政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务必顺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潮流,“不待扬鞭自奋蹄”自觉主动地投身于全面从严治警,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二)全面从严治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任务。对此作为法定的执法者,公安民警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正司法、带头守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信仰者、忠实的实践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警队身处人民群众之中,每天与身份各异的群众打交道,如果不从严要求自己,不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调处纠纷、化解矛盾,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信守与信仰。因此,只有全面从严治警,让广大民警“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同时办事依法、遇事找法,使法治成为日常工作生活基本方式,才能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基层基础。

(三)全面从严治警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表明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了多元、多样、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公安民警“为警一任,造福一方”,就要立足供给侧,不断改良改进服务人民群众的内容、途径、方式方法,确保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之果。而通过全面从严治警,将“服务人民”的总要求深植内心、化为实践,不断瞄准民声所议、民心所向、民意所盼作文章,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新时代公安民警的新担当、新作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公安民警唯有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时时反躬自省、自我净化,从严要求、见贤思齐,才能持之以恒地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四)全面从严治警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必然

毋庸置疑,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阶层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表现在基层社会,就是社会矛盾一触即发,人际冲突此起彼伏,由此导致的违法犯罪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极端行为等,也是高发频发多发,要求公安民警时刻绷紧预防打击惩治之弦,做到抓“大”不放“小”,既重拳出击,侦办大案要案,坚决不让极恶分子逃之夭夭,又防微杜渐,注重细节小事,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因此,“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全面从严治警的目标取向之一,就是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增强、提升适应新时代,把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诸多能力和本领,做到应对自如、游刃有余。一言以蔽之,捍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天职,也是彰显自身存在价值的基石,只能通过全面从严治警,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五)全面从严治警是优化警队作风形象,切实提升警队社会声誉和公信力的应时之举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得不承认,公安民警生活于社会群体之中,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也会对其心理、思维,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错误引导、消极渗透和负面影响。事实也是如此,警队并非一方净土,近年来也不时有“害群之马”涌现,或是向群众吃拿卡要,或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或是徇私枉法、以权代法。同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也常常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全面从严治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具有客观必然性,要求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切实压紧压实,进一步激发制度的刚性约束,做到制度面前一视同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绝不随意、任意、肆意。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只有全面从严治警,才能迎来民警清正、警队清廉、警风清明的良好公安政治生态。

二、以“知行合一”践行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警总要求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再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警的总要求,越发感觉到总要求既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从严治警的经验总结,更是新时代开创全面从严治警新局面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尤其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4]总要求对于公安民警在新时代勇于担当、勤于作为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激励鞭策的作用,要求公安民警将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彰显新时代“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本质本色和不变的价值追求。

(一)总要求立足人民公安的角色定位,明确人民公安的政治属性,以不容置疑的决然态度回答了公安民警的“立警”立场,要求广大公安民警永远对党忠诚

恰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新修订出台的党章修正案与宪法修正案,都一致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若不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是“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和客观事实,决定了公安民警必须对党忠诚,将对党忠诚视作安身立命的生命线、干事创业的基准线。如果说立党为公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秘诀,立警为党、对党忠诚,则是公安民警彰显价值、行稳致远的不二法宝和永恒信念。对党忠诚,要求公安民警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党忠诚,要求公安民警永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核心、自发爱戴核心、誓死捍卫核心、一生紧随核心;对党忠诚,要求公安民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高认识、促进改革,增强本领、推动工作。唯有对党忠诚,公安民警才能深悟“我是谁”,矢志做党的忠诚卫士。

(二)总要求立足人民公安的职责定位,明确人民公安的服务对象,以不假思索的果敢态度回答了公安民警的“从警”初心,要求广大公安民警真诚服务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由此,“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从警原则绝非轻描淡写,更非闭门造车,实在是人民公安的固有属性、存在价值和终极奋斗目标。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公安民警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更加注重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填洼地,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可持续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服务人民,要确保社会稳定安宁、和谐有序,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平安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也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广大公安民警使命在身、责无旁贷。要进一步织紧、织密、织细社会平安的防护网,让人民群众“高高兴兴出门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违法犯罪一律惩治、大案小案一起法办、便民为民一同谋划。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公安民警考量着群众的考量,忧虑着群众的忧虑,牵挂着群众的牵挂,才能事无巨细、无微不至,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新时代生活的幸福美好。

(三)总要求立足人民公安的功能定位,明确人民公安的执法要求,以不讲条件的严肃态度回答了公安民警的“执警”法则,要求广大公安民警始终执法公正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古往今来的史实无不表明,厉行法治首先要求执法者“打铁必须自身硬”,带头尊法、信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会并善于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正确处理矛盾、化解纠纷、解决问题。“严格”,要求公安民警执法办案过程中时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始终牢记一切的一切都务必于法有据,绝不乱用自由裁量权,随意侵犯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规范”,要求公安民警执法办案过程中坚持标准化、精细化、精确化、一体化原则,无论大事小事,公众场合抑或私人场所,都必须按章办事、依法行事,确保执法对象心服口服,无争议无异议;“公正”,要求公安民警处理任何事情都“一碗水端平”,做到立场中立、客观公允、不偏不倚,无论面向谁都不带私心、不徇私情、不谋私利,自始至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执法办案过程中看得见公平正义;“文明”,要求公安民警顺应现代法治理念,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执法办案中既符合法治要求、法治精神,又体现人民公安的良好道德素养和现代文明素质。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还在于善治。唯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公安民警才能惩恶扬善,取信于民,才能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四)总要求立足人民公安的形象定位,明确人民公安的纪律要求,以毫不含糊的鲜明态度回答了公安民警的“做警”原则,要求广大公安民警坚决纪律严明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公安民警本身就是一支特殊的纪律部队,纪律严明是确保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制约因素。不仅如此,公安民警在普通群众眼里,就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纪律松懈、组织松散、行为松弛,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因此,重视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应该贯穿公安民警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与各个方面,使纪律始终成为规范和约束公安民警一言一行的“紧箍咒”“高压线”。一方面,纪律严明要求公安民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习惯于行动之前先问纪律,是否超越、突破、违犯相关纪律。尤其党的领导中第一位的是政治领导,要求公安民警更加注重遵守政治纪律,永做“政治的明白人”。另一方面,纪律严明要求公安民警勤于修身、自我锤炼,习惯于在受约束和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通过“吾日三省吾身”,自觉对照纪律进行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

概而言之,“四句话、十六字”的总要求,对党忠诚是公安民警的立身之本,服务人民是公安民警的价值之基,执法公正是公安民警的成事之要,纪律严明是公安民警的行事之道。广大公安民警将总要求铭记于心,并躬行之、力践之,就能让人们看到新时代人民公安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才能不负党和人民新时代对于人民公安的新嘱托、新盼望、新期待。

三、以“政治强警”为引领开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警新局面

“莫道春来早,乘风远济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面向新时代,我们党不仅要政治过硬,也得本领高强。[5]本领高强是一个方面,政治过硬却是基础和前提,要求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政治建设,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加强政治建设。实践一再表明,唯有政治过硬,才能为本领高强提供内生动力;本领高强,则是政治过硬的外在呈现。

(一)政治过硬重在解决“总开关”问题,为新时代警队全面从严治警提供思想引领

诚然,时下在民警队伍中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承认思想建警、政治强警的重要性,只是一旦涉及到自身,便觉得马马虎虎,能够勉强过关就行。这种情况的出现,由如下原因造成:一是,少数公安机关经常将政治强警置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骨子里持应付、对付的“鸵鸟”心态;二是,一些民警培训机构如人民警察院校、民警培训中心等,往往在承担培训任务时,过多地设置业务技能课程,而忽视了应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党性修养提升等课程;三是,不少民警觉得政治强警“只须过得去,无须过得硬”,从而不自觉地放松了对于政治理论的日常学习,等等。正是上述情况的存在,越发说明全面从严治警必须首先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以“政治强警”为引领,进而开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警新局面。

(二)讲政治是全面从严治警的基础和前提,为警队全面从严治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讲政治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人民公安这支特殊队伍一直以来的特色和优势,是确保“人民公安为人民”不变特质与本质属性的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撑。否则,不讲政治,不重视政治建设,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容易失去根基、丢掉魂魄。对此,越是时代向前发展,面临的形势越严峻复杂、任务越艰巨繁重,越需要高扬“政治强警”这面旗帜,确保公安民警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6]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将“政治强警”贯穿警队建设全过程,是公安民警对党忠诚的内在使然,有利于公安民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忠于核心、维护核心、拥戴核心、捍卫核心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党忠诚是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公安民警的立身之本、价值之基、成事之要。对党忠诚不是一句空话、大话、套话,归根结底取决于民警能否发自肺腑地认同党,愿意铁了心地跟党走。尤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同志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之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要求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由此,对党忠诚要求公安民警深化政治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永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做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作为义不容辞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四)将“政治强警”贯穿警队建设全过程,是公安民警为民服务的题中之义,有利于公安民警进一步认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进而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得民心者得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评判一个政权、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和风向标,直接决定了人心向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要求铭记初心、不忘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此,作为党执政的利器、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公安民警也须站在政治的高度,深刻体认“立警为党,执警为民”的深刻内涵,时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践一再表明,公安民警讲政治,把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仅能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还因为自觉置身群众,视自己为群众之一员,因而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与时俱进增强本领、提升能力。

(五)将“政治强警”贯穿警队建设全过程,是新时代人民公安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政治保证,有利于公安民警在新时代全面刷新形象,做到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作风清正、履职廉洁,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己不正,焉能正人?”某种程度上,在基层群众眼里,公安民警就是党和政府的化身,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因此公安民警日常的工作态度、执法水平、履职风貌和精神状态、作风优劣等,好比“温度计”“晴雨表”,能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观感,决定着党和政府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和信誉度。譬如公安民警执法公正,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公平正义,就能让人民群众更有信心,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又如公安民警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就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警带来的新变化,真正认同拥护党、认可、支持民警,愿意一起过、一块苦、一同干。而这正是民警讲政治的外溢效应,是政治强警引致的连锁反应。

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党所领导下的公安民警这支特殊队伍也必须讲政治,将政治建设摆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优先部署、优先安排、优先考核。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还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唯有各级公安机关与广大公安民警坚决摒弃肤浅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切实将政治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把“政治强警”贯穿警队建设全过程,才能最终实现公安民警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原则不松、政治道路不疑,始终成为党的忠诚卫士、人民的忠实公仆、社会平安的守护神与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猜你喜欢

警队公安民警公安
港警新开“招募中心”拉近警民距离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快闪演出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公安报道要有度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