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交通大学工程造价新专业建设成效分析

2018-04-04鲍学英王琳靳春玲

价值工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程造价

鲍学英 王琳 靳春玲

摘要: 以兰州交通大学工程造价新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专业定位,在此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教学促进科研等4个方面分析了兰州交通大学工程造价新专业建设的成效;最后分析了新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建设的重点。分析结果可以为同类学校工程造价新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Taking the new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 cost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the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was introduced. On this overnote,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new discipline of project cost i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is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achievement and teaching promotion research. Finally, the problems of new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focus of future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new discipline in the same kind of school project cost.

关键词: 工程造价;新专业;建设成效

Key words: project cost;new discipline;the results of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0-0207-03

1 兰州交通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于1991~1998年已开设工程造价专科专业,1999年结合住建部专业调整的要求,统一调整为工程管理专业。根据该校的办学优势和学生就业方向,该校的工程管理專业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大量的工程造价类课程,设置有专门的工程造价管理教研组,具有办学的历史积累和沉淀。2012年在工程造价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后,兰州交通大学成功申请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并于2013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毕业约60名学生,在校生约240人。同时2017年也正式通过了甘肃省教育厅组织的工程造价新专业审核。本文根据兰州交通大学工程造价新专业4年的建设情况,分析其中所取得的建设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于进一步促进工程造价新专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兰州交通大学工程造价新专业定位

根据兰州交通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历史沿革以及办学过程中积淀的文化底蕴,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确定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3 工程造价新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

2012年申报工程造价专业时,在充分调研、研讨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核心教学课程体系。2013年招生后,在满足住建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要求下,学院领导又多次组织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先后进行了3次优化,明确了每一门课的培养目标及核心内容,构建了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又能反映该校办学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由于该校的工程造价新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故课程体系强化了技术类课程的比重,并突出了大交通特色,开设了《交通土建结构》、《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交通工程概预算》等一定数量的特色课程。

课程设置立足教学全过程,在课程体系上不断调整、优化,通过协调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各方面的关系,加大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深度和专业知识的广度。同时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在兰州地区建立了多个长期稳定、条件良好的生产实习基地,包括建筑、铁路、公路多个专业方向。以兰州地铁在建工程项目为依托,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实习基地。依托这些实习基地,加强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生产实践环节的认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成效

学校及学院高度重视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在政策以及资金上给予工程造价专业重点扶持。经过4年多的建设,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成效如下:

4.1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4.1.1 师资结构

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术深造及学术交流,继2012年工程造价专业成功申请之后,先后有7名专业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含在读博士,工程造价专业共有11名博士,超过总人数的1/3。且在近3年有2名教师晋升为教授职称。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上向着良性健康方向发展,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师人数、结构及来源如表1所示。

4.1.2 教师素质及实践经验

土木工程学院通过教学、科研、工程实践以及攻读学位、学术交流、出国学习等途径,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兰州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其中1名教师取得“甘肃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2015年兰州交通大学教学竞赛一等奖,1名老师取得2015年兰州交通大学教学竞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工程造价专业多位教师在教学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教学荣誉称号,其中1名教师于2014年获得 “詹天佑基金会教书育人奖” 、“兰州交通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名教师于2016年获得“詹天佑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甘肃省技术标兵”、 “兰州交通大学教学新秀奖”等荣誉称号,2名教师于2016年获得“兰州交通大学教学优秀奖”荣誉称号。

另外,土木工程学院非常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大多数教师有过在基建、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锻炼或现场驻勤的经历,且有36人次取得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执业资格。

4.1.3 学术交流

同时学校及学院支持工程造价专业教师走出校门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近4年来先后有近20人次老师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例如选派1名老师于2013年去美国访学一年,选派1名老师于2015年到东南大学进修学习一年。并先后派多名专业课教师参加了“新版《公路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宣贯会,对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的新的编制办法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交流;参加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举办的“造价工程师教材审定及交流会”。深入了解了造价管理新的发展动向,且与相关专家进行了很好的探讨与交流;参加了广联达校园大赛暑期师资培训,对广联达算量、计价软件系统进行了学习。

4.2 教学改革

学校和学院制订有关教改政策及管理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支持教师承担教改研究项目,发表教改论文。近年来形成了浓厚的教学改革气氛,教改成果的应用与实践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4.2.1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研究式教学、模拟实训等多种有效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特别的教学细节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化解教学的难点;以真实的工程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目前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中,大量穿插了密切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执行情况如表2所示。有效的教学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工程管理能力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4.2.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配合学院教考分离改革的进程,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开展试题库建设,重点以量大面广的 “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两门课为先导,带动其他课程试题库建设,为 “教考分离”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成了 “交通计量与计价网络课程”、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网络课程”、“工程经济学网络课程”建设。近4年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主编出版教材多部,例如《铁路与公路工程概预算》、《公路工程概预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等教材充分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并且把最新版计价规范等内容全面反映在教材中,使得学生及时掌握了最新的规范、标准,快速实现了知识的更新。

4.2.3 教学手段改革

针对各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的需要,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口述清楚的知识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为保证多媒体教学质量和效果,学校还组织多媒体课件竞赛,工程造价专业的《土木工程施工》多媒体课件获得了学校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同时为了增加学生和老师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工程造价专业的《交通工程计量与计价》等3门课程率先尝试采用“雨课堂”“在线课程”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学习。

4.3 教学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近4年,工程造價专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发表了教改论文多篇,例如 “大土木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发展研究”发表在高等建筑教育期刊;“基于现代工程理念的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表在新课程研究期刊;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工程造价类课程体系建设”获得兰州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连续参加 “高等学校算量大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或者二等奖的好成绩,指导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参加的“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4.4 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承担科研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在工程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估、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西北地区绿色建筑节能经济分析、西北寒旱地区铁路绿色施工等方面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近4年来,承担了20多项政府及企业委托的纵横向研究课题, 2016年、2017年分别成功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1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及教材10余部。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承担的部分科研项目中吸收进了部分优秀的本科生参与。在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也有部分保研的本科生参与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 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建设的重点

5.1 存在的不足

5.1.1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学缘结构来看,本校毕业的教师人数较多,存在近亲繁殖的倾向。所以会出现有的课程和知识点大家都很强,但是有些课程和知识点大家都很弱的情况,甚至有些知识点是大家共同的盲点,在教学上不能很好地实现优势互补。

5.1.2 在工程造价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工程造价实验室。依托国家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置的实验室,是在学校的统一统筹下安排使用,在软件安装、学生上机等方面存在着效率低下的情况,需要独立的工程造价实验室来强化训练学生的工程计价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5.1.3 在教学成果方面存在的不足

教学成果多,但是缺少省部级及以上的高水平教学成果。需要认真总结并引导教师申报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扩大并提高本专业的社会知名度。

5.2 未来建设的重点

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造价工程师)”师资队伍建设[4][5];按照培养方案,争取编写一批适合该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教材;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该校工程造价专业办成省内影响力大,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基于建设重点是:

①追踪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②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的改革与现代化;

③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以及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人数,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④争取编写2~3本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规划教材,建设1~2门精品资源课程;

⑤尽快进行工程造價实验室建设;

⑥集成专业建设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成果;

⑦能够满足住建部“工程造价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评估各项指标要求,申请专业评估。

6 结束语

在全国的工程建设大潮中,如何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程造价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是每一个工程造价专业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专业建设中随时审视本专业建设的成效,总结经验并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对于工程造价新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山,鲍学英.大土木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6):24-27.

[2]王艳艳,陈起俊,黄伟典.基于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4):46-49.

[3]刘海芳.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3):15-19.

[4]陈德义,李军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执业资格制度和行业认证为导向[J].高等建筑教育,2011(6):40-42.

[5]郝鹏,李锦华,任志涛.能力素养提升的工程造价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2):36-40.

猜你喜欢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之旅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