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联盟提升地方产业竞争力研究

2018-04-04蒋庆来潘达陈享姿

价值工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蒋庆来 潘达 陈享姿

摘要:本文通过全面调研切实了解湖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做法与成效及存在问题,围绕“十三五”新时期湖南省产业发展需求,重新梳理了产业联盟发展定位,并结合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十大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布局形成了下一步推进产业联盟建设发展方向。最后,针对现阶段存在问题在政策层面給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actices and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in Hunan Province. Focusing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Hunan Province in the new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is paper reorganiz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alliance and combines Hunan Provincial "Thirteen F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nning and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en key development industries, the next step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lliance construction is formed. In the e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at the policy level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Key words: strategic allianc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0-0020-04

0 引言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作为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形态,已成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1]。近年来,湖南省按照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工作的有关部署,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全力推进产业联盟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1 湖南省产业联盟发展概况

湖南省试点培育了国家级产业联盟5家,省级33家,地市级超过30家。在省级以上38家产业联盟中属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联盟占总数的26.3%;属于长江经济带十大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联盟占总数的42.1%,主要分布在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从牵头单位性质来看,以企业主导的联盟共28家,占总数的73.6%,显示了企业在联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事业型科研院所/机构主导的联盟5家,占总数的13.2%;以高校等主体主导的联盟有5家,占总数的13.2%。

湖南省产业联盟均采用理事会组织运行模式,各联盟通过建立联盟合作章程,设立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等机构,各盟员义务共担、事务共商、成果共享,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自愿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和共享平台,进行协同创新。大部分联盟建立了面向市场应用的上下游紧密合作模式,明确了联盟成员在产业链合作中的分工与定位,形成了从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的完整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了产业链与技术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2 湖南省产业联盟作用成效

近三年来湖南省各级联盟成果显著:共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50项、省级科技项目228项;制定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44项、地方标准87项、行业标准100项,修订国家标准53项、地方标准24项、行业标准50项;申请国际专利38项,国家专利5068项;新开发众多中高端产品,取得数项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特别是在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高端集群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对湖南省重点产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

2.1 促进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2.1.1 现代农业领域

湖南省有鱼米之乡的俗称,是农业大省,但小规模农业导致的农作物及种子生产成本过高,没有竞争优势,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整合的步伐,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十二五”以来,湖南省现代农业领域产业联盟通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集成创新,在稻米、生猪、柑橘、茶叶、辣椒、瓜类、食用菌等大宗农产品领域,重点围绕创新育种技术和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逐步突破了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保鲜技术、精深加工、质量安全与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同时构建了部分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防控技术平台,有力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如省柑橘产业联盟先后突破了柑橘酶法脱囊衣和去皮技术、皮渣100%综合利用、柑橘绿色贮藏保鲜等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得以明显提升。

2.1.2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随着湖南省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轨道交通、风电、汽车等装备制造优势产业企业,但工业运行困难仍然较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产业联盟的作用也逐渐凸显[2]。电力机车产业联盟通过强强联合,先后研制了HXD1、HXD1B、HXD1C、高原机车、160km/h和200km/h客運电力机车、神华八轴、十二轴机车等产品,系统掌握了电力机车关键核心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推进我国电力机车的整体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汽车产业联盟牵头的汽车轻量化重大专项项目,集成联盟相关成员的轻量化技术优势,开展产、学、研、用大联合,在发动机、底盘、车桥、轮胎等关键部位进行了轻量化技术应用,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轻量化技术路线,目前成功研发的轻量化样车实现了产业化。

2.1.3 新材料产业领域

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而构建新材料产业联盟,可以使企业突破自身资源局限的瓶颈,取得较好的发展[3]。在湖南省新材料领域中,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省陶瓷、特种陶瓷产业联盟通过聚拢产业优势资源,已经初步形成集矿产资源开发、窑具材料加工及陶瓷、特种陶瓷产品生产研发为一体的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在550千伏氟化硫瓷套、环保型硅钙一次性餐饮具、轻质陶瓷填料、陶瓷懒人花盆、抗菌陶瓷、陶瓷气体放电管、温控器瓷件和水嘴用陶瓷阀芯等创新产品关键技术的突破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锰等产业联盟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及“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在产品精深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协作和带动作用,在金属矿山安全技术、高端硬质合金制备技术、锰氮化、锰锻轧、粉末冶金制备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2.1.4 资源利用和环保产业领域

作为“有色金属之乡”,湖南省非常重视资源开采和有效利用,针对矿物开采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残留量大、重金属污染和废气排放等问题,省矿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控制等产业联盟集中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开展“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过程污染防治体系研究,解决了污染防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问题,在解决国家重大环境需求、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涉重金属行业技术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5 生物医药产业领域

湖南省药材资源种类丰富,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科研人才实力雄厚,省中药材、植物功能成分开发与利用和药用辅料产业联盟通过整合全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药材相关生产科研力量,依据涉及中药材生产的品种资源生态与分类鉴定、系统生物学与种质创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土肥需求与病虫害防控、资源化学与综合利用五个技术环节开展研究与技术服务,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于功能成分靶向改良、绿色环保的高效提制技术、功能成分筛选技术、药用辅料质量安全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通过构建湖南省中药材产业联盟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系统,利用“互联网+”为政府部门、成员单位和农民提供中药材精准扶贫服务。

2.2 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

随着高科技产品互补性与兼容互通性不断增强,必须高度重视上下游兼容配套技术与产品开发活动,将关联技术纳入创新体系,形成共生共存、协同进化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单个企业之争”演变为“供应链之争”,进而升级为“创新生态系统之争”[4]。联盟成员间通过实施技术转移、共同开发和供应链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两个方向延伸,打造了多条完整的优势产业链。如柑橘联盟充分利用副产品所能产生的价值,追求皮渣100%全利用,并将相关产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同时在优化果胶提取工艺、成熟香精油分离纯化工艺、橘皮黄酮结构修饰和化学合成方面,充分利用剩余残渣用来制作抛秧盘、蛋托、营养钵和包装材料等产品,使整个产业链形成高效清洁的闭环。此外,柑橘联盟在产业市场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调控作用,联盟成员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得到的市场信息与高校院所得到的国际先进技术信息会在联盟内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联盟牵头组织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研究得到国内外产业动向,对柑橘罐头等产品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生产规划及技术需求分析,最终反馈给成员单位,避免出现产量过剩或不足以及产品遭市场淘汰的风险。矿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业联盟高效开发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资源,把原来传统经济“资源-产品-废物”单向的线形产业链条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的圆形产业链条,将上游生产的副产品或固体废弃物作为下游生产的原料,形成产业内、行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2.3 推动了产业高端集群发展

围绕高新区、经开区的转型发展,通过联盟带动产业合作进一步紧密,促进了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培育壮大了长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湘潭高新区能源等全省1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省初步形成了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五大创新产业集群。其中,电动汽车、风电装备、节能与环保设备、工程机械、高性能金属材料、特(超)高压输变电装备、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快速向价值链和技术链的高端发展,逐步实现了从比较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如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联盟,依托北汽福田、广汽菲亚特、众泰等大型整车企业,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向长沙经济开发区集聚。目前已拥有联盟目前拥有成员单位64家,从业3万余人,科研人员超过2000人,联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共建研发平台19个,推动了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及往新能源、轻量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带动了区域内关联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效益的提高,全面提升我省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3 产业联盟发展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产业联盟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与国家A级产业联盟相比,湖南省产业联盟在跨区域整合资源、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定位不明、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建设布局不够等已成为影响湖南省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

3.1 产业联盟建设布局不够,发展定位不明

产业联盟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产业的共性问题,这就需要联盟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更高的高度,只有把握好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联盟的功效才能充分的发挥。“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对产业联盟在科技创新战略层面的宏观布局管理不够,部分重点发展新兴产业领域由于技术创新风险较大,企业或科研院所无力牵头组织发展联盟,而在传统产业某些领域却出现同质小联盟,存在很多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部分联盟缺乏站在产业整体发展高度的宏观构思,没有制定符合联盟发展实际的技术路线图,联盟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对联盟内部成员间的需求进行对接,联盟仅仅是发挥了其牵线搭桥的平台作用。

3.2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纵观湖南省各产业联盟发展情况,大部分联盟自身的造血功能还太弱,而政府在项目和经费等方面对联盟的支持都比较小。很多联盟都面临日常运行经费困难的问题,没有办法设立专职人员和独立辦公场地,由此导致联盟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下降,最后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同时,联盟成立的门槛不明确,没有建立联盟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许多新成立的联盟只是一个空壳。产业联盟没有法人身份,不能以合法身份承接政府重大科研项目,不能参与合同谈判。多数联盟都希望能明确其法律地位,民政部门在联盟注册登记能提供便利。因此,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有条件的政策支持能够在前期帮助联盟快速成长,发挥其更好的作用。

3.3 联盟自身体制机制不完善

3.3.1 联盟自身运行机制不健全

从调研情况来看,31家提交调查表的联盟中,每年召开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的有26家,部分联盟由于会员太多或理事会成员太忙等原因从未召开过理事会召开技术委员会的有23家,真正能够行使其职权的更少。秘书处有独立办公场所和专职人员的有18家,近半数联盟日常运营都不能完全保障,开展网络宣传的有14家,发放联盟工作简报的只有6家。有的联盟虽然成立了几年,但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二个紧密合作型的组织,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责任分工不明晰,在管理上存在一定漏洞。

3.3.2 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产业联盟虽然公益性的,对联盟成员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在提供公益性产品的同时,也对产业联盟的成员产生了直接的利益,例如研发合作产业联盟可以产出新技术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可以将成员的知识产权埋入技术标准中。因此,联盟需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以激励联盟成员支持联盟的发展。

4 产业联盟发展对策建议

4.1 明确联盟的总体定位,科学引导联盟发展

4.1.1 明确联盟总体定位

提倡以龙头企业、高校院所为联盟核心,以互补性的、产业链纵向环节为联盟参与主体,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减少伙伴选择中的盲目性,奠定联盟的良好基因。鼓励联盟在所属产业技术路线的框架下制定符合联盟发展实际的技术路线图,积极延伸产业链和集聚优势互补环节,研究产业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整合联盟成员的短期目标、制定联盟长期目标、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等。

4.1.2 科学引导联盟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明确在重点优势领域,如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轨道交通,培育湖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领域发展联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从而科学地引导和把控联盟的发展方向。

4.2 加强对联盟激励政策

4.2.1 强化对产业联盟的成果转换激励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对联盟的科研成果转化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化投资额度较大的,给予一定程度内的后补助。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对技术交易双方及服务机构实行后补助。

4.2.2 鼓励联盟引进和建设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

针对产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重大技术难点攻关,鼓励联盟引进或建设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新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关键任务和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研发类平台,省级财政通过科技相关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支持。

4.2.3 鼓励联盟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联盟引进的一流或顶尖人才团队,如果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的,省级财政通过科技相关专项资金择优在重大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每个团队一定数量的支持。

4.2.4 鼓励联盟引进创新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

对在湘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的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引入核心技术并配置核心研发团队,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省级财政通过科技相关专项资金,择优给予一定数量的财政支持。

4.2.5 发挥联盟智库作用,增强联盟创新决策话语权

联盟聚集了大批的科教系统技术创新人才和企业精英,对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与理论发展趋势,有较全面和清晰的了解,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咨询平台。应充分发挥联盟在编制科技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中的作用。引导和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编制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建立高水平研发平台,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每年年底,根据联盟提交的年度总结报告、产业链发展调研报告和有关决策建议,组织专家评审,对优秀调研报告给予一定的支持经费,并将调研报告形成的决策建议择优报省委省政府,供决策参考。

4.3 完善联盟运行的体制机制

4.3.1 建立联盟的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

严格把关新联盟的准入条件。联盟成员必须要包含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其中所涉及的企业必须涵盖产业链的上、中、下端。重点支持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领域的产业联盟。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一些长期不开展活动、内部管理混乱的联盟,应予撤销,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4.3.2 明晰联盟法律地位,改革联盟运行模式

逐步落实联盟的社团法人地位,进一步推动联盟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转规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还可以借鉴浙江的经验,鼓励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作为核心的联盟组建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联盟采用股份制形式进行实体化运作;支持成立联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实体化运营的联盟和联盟项目,帮助其孵化和上市,增强联盟自我造血功能;导入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鼓励互相信赖、互补型和有成功合作历史的联盟成员抱团参与,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滚动良性发展。

4.3.3 优化联盟内部的治理结构

推进联盟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在以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为联盟核心的总体方针下,根据联盟的成员构成、所属产业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基于信息渠道畅通、相互信任和民主决策的治理结构。

4.3.4 建立利益分配制度

联盟需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以激励联盟成员支持联盟的发展。企业需求类项目以成果转化、专利转让等多种形式形成共赢。战略联盟产生的知识产权,应该无偿向联合开发成员单位辐射和推广,采取相对优惠的条件向战略联盟内未参与开发的其他单位有偿转让,采取有偿方式向战略联盟外的其它企业转让,所形成的收益中提取一部分纳入开发基金。战略联盟项目所产生的专利、技术秘密、非专利技术成果以及与技术开发内容有关的茗作权属于项目责任方和合作方共同所有,其排名顺序按责任方和合作方的实际投入及具体贡献程度商定。

5 结束语

近年来,湖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高端集群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对湖南省重点产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但产业联盟在跨区域整合资源、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发展定位不明、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建设布局不够等已成为影响湖南省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明确联盟的总体定位,科学引导联盟发展,加强对联盟激励政策并不断完善联盟运行的体制机制,将更好地发挥产业联盟对湖南省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洪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时期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模式创新[J].科技与管理,2013,15(6):43-46.

[2]劉帅.湖南机械产业联盟运行效果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5(4):496-497.

[3]贺正楚,潘红玉,张蜜.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6(194):128-132.

[4]张运生.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27(5):134-143.

猜你喜欢

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新兴产业成长中需求拉动作用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