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初探

2018-04-04刘嘉熹周晶晶

价值工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转型升级

刘嘉熹 周晶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时代,产城融合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产城融合作为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思维,突显了聚集区域内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优势。本文从产城融合的角度出发,探究新时代产业园区的科学发展路径。以佛山三水高新产业园为例,剖析当前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困境,从而对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industry and urban integration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s a new thinking of the industrial zone development, the industry and urban integration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gathering resources within the region, improv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and urban integration to explore the path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zone in new era. Taking Foshan Sanshui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zon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ndustry and urban integration in the industrial zones.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园区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Key words: industry and urban integration;industrial zone development;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0-0058-03

1 产业园区的内涵与特征

产业园区(Industrial Zone),是指以促进某一产业發展为目标,由政府集中统一规划而制定的特殊区位环境。具有竞争或合作关系的企业、厂商、供应商及相关科研机构集聚在这特定的区域中,形成地理上的集群,并接受产业园区的统一管理,共享产业园区内提供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软硬件配套服务。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载体,是实现产业和人力资源集聚、推进工业化进程、孵化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它能够有效地创造集聚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担负着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使命,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及空间拓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科学地开发与建设产业园区有利于统筹区域内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整体布局的调整与优化,培育块状经济,促进产业链延伸,增强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2 产城融合与产业园区建设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所提出的新型发展思路,是一种追求产业、城市、人之间三方和谐共赢、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趋势。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优势在于: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它有利于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空间的扩张,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城镇化进程的角度看,它有利于驱动城市的更新及服务配套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

在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时代,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推进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产业园区的发展亟待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以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在产城融合视角的指导下,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摒弃过去单纯着重经济增长的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总体规划、产业选择、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发展方式等多维度进行宏观把控,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土地安排、完善服务设施,真正做到从产城分离走向产城融合,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共生。

3 产城融合视角下佛山三水高新产业园建设策略

3.1 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

佛山三水高新产业园地处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从属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是广佛肇经济圈的重要接点,是通往粤北、粤西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咽喉重地。目前,佛山三水高新产业园区已获批成为全国53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是广东省佛山市重点支持开发的高新产业园区。园区依托区位、成本、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选定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机械及设备、电子电器、医疗器械这四大产业为发展核心,充分发挥其筑巢引凤的功能,目前已有国家火炬计划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国家(佛山)显示器产业园产业基地、中国医疗器械(三水)产业基地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三水)产业基地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其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园区注重城镇化建设,积极配套相关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如修建城际交通网络、引进高水平科研机构、兴建学校和医院,对高水平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功能完善起着积极正面的影响。

3.2 产业园区产城关系发展的困境

佛山三水高新产业园属于我国常见的边缘区成长型产业园区,其位置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主城区、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的交错部,地价相对较低,基础设施较齐全,能够借助主城区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使得园区初始投入成本较低。但是,经历十余年的发展(2003年至今),佛山三水高新产业园仍处于横向纵向的发展阶段,呈现“郊区化”、“分散化”、“多核心”的空间态势。依据调研分析结果得出,产城关系的不协调发展是造成产业园区总体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3.2.1 空间格局缺乏宏观统筹思维

产业园区建设初期缺乏“统筹规划”的宏观思路,片面认为空间的拓展就是产业的扩张,导致园区内整体布局零散、混乱,极大程度浪费土地资源,最终阻碍后续产城发展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园区一直以“自然衍生”作为产业发展路径,忽视产业整体的联动作用,造成产业类型过分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活力,甚至引起企业间恶性竞争、市场垄断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城关系的健康发展。

3.2.2 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产业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多方制约:一是重污染、高能耗的企业难外迁,对园区内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对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建设产生一定影响;二是园区高新企业受限于成本原因,难以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不利于企业科技创新,拖慢升级进程;三是引入新兴、高端产业的过程困难重重,各地同质竞争严重。

3.2.3 城镇化发展滞后

产业园区的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土地利用仍难以摆脱“工业区建设”的旧思路,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园区内空间形式以生产要素和经济要素为主,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扩张不匹配,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城镇化功能欠缺,“职住分离”现象凸显等。已有的问题根深蒂固,要重新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进行调整优化,困难较大,成本较高。

3.2.4 土地利用混杂

产业园区的土地功能划分模糊,土地利用缺乏规范管理。园区内原有村庄仍未完全搬迁,普遍存在村民自建商铺、农家小院等乱象,不利于园区土地的规划;园区企业私自建造工人居住小区、职工宿舍等生活设施,造成用地混杂,布局分散,不利于园区未来的用地整合,对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2.5 环境污染整治压力较大

产业园区内污染较为严重,排污治堵压力大。园区初期规划不完善,进驻企业质量参差不齐,重污染、高能耗企业对园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政府已加强园区内环保监控力度,针对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组分复杂、治理难度大的实际,进行了宏观统筹,解决了部分污染治理难题,使得园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园区的污染问题仍然严峻,工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仍不相匹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控与管理。

3.3 产业园区产城融合规划的建议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两者共同成长,互相匹配,不能脱节分离。产业园区的发展应当以产城融合作为发展的核心价值,做出优化与调整。从产城融合的角度出发,三水高新产业园可从总体规划、产业选择、功能定位、空间维度、发展方式等多维度加强建设,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三方共赢的局面。

3.3.1 总体规划

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要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把控园区的发展规模、方向及用地布局。一方面应注重园区功能模块的划分,对整体布局进行全局而富有前瞻性的安排;另一方面应注重园区内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特色为参考准则,选择合适的科学发展模式。园区的总体规划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灵活规划产业区域布局,合理安排产业用地与生活用地,最终形成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互动态势。

3.3.2 产业选择

产业园区在产业选择、招商引资方面要明确发展重点,结合其区位、资源及人才优势,因地制宜地确立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建设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到产业间协同发展,将产城融合的理念有效贯彻到“新常态”背景下的产业园区发展中,加强园区内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延伸,促进园区的转型升级,解决“产业规模失控”与“产业类型同质化”等问题,摆脱过去忽视产业联动的做法,避免产生无序竞争、产业同构、重复建设的状况。

3.3.3 功能定位

产业园区在功能定位上,要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方面综合考虑,以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改变以往重生产、轻生活的发展路径,把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以园区为载体,依托现有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加快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的社会化,完善新型网络式社区结构,提高园区内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服務业、居民住宅、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道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网络,与周边地区合作,摆脱孤岛状态,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3.3.4 空间布局

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要合理划分,统一调配,实现布局功能最大化,并充分考虑与周边区域的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产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园区可以内部功能为划分准则,适当把空间划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居住区)、公共服务区三大功能模块,合理安排各模块用地比例,既保证生产活动有序进行,又满足职工居民生活、休闲、交通等方面的需求。注重功能空间划分的同时,也应关注各模块间的融合发展,尊重人的能动性,重视发展创新。根据园区的实际发展现状,适度地采用功能混合、复合利用和综合开发的手段,加强土地空间密度,构建丰富的公共空间,提升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实现园区功能的多样化。

3.3.5 发展方式

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为产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从产业园区发展历程来看,产城融合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表征,是资本积累的产物,也是提升空间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因此,园区的发展最终应落到“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在注重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情感体验与行为需求,不能把产城融合演变成经济增长下的“概念炒作”。

总之,科学合理的发展观有利于提升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有效促进内部产业的转型升级,更能极大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产业园区的发展应以产城融合为指导思路,注重人本主义,使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产业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纲彪.“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研究——以商水县产业集聚区为例[D].郑州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刘畅,李燕阳,杭小强.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2(1):104-109.

[3]李磊.产城融合理念下的控规编制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6):89-94.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产业转型升级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