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T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特征与策略探讨

2018-04-04张红

价值工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策略

张红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安全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其特点呈现出投资大、工期长、规模大等特点,为缓解资金压力,降低投资风险,BT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建设中,本文在充分了解BT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对BT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管理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eople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qualit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t present, China'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characterized by large investment,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large scale. In order to ease the financial pressure and reduce the investment risk, the BT mode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Based on the BT mode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eatures of BT project and put forward som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effectively.

关键词:BT模式;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策略

Key words: BT mode;project;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0-0009-02

1 BT模式的概况

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受到了極大影响,建设资金筹集情况将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造成极大制约。为满足建设发展需求,逐步引入了多种管理模式,作为国家通用工程建设模式之一,BT模式在我国使用时间短,自《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于2003年由建设部颁布后,即确定了BT模式的政策基础,促使BT模式成为三方合作方法,三方分别为业主、工程总承包企业及银行。BT是在BO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OT模式主要构成部分为“建设-经营-转让”,其应用范围集中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部分公益性工程项目,企业独立经济运营难度较大,因此将“BOT”内的“O”去除,即在企业运行环节排除,形成“BT”模式,即“建设-移交”,通过非政府资金由政府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换言之,利用项目公司总承包,对一个项目运行进行融资、建设,待验收质量合格后向业主移交,随后项目总投资及相应回报由业主支付于投资方的过程。于工程总承包企业而言,BT模式具备投融资性能,也可理解为利用BT项目银行资本结合产业资本的方法。作为BT项目合作方,工程总承包企业、银行在BT项目内属于利益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制定的协议要求,可通过建设单位将此项目设施的相关权利赎回。相比BOT模式,该模式风险更小。

2 BT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特征

2.1 可降低管理成本及建设期风险

BT模式下BT承包商承担项目建设事宜,针对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业主无需进行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同时,业主在建设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资金投入,仅做好监督工作即可,其监督内容主要是在既定时间内监督BT承包商移交项目,且保证项目合格,这种管理模式可大大降低人力、物力。除此之外,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才需支付资金,进而大幅降低工程建设阶段的资金投入风险性。

2.2 可减少项目建设成本,减短工期

选取BT模式的工程通常具有较大工程量,BT承包商提供的总体价格相对较为优惠。总承包价格主要构成部分包含施工造价、合理利润、财务费用等,其价格的确定应经双方同意,且具有合理性,以此有效控制项目总体成本。BT模式下BT承包商负责内容较多,如征地拆迁、设计、施工等,可大大减少中间环节,如设计招标等。同时在工期影响下,BT承包商必须加大对外协调能力,防止推诿、扯皮等问题产生,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以减少不必要支出。

2.3 利于业主控制项目的总体价格

固定总价合同是BT模式的常用方式,利用工程造价、工期锁定方式,实现工程造价有效节约,并将业主的投资建设风险转移走。BT承包商需将项目建设阶段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并承担项目融资工作,也就是说项目建设环节,无需使用业主的资金,可有效降低因融资加大业主财务成本。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在完成转让工作,即可付款,最大限度降低了业主的负债情况。

根据相关规范规定,需按照市场利率水平对项目报价内的财务费用进行独自核算,这应等同于业主自行贷款费用,避免项目造价增加。除此之外,此费用可用于固定报价及包干,如由于资金安排问题增加财务费用,则该费用承担者应为BT承包商,也减轻了为主的资金压力。

3 BT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施BT模式后,我国传统的三角管理体制(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也逐渐显现出诸多问题,如处理不到位,将对BT模式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主要问题如下:

3.1 相应的组织管理体制及项目管理人员不足

立项、设计、施工及运营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阶段,我国主要以施工企业为工程总承包企业,在施工方面其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其他方面,如项目立项审批、设计等,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规模较大的企業都设有工程总承包相关部门,但在多方面与工程总承包需求还存有一定差距,如组织机构、服务功能等。同时,因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等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满足总承包项目的需求,进而降低了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3.2 工程总体筹划能力不足

总承包企业在BT模式下,总体筹划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工期制约因素认识不到位。在施工组织整体设计中,工期安排与现实严重不符,存在严重理想化现象,没有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无法充分认识工期制约因素重要性,采取的措施也不合实际,起不到有效作用;二是对风险源认知水平低,就无法做到有效管理,更谈不上合理规避。

3.3 监理体制与BT工程要求不符

在国外BT模式发展速度很快,其主要原因在于完善的法律体系及成熟的工程咨询企业,但我国监理企业目前还无法满足BT模式更快更好地发展要求,特别是在监理法制、业务职能及人员素养等方面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完善工程监理法律法规体系,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严重拉大了与国际咨询业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我国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够全面,人员配备与现场要求出入很大,与项目全方位管理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进而制约了BT模式的应用。

4 BT模式下工程建设管理的策略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求多方参与,相互协调。并依照建设单位的各种要求,如进度、质量及成本等,把各类单项工程整合为全面、专业的整体,且在质优高效的前提下,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发展目标。将BT模式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对改革、深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至关重要,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

4.1 明确项目公司地位及角色

与其他管理模式相似,在BT模式下,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等是项目公司建立初期的主要工作内容。自BT项目合同签订后,由BT中标方成立的项目公司全权负责项目投融资建设工作。为保证项目顺利施工,如何正确定位是极为关键的。应在项目开工之初,召开多方参与会议,如监理、施工总包单位等,对参建各方的关系理顺,并加以明确。一般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为项目公司,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需逐级制定,构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只有管理思路统一,相互协调才能减少各方磨合期,缩短施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4.2 明确项目管理目标任务

BT模式下必须明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目标任务,本文主要从2点展开分析。①以合同目标实现为发展主线。坚持“质量第一”的管理原则,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及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质量标准,加大把关力度,将优质工程作为工程质量标准。同时,在满足工程质量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加快施工进度,细化、量化工程合同工期目标,向各个施工阶段细分各个目标,形成阶段性目标,且选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提高管理水平,加快进度,并落实各个施工节点任务。②资金投入需科学、合理。严格遵循工程施工具体情况及设计要求,合理分配资金投入比例,根据各个施工阶段资金需求进行预估,并根据计算结果做好资金安排及修正,尽量保证分段项目融资时间充足及资金到位。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后备资金投入应急预案,避免资金投入脱节,保证在建期间实现企业权益。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为降低成本,合理控制资金投入,应保证选用的管理模式科学、有效。BT模式作为当前最常用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之一,将其合理应用到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减少投资,这也是推动我国工程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梁营林,赵建华.新兴起的BT投融资模式及实例[J].交通标准化,2010(12).

[2]吴德荣,方明,徐文华,夏庭海.发展中国家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税务筹划管理[J].石油化工建设,2014(01).

[3]林平.基于BT模式的建设工程工期索赔问题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4]贾煜.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

[5]姜早龙,王东雁,刘晓君.BT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效益共享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7).

[6]郭琦,李银芳.BT项目各关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Passage Four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与选择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