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翻身枕的设计及在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2018-03-29梁娟韩莲英程英蔡燕婷李韵涵

当代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压疮体位实验组

梁娟,韩莲英,程英,蔡燕婷,李韵涵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3)

压力性损伤即压力性溃疡,临床上常被称为压疮,2016年正式改称为压力性损伤[1],其中以1期压力性损伤最为常见[2-3],而预防及治疗压疮的关键措施是防压支撑工具的选择[4]。临床常应用被褥、枕头或传统三角枕维持患者体位,由于缺乏科学辅助用具的支持,难以维持正确有效的卧位姿势,影响患者康复。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研究研制了一种新型翻身枕,经过数次调整与改进后,对1期压力性损伤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新型翻身枕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1.1 制作方法 整体设计思路:按三角枕规格做出可脱卸软棉布套,布套着力面内侧缝制海绵和粘胶带。缝制两条上宽下窄、形似书包背带样式的护带(长80 cm,宽由25 cm缩至10 cm),内层海绵,外层棉面包裹,距离护带尾端5 cm缝制长25 cm,宽为距离护带边缘3 cm的梯形区域,枕下护带外侧缝粘胶带,枕上护带内外侧缝粘胶带,可根据患者身形调整大小。将2个护带与三角枕布套的着力面缝合,距离布套上端约24 cm,预留出肩部到腋下的距离,方便护带从腋下穿过。在普通三角枕着力面边缘处缝制粘胶带,与布套粘胶带处紧密粘连,不易滑动,见图1~图2。

图1 新型翻身枕俯瞰图

图2 新型翻身枕内部图

1.2 使用方法 操作者协助患者平卧至操作者床旁并侧卧至对侧,将新型翻身枕纵放于床上,30°角朝向患者背部,上端与肩平行,枕下的护带卷至患者下方,患者安置翻身枕着力面上,使患者后背紧贴枕并使之侧卧角度为30°,枕下护带穿过患者腋下,患者上侧手臂置于枕上护带,两条护带环绕于患者前胸固定,松紧度以两指为准,双手环抱方枕,膝部、足跟垫方枕。

2 临床应用

2.1 临床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期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16年更新的压力性损伤分期的1期患者,完整皮肤的指压不变色、发红,通常发生于骨隆突处;②不能自主更换体位;③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病情需严格限制翻身和医嘱禁翻身的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4±10.6)岁;APACHE-II评分平均(22.4±5.3)分。对照组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7±9.8)岁;APACHE-II评分平均(18.4±6.7)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 干预方法

2.2.1 对照组 压力性损伤患者均采取左右侧卧位背部置三角枕进行操作循环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且不存在渣屑等,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发生坠床、撞伤等意外,同时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保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患者翻身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翻身角度,并做好记录。

2.2.2 实验组 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新型翻身枕代替常规三角枕并按照新型翻身枕使用方法进行操作。患者翻身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翻身角度,并做好记录。

2.3 评价指标

2.3.1 有效卧位率 观察患者侧卧2 h后的体位,患者身体横切面与床面角度≥20°,骶尾部皮肤未受压为有效;患者身体横切与床面角度<20°,骶尾部皮肤受压为无效。

2.3.2 压力性损伤恶化率、显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运用压疮愈合计分(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动态观察压疮面积颜色变化,进行计分,使用翻身枕后24 h进行量化对比、分析,PUSH总分为0即治愈,下降为显效,总分无变化、上升为恶化。

2.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对比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翻身后2 h有效卧位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翻身后2 h实验组有效卧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翻身后2 h有效卧位率的比较[n(%)]

3.2 两组患者翻身24 h后1期压力性损伤效果的比较两组患者翻身24 h后1期压力性损伤恶化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新型翻身枕与三角枕治疗24 h有效率[n(%)]

4 讨论

4.1 新型翻身枕应用在1期压力性损伤中的优势 新型翻身枕具有以下优势:①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科学性。新型翻身枕的主体部分使用临床可见三角枕,符合三角框架原理;海绵护带部分借鉴书包肩带的工学原理,加大加宽,内充海绵,减少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压强,使患者舒适;外层材料选用棉布,透气舒适,配以拉链方便拆卸消毒。②翻身效果好:新型翻身枕准确取得30°侧卧,维持体位稳定性高,有效防止翻身枕移位或滑脱现象,减少护士工作量。③具有一定实用性:新型翻身枕造价低廉,制作简单,取材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预防压疮的用具从20世纪50年代的气圈到如今电动翻身床、程控按摩床、电动气垫床等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临床使用方面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翻身床造价太高,医院并未普及,不能满足有需求的患者[5]。

4.2 新型翻身枕能够有效治疗1期压力性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采用新型翻身枕翻身显示出好的临床可行性,且患者的总恶化率和有效率相对于传统翻身枕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翻身枕的优势能维持体位稳定性高,有效防止翻身枕移位或滑脱现象。临床运用普遍的电动气垫床,减压床,能对局部起到减压作用,延长患者翻身时间,但无法完全取代翻身功能[6]。临床广泛运用的三角枕、日用枕头,能够将患者侧卧时易受压部位的重力分散重新分布,在压力性损伤的防治应用中确实有效,但是稳定性不高,易滑动,不能较长时间保持侧卧角度,护士需要反复调整角度,增加护士工作量[7]。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防压支撑工具的选择已成预防及治疗的关键措施[4]。患者运用新型翻身枕,能有效保持侧卧角度,充分暴露受压部位,解除局部现受压状态,预防了翻身枕滑脱、移位等现象,能起到良好的翻身效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压力。

[1] 胡碧花,何玉珍,李慧,等.自制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水胶敷料治疗重度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1):810-814.

[2] Gallagher P,Barry P,Hartigan I,et al.Preval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three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s in Ireland[J].Journal of Tissue Viability,2008,17(4):103.

[3] 徐玲,蒋琪霞.压疮现患率调研方法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6):25-27.

[4] Listed N.Pressure ulcer stages revised by the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Panel[J]. Ostomy/wound Management,2007,53(3):30.

[5] 祝红娟,王淑君,李方容,等.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翻身床的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6-19.

[6] 瞿小龙,蒋琪霞.减压床垫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9):3209-3211.

[7] 黄凤球.自制三角形枕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2,25(4):562-564.

猜你喜欢

压疮体位实验组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