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农业提质增效的研究与实践
——以黑龙江邮储银行为例

2018-03-27任国庆赵平平赵首鹏

北方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提质信贷金融服务

任国庆,赵平平,赵首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哈尔滨150010)

一、农业提质增效与银行服务的普遍需求

(一)农业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

黑龙江具有较好的耕种条件与气候环境,让农业具有天然地理区位优势。但由于农产品生产标准不一,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造成了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极大消耗,生态环境压力加剧,且生产与市场脱节。需要通过金融引导来解决当前资源要素分配不均现象,实现转型升级。一是技术需求,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共的技术领先须大量资金投入。二是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需要金融服务,促进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三是解决在农村基础领域的普遍金融服务问题,尤其在较偏远地区为农业生产提供支付、结算交易工具。

(二)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绿色银行的建设要求,支持、引导、促进农业绿色生产,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攫取,打造良好环境生态,提升区域金融的生命力。二是体现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紧密联系农业产业新业态与农民的关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化解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利益分配问题。三是金融服务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路径。四是面对当前人口外流,土地流转规模逐步扩大,从业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给银行在涉农服务领域,尤其是信贷投放上提出了新课题,必然要求农村信贷业务的模式的转变,以适应当前客户群体的变化,将信贷资金与产业经营相结合。

二、国外金融支农提质增效的举措

由于农业天然的经营属性,经营风险较高,大宗农产品商品价格波动频繁,因此,在农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助推作用。为探索出一条与黑龙江省省情相适应的金融举措来支持农业发展,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外国经验进行分析。

在美国,农业金融体系主要由政府农业信贷机构、农场主合作金融的农业信贷系统、商业金融机构及私人信贷组成。市场多元化的金融主体彼此间相互配合、协同分工,有专门向创业农民提供的贴息贷款,用于公益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并构建有耕地轮种、自然灾害等方面差价补贴的农业保险机制。

在日本,主要依靠政府创办的政策性金融,与全国性的农业信用保险协会共同服务。一是由政策性金融向涉农的金融机构给予资金支持,并进行土地改良、设施农业建设等基础投资,并发放农林债券进行融资等。二是日本的农协系统,通过三级的系统建设,进行信贷服务、保险与功效业务,进行资金结算、调剂和运用等资金管理。

在印度,除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来支持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合作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短、中期贷款的合作机构,另一类是提供长期信贷的合作机构。通过信贷合作社向农民提供廉价信贷的来源,并由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农村经济,从而促进印度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邮储银行金融服务农业的驱动因素与存在问题

黑龙江邮储银行为更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必须遵循经济和金融规律,积极驱动金融服务的主动性,解决问题与应对挑战。

(一)邮储银行信贷供给的Pearson相关分析

考虑到变量因素与邮储银行信贷额度的供给成正态相关且连续,设定一级驱动指标并构建二级驱动指标,分析变量之间相关程度。一级驱动指标为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农民意愿,二级驱动指标为国家宏观政策、银行配套政策、黑龙江省GDP、银行信贷收入、各大银行年信贷总额、邮储银行年信贷总额、贷款意愿、还款意愿。

政策的导向是银行信贷额度持续稳定供给的关键,如:龙江丝路带、两大平原等重大项目与工程的实施,会调动银行设立专项的信贷额度。社会与市场因素会进一步促使银行进行信贷额度的调整,与区域经济总量相适应,与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经过相关系数分析,得出一级驱动因素及二级驱动因素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变化,得出银行配套政策、邮储银行总行年信贷额度、个人贷款意愿的相关性最为明显,均达0.7以上。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所有制约因子对银行信贷额度的影响均有所提高。其中,市场因素显著性明显提升,这是由于近些年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市场主导性发挥压倒性优势所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影响因子秩相关为市场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个人意愿。

0.328** 0.432** 0.613**0.267** 0.296** 0.332**0.231** 0.368** 0.675**0.379** 0.388** 0.432**

(二)银行金融支农服务面临的问题

当前黑龙江省内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民家庭单位或合作社,近年来针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创新产品,不断提高授信金额。于是出现了小额贷款不能充分满足农业主体的额度需要,农业主体又缺少足额的抵押担保获取高额授信。在农户信贷市场上存在着金融机构贷款与民间借贷额度相互重叠的现象,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高额的利息支出限制农民收入增加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无力进一步修缮农业建设设施,购买先进机械设备。

四、邮储银行服务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按照中央1号文件“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三农金融事业部”要求,开始了至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有力保障。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提出黑龙江邮储银行服务农业提质增效的相关建议。

(一)夯实基础金融服务

一是加快授信绿色通道的建立,实现额度的专项配比,尤其是针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内,促进各类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积极推动“粮头工尾”。二是提高审查审批效率,完成调查到放款的全流程梳理,简化贷款流程。三是建立特色支行,打造服务“尖兵”,在创新能力较强分支行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注重服务的实际成效。四是发挥邮储银行自营+代理的优势,不断完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利用好遍及城乡的金融网点,推动农村电子支付、结算、汇兑、POS等交易应用。五是建立服务农业的专业人才队伍,根据当前农村金融的服务特点,逐步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从服务的最根本点进行强化,反哺金融机构研发团队的实践不足。

(二)构建产品创新体系

一是盘活农村资产,创新抵质押方式,既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活体抵押、大型农机具进行担保拓展,还要研究“信用+质押”方式,扶持具有一定农业科技水平企业、经营主体,解决担保难问题。二是推进产业链金融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辐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将农作物生产、农资经销、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链条式的资金循环。三是依托互联网数据或服务平台,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同时对传统产品改造升级,在流程方面探索和创新。四是突出项目核心,针对黑龙江省内蔬菜基地建设、“两牛一猪”、鲜食玉米等项目,进行银团贷款或参与涉农PPP融资项目,尝试批发转贷、股权投资、投贷结合等多种融资模式,来满足农业提质增效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三)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在外部合作上,要鼓励地方政府与各类经营主体等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提高风险分担和补偿能力,还要突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保险体系的保障完善工作,结合政府公信力建立银政担、银政保体系。

在内部操作上,要严格做好信贷准入关,避免扶助农业经营主体盲目投资,根据其需求特征、财务实力、生产项目、效益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等综合评估,做到信贷资金与其自身经营相适应,不能遇到风险就抽贷、断贷,保持信贷供给的适度稳定。对来黑龙江投资建厂的农业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投资项目带动的信贷投放能够真正用在农业上,防止被挤占和挪用。

[1]杨 佩.农业提质增效的根本在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J].协商论坛,2017(4).

[2]魏再晨.邮储银行江苏分行:以创新破解涉农信贷难题[J].中国金融家,2017(4).

[3]刘立德.互联网金融下邮储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探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6-08-30(7).

[4]刘晓杰.面向山东省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服务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提质信贷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合富辉煌:股东应占溢利大幅增长48% 金融服务板块积极拓展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为城市提质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