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以哈尔滨某高校为例

2018-03-27李斯洁

北方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观助学金

李斯洁,刘 天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稳中向好,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人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况一直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全面分析与正确引导十分重要。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具有正确消费观的示范榜样至关重要。宣扬和传播榜样正确消费观的行为与事迹,帮助具有自卑心理和过度抑制消费等大学生改善不良消费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同时让消费观念不健全,消费意识模糊,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大学生逐渐树立起“量入而出,避免盲从”的理性消费观。通过正确消费观的树立,帮助他们塑造正面的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未来职业方向和人生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个案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306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做出抽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306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基本情况及消费观现状分析

(一)家庭所在地域

在306份调查问卷中,2015级学生共有158名,2016级学生共有148名。其中家庭地域在东北地区的学生超过半数,占总数比例56.86%;华北区域有41人,占总数比例14.05%;华中地区的学生32人,占比10.78%;西北地区有26人,占比9.15%;西南、华东、华南地区人数较少,分别占比5.88%、4.25%、2.61%。306位受访者中,居住在城市的学生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共有91名同学,占总数比例29.87%,215名同学居住在农村,占总数比例70.13%。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类别

本次调查的30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被认定为特殊困难的学生有51人,占总数比例16.72%,人数上与被认定为困难和一般困难的学生拉开档次;被认定为困难的学生有122人,占总数比例39.87%,被认定为一般困难的同学有133人,占总数比例43.41%。其中2015级特殊困难的学生有23人,占总数比例7.52%,困难学生有64人,占总数比例20.92%,一般困难的学生有71人,占总数比例23.20%。2016级特殊困难学生有28人,占总数比例9.15%,困难学生有58人,占总数比例18.95%,一般困难的学生有62人,占总数比例20.26%。综合分析两个年级三种类别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在减少。这与我国正在实行的扶贫政策有关:精准扶贫和连片整村扶贫使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城乡统筹发展使民生得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

(三)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的心理状态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消费观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此笔者调查了他们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后的心理状态。有59.74%的学生认为这能够让他们时刻提醒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断鞭策自己。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因此而激励自己,构造合理的消费结构,形成“量入而出,适度消费”的健康消费观。有39.62%的同学认为这只是说明一个人的家庭实际情况,并不能代表着自己低人一等。可以看出这部分同学的心理较健康,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态,对大学生活充满信心。由此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消费观念比较健康,容易形成正面积极的消费观。有0.64%的学生认为自己会被人看不起。这部分学生应该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他们的自卑心理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与他人的交往,更容易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观,致使他们不敢去消费,消费中心理压力过大,过度抑制消费的行为出现。调查中没有学生认为这种评定“无所谓”。

(四)月消费情况

表1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月消费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月消费在500-1000元之间,消费水平较集中,消费变动不大。根据人民网日前公布的“2016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结果,2016年,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同时,三成以上学生生活费开销超支。比较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说明大多数学生以节俭消费为主,在购物的时候更倾向于消费价格更低廉的产品,消费时心理压力较大。然而在较低水平的消费中很难保证他们能够均衡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三者之间的比例。

(五)生活费使用方面

表2 生活费用用途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主要以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品、饮食消费为主,极少有其他娱乐消费。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生活作风,将生活费用用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上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们的精神需求(如参观博物馆,观看演出及音乐会,外出旅行等)。同时可以看到学生的考试费用支出占了较大比重,由此可以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刻苦努力,积极上进,有着明确的目标去考取各类证书为将来就业做打算。网上购物支出比重较小可以说明他们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及时性的效用价值。

(六)国家助学金使用方面

国家助学金作为国家资助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物质保障。要体现国家助学金的意义,就需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合理运用助学金。根据图可以看出三成以上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将助学金直接用作自己的生活费,30.17%的大学生拿给家里人,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30.93%的大学生用来买学习资料和提高专业技能。综上近全数的同学将助学金用于自己的生存资料消费和学习资料消费,基本不会用于娱乐及其他方面。也可以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将助学金花在自己最需要的地方,没有随意挥霍。

图 国家助学金用途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以传统消费观念为主,难以树立现代消费观念

当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形成,受家庭和朋辈之间的影响较大。由于从小受到60、70后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教育观念的熏陶,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秉承并树立了传统的节俭消费观。在他们较低水平的消费选择中,更多重视的是商品价格,其次是实用性,购买的地点也多是学校超市及小店铺,对于品牌和质量关注较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较少追求奢侈和高端消费,对娱乐休闲的重视等现代消费理念难以树立。

(二)消费结构失衡

在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消费主要以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及饮食消费为主,极少其他娱乐消费。生活费用集中在生存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极度匮乏,他们很少参观博物馆,观看演出及音乐会,外出旅行等。消费多集中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消费较少,消费结构不平衡。

(三)消费心理压力较大,受群体消费观影响较大

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来到大学后,通过学院获得了一定的助学贷款,但是贷款的偿还压力伴随着他们大学生活甚至到初入职场。这种无法解除的压力可能对其消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不愿意消费,过度抑制消费。通常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高度一致,崇尚节俭消费,鄙视摈弃奢侈消费。消费中跟随群体的消费观念,缺乏个性鲜明的消费观念。

三、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

(一)高校加强理论教育和开展实践活动

高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在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通过开展讲座、班会、专题画展、海报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摈弃盲目从众、过度节俭、消费结构单一的不良消费观。同时,通过开展宣讲会、实地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学会感恩,合理使用国家助学金,并且能够感受爱,传递爱,努力奋斗,将来回馈社会。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自我教育与养成

自我教育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相关资讯以及对正确消费观的学习,分析自身消费观的不足,激发经济困难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自我反思,自我改善,逐渐树立起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择业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三)建立并逐渐形成规范化的消费环境

大力倡导崇尚绿色环保、讲求质量品质、注重文化内涵的消费观念。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造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有利氛围。形成企业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严厉打击大学生消费领域乱涨价、乱收费、价格欺诈、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在消费环境方面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消费结构逐渐多元化,享受资料消费比例有所上升。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消费群体营造良好的消费文化环境。

[1]龚洪德.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与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2]陈献忠,宋 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5).

[3]董译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2.

[4]舒 荣,申思远,胡 红,杨海龙.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4(10).

[5]许进军,张含玮,姚艳红.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观[J].中外企业家,2013(32).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观助学金
正确认识消费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不同笔记本用户的鼠标消费观我的街头采访奇遇